吐鲁番理性与深沉的一面:佛国探秘
记者:从这一次发掘出来的残留的这个壁画看,好像这些壁画和我们熟悉的这一个敦煌的壁画,都有点不一样了?
陈凌:您说的这个是非常对,就是说这个在吐峪沟的整个发掘过程中,我们是随时都有兴奋,但随时都有一些这个疑惑,就是两方面同时存在,就是每一次发现新东西的时候都非常兴奋,但是也带来很大的一个问题,这东西怎么会这么奇怪,去年在沟东边发现的一个中心柱窟的壁画,那种形象,当然我们可以找到这个有一些跟克孜尔(石窟)的联系,但它跟那边又有不一样,然后跟东边的这个敦煌、河西走廊也不一样,哪都不挨着,那么后来在就是去年的冬天,今年的春天在西边挖的另外一个中心柱窟呢,也是出现成排的那个立佛,然后包括护法神,包括有一些这个壁龛的这个形象,都是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包括它的布局形式,包括它的这个画的,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情况,那么就是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课题,来思考它怎么会出现,当然就是我们从一个比较宏观的来看呢,就是现在大体来说至少我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就是吐鲁番这一边的佛教艺术,它虽然有这一个龟兹地区的影响,因为我们知道文献记载,它和龟兹有很密切的联系,它和这个中原也有联系,它的确受了中原的影响,你比如说离那个壁画留着这个榜题的这个空白等等的这些,是中原的因素,但它跟哪边都不挨着,也跟南边的和田不一样,也就是说这里给我们提一个命题就是说,现在要重新来思考整个新疆地区的这个佛教艺术的,它这个区域分区问题,就是吐鲁番还是应该单独划出一个区域来,它跟其他地方都不完全一样。
解说16:在吐鲁番博物馆,我们见到了吐峪沟石窟44窟一比一复原模型,这让我们能够近距离地欣赏这些千年前古代画家的绘画作品。
记者:我看到那个地方画的这些画像,都是面如满月,是吧?
陈凌:对。
记者:脸特别得圆,但是呢也是这个高鼻深目,而且皮肤白皙是吧?
陈凌:对。
记者:那么这种形象是不是和生活中间,他们的供养人的人种也有关系?
陈凌:应该是有一个很大的这一个关联性,因为我们知道这里当然后来是突厥化了,但实际上早期是印度人种嘛,这是一个,第二个它这个艺术呢,其实带有很大的这个波斯艺术的成分在里头,我们从这个佛像包括,不是,从这个菩萨像的这个缨络,它的这一个身上的装饰等等看出来,这个受波斯的影响非常非常地大。
陈凌:你比如说举个例子,它那个帽子上有两条飘带,这我们知道这个非常典型的波斯王冠的那种造型,因为这是有宗教信仰在里头的,波斯里头,它的波斯王冠后面那两条飘带,说是跟袄教的这个信仰有很大关系,琐罗亚斯德教,那么其实在这里头给我们,再一次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说,在新疆这个地方它这个宗教,不同宗教之间艺术会互相地借鉴,呈现出一种很多样性的,很复杂的,
记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陈陵:对对。
解说17:在距吐峪沟石窟一公里处的南面谷口有个古村落,叫麻扎村,据说它已存在上千年,与石窟寺一样历史悠久。麻扎村至今仍然有人居住,只是村民的信仰早已变成伊斯兰教。麻扎村保持着传统维吾尔族乡村的本色,整个村庄像一个巨大的蜂窝,院落杂乱地依山而建,村中道路曲折,潺潺小河从中蜿蜒而过。
记者:据说这个村子也已经存在一千三百多年了?
陈凌:它这个一千三百多年呢,我们就是可以反推回去,就是说如果公元两千年算,它一千三百多年,那么就是这个,它现在叫做,还不是一千三百多年,它叫一千七百年,一千七百年也就是相当于这个,就是公元三世纪、四世纪,那么就像我刚刚说的,就是这一个。
记者:像存在日本的那一件东西(佛经)的年代纪年。
陈凌:那个纪年,实际上就是这么,我推测应该这个说法是这么来的,当然可以理解为什么呢?就是说你有这个寺庙,它一定会有这个世俗的。
记者:生活,围着寺庙会有很多很多世俗一些社会的出现。
陈凌:对,而且我们在这个以往这一个西方拿走的,包括日本人拿走的这一个,吐峪沟出土的文书里头,我们也发现这个,这里的这个和尚他放高利贷,他是贷给世俗的人的,而这些人他一定就是在这附近的,他不可能离得非常非常远,所以我们也就能够推测,这里有寺庙,它边上一定是有村落,这个是肯定的,而且实际上这个村落,我们现在其实可以说得更早,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刚刚说的,这个吐峪沟是一条大的这一个,火焰山南北的大通道,那么在它的这一个,现在吐峪沟这个千佛洞的北边一点,叫苏巴什这个地方,曾经新疆考古所曾经在这里发掘过一片墓地,叫做这个苏贝希墓地,这属于青铜时代的。那么在从它的南边两公里半左右,是一个叫洋海墓地的,这也是青铜时代的,那么这两个墓地呢,关联性很强,它基本是一个文化,那么它们再和天山的文化又很接近,那么就是说第一从它们的关联性来讲,这是一个通道,第二个有墓地它一定是有人的。
记者:对。
解说18:吐鲁番在历史上曾经汇聚了多个人种与民族,人种的混杂必然带来血液、骨骼、面貌的混杂,因此,这里的维吾尔人大多与新疆其他地区的维吾尔人有着极大的区别,仅从长相上就可以发现他们是混血。在吐峪沟出土的经卷中,竟然包含17种语言,24种文字,这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由此可见历史上吐鲁番民族与人种是多么复杂。
陈凌:这个有点跟语言的现象很接近,就是说你说在北方,现在这个语言因为交往频繁,使我们现在的语言,没有那么多保留古代的这个语言的那种特质存在,反倒一些南方地区、山区,它保留古代语言的成份比较多,那这跟它交通闭塞有关系,而这个地方,是另外一种特点,就是说,因为它交流频繁,反倒它留下来了,因为它是个过往区域。
记者:过往,对。
陈凌:它不是。
记者:它有点是种过客文化?
陈凌:对,反倒有些,你比如说像我们讲的游牧民族的一些地方,它经常交流的地方,它本身反倒模糊了,而在吐鲁番这个地方,大家可能看到更原生的东西。
记者:对。
陈凌:这个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记者:这也就是吐鲁番的魅力所在,特别研究文明的交流史,文明的变迁史,是吧,这个可以说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一个标本地区。
陈凌:对,我们现在就知道,就是说,在历史上的这个吐鲁番本身就是,在西域文化一个占据特别重要地位的,第二个就是说,我们从现在的这个遗址保存情况来讲,我们可以掰着手指头算,这个西域的古国里头,你看,楼兰王国灭亡了,我们现在当然,在这个大沙漠里头能够找到断壁残垣,仅仅有几处,没有那么大规模的遗址建筑存在,你这个龟兹城,当然就库车有一部分存在,你和田所谓的于阗文明它也几乎淹没了,唯一的就是高昌文化,你看它有一个交河故城那么大,像航空母舰似的,再一个高昌城,你看一个国都,所以现在就是说真正的我们能够讲到含带的都城存在的,西域地区就是吐鲁番才有,这个是吐鲁番的骄傲,这个地方是一个,我说是一个宝地。
串场4:学者公认新疆地区出现最早的宗教是袄教,也就是琐罗亚斯德教,然后是摩尼教,接着佛教,曾经非常兴盛,再晚就是伊斯兰教。在吐峪沟石窟寺发现的古代写本中竟然有佛经和道教道符共存的情况,而西方探险家带走的石窟经卷中有一些属于摩尼教,考古工作人员甚至在现在的吐峪沟中发现袄教教徒的纳骨器,纳骨器的发现说明吐峪沟中极有可能存在过袄教寺院。现在我们知道袄教、摩尼教、佛教、伊斯兰教,甚至包括道教都曾在吐峪沟全部存在过。吐峪沟就好像是一块海绵,从各个方面吸收着各色人种的不同文化内容,历史上的吐峪沟,不同种族的人可以和睦相处,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可以相安无事地共存。相互包容、相互交融,这正是丝绸之路文明的典型特点,吐峪沟石窟的文化内涵恰恰是丝路文明的缩影。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