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直隶风云

2011年12月27日 11:13
来源:凤凰卫视 作者:文化大观园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解说5:雍正十年,深受雍正帝信任,被视为心腹的李卫,寻授直隶总督,由于其在位上成绩卓著,被后人称作是“模范总督”。

嘉宾:他任过两届,但是他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他是捐钱捐来的官员,但是这个人呢比较重视发展文化,所以在他任直隶总督期间,成立了著名的,也是北方当时最大的书院,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大学,就是莲池书院,这是在雍正十一年的时候,1733年。

嘉宾:而且它最主要的,它跟别的省份的著名的书院还不一样,招收外国留学生,主要就是日本的,培养出很多的著名的学生,还有状元比如说刘春林,还有甚至后来的民国大总统冯国璋都在那里学过。

记者:都是莲池书院的。

嘉宾:都在那里学过。

记者:我们知道从电视连续剧来看,李卫是一个出身很卑贱的一个人。

嘉宾:对。

记者:还要过饭、流浪过,但是也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是一个能臣,深得雍正的宠幸。

嘉宾:对,他深知没有文化是提高不了整个国民素质的,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也是当不好一个官员的。

解说5:李卫,江苏丰县人,为人勇敢任事,雍正评价其“嘉许之怀,笔莫能罄。非深悉朕衷,毫不瞻顾,安肯毅然直陈。”李卫上任后,不仅兴办书院,加强了沿海各关隘的巡缉,打击不法商贩盗卖私盐等活动,同时还改革盐政税赋制度,此举既稳定了盐业生产,又增加盐业税收。

采访:邱涛

嘉宾:李卫肯定是皇家的包衣出身的,我们叫包衣就是满语的,就是家仆,家仆出身的,雍正、乾隆他们这一家的家仆出身的,所以他跟主子之间是有天然的这样一个联系,而且他当官以后,从两江到直隶都有他的地位的重要性和他的特殊功能,就是为皇家,为他的主子,确切的说就是雍正、乾隆他们,或者拱卫皇帝而服务的。

解说6:乾隆元年,李卫兼管直隶河道总督。三年病死,谥敏达。

解说7:方观承安徽桐城人。雍正时为平郡王记室,乾隆七年授直隶总督、太子太保。是著名的乾隆“五督臣”之一。方观承在任直隶总督期间,致力于水利建设,延聘赵一清、戴震等编纂《治理河渠水利书》兴利除弊。

嘉宾:他不单治水,他最主要就是治棉花、纺织,为什么就是说保定,像高阳县,就是离保定市几十里地的高阳县,还有蠡县被称为是纺织之乡,就是方观承那时候大力推广种植棉花,是乾隆皇帝非常欣赏的一个直隶总督,就是在直隶总督这些人当中,就是时间最长的,第一就是李鸿章,第二就是方观承了,他把怎样种植棉花的技术程序,怎么先耕种,怎么管理啊,最后就一样一样的,绘成画,就像小儿书一样,绘成画之后就为了更方便向老百姓推广,因为老百姓很多没有文化,你给他说,他也听不懂,他非得就是图文并茂。

记者:类似我们现在的科普图片。

嘉宾:对,科普图片,像小儿书一样,老百姓一看就明白了,是这样的种植方法,最后到变成布,由种植到变成布整个一套程序,刻在十二块石板上。

 

曾国藩使直隶出现了“百废待举”的局面

在直隶总督署大堂的两侧楹柱上悬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下联是,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这副对联是曾国藩上任直隶总督后所写,大意是劝诫官员要严于律己,勤于政事。要向对待自己的家事一样对待民事。就像对联上所写的那样,曾国藩到任后,在直隶地区整顿吏治、清理讼案、赈济灾荒,还治理了永定河,一度使得直隶出现了“百废俱举”的局面。

解说8:咸丰二年,天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曾国藩临危受命率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后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随后不久,曾国藩由两江总督调任直隶总督。

曾国藩他调任直隶总督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他指挥剿捻军不利,第二个因素他原来是担任两江总督,清廷为了限制他的权利,或者我们用一句很通俗的话,为了收拾在南京一带的被遣散以后居住在那,形成一股势力的原来湘军的力量,所以要把曾国藩要调离两江,调到直隶。直隶我们讲有很重要的功能是拱卫京师,但是它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到晚清时期就是,皇帝或者叫皇权来限制有势力的地方督府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地点,调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随时都可以收拾你。

解说9:保定直隶总督署四堂,又称上房。是直隶总督平时休息的场所。相传曾国藩任总督期间,发妻欧阳氏就住在这里,并且在此专设佛龛,以祈求保佑曾氏全家。

嘉宾:可以说曾国藩是一个比较敬业的一个官员,他写的那副对联就很说明问题。

记者:这副对联是不是现在就挂在总督署大堂的那副对联?

嘉宾:对,他这个话是劝勉,就是劝说他手下的那些官员,就是咱们怎样当好这个官。

记者:对,我们现在虽然是官,但事实上我们过去也是种田的。

嘉宾:对,因为曾国藩不是也是农村出身,他是地主出身,当官的大部分都是农村出来的,都是耕田凿井而来的,都是农村出来的,咱们看视民事须如家事,就是咱们看待老百姓家的事,要像看待咱们自己的事那样重要,就是这些老百姓刚刚经受了农民起义,比如说战役,战乱。

记者:水灾。

嘉宾:正处在这个水深火热之中,无家可归的这个期间,挨饿、挨冻、缺衣少吃的,怎么办?要依赖咱们好的官员,按现在来说,就是依赖咱们这些好领导,慢慢把他们的民心收回来,挽回来,使他们安居乐业。

解说10:同治九年,即1870年。天津民众攻击法国天主教堂,造成数十人被杀。天津教案发生后,外国军舰来到天津,七国公使向总理衙门抗议,战争一触即发。清政府在慌乱中把视线转向直隶总督署,要求曾国藩调查此事并与法国方面交涉。这一年曾国藩59岁,因疾病缠身,在两个月前刚刚向朝廷奏请病假。他明白天津教案处理十分棘手。在临走之前,曾国藩留下遗书,“余若长逝,灵柩自以由运河搬回江南归湘为便。沿途谢绝一切,概不收礼,但略求水陆兵勇护送而已”。

天津教案最终以赔款,处死杀人者,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革职充军发配才得以解决。然而这个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曾国藩为此留骂名无数。成为晚年最遗憾的事情。

嘉宾:他自己确实觉得自己价值观受到了严重颠覆,因为他有一句话嘛,叫做天津事件让自己是外惭清议内疚神明,外惭清议就是自己在市民中,在老百姓心中,在社会上原来很好的这样一个声望就消逝殆尽了。基本上是这样,就大受损失,内疚神明是什么?他认为,他是理学家,自己内心里边,他就是像刚才说的,有价值,有一个自己的恒定的价值观,儒家的这样一个价值观,结果他觉得处理天津教案这个事情让自己内心的这样一个神明,内疚就是内心很歉疚。

解说11:天津教案事件结束以后,曾国藩调回两江总督,不久在南京去世,谥号文正。是大清帝国所能给予的最高谥号。

曾国藩离开直隶总督署后,接替他职位的是跟随他多年的学生李鸿章。李鸿章由曾国藩引导登上政治舞台,所以在很多方面秉承了曾国藩的一贯特点,从而保持了直隶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清廷用李鸿章是因为他能够控制李鸿章,而不是说他控制不了李鸿章,所以只能任由李鸿章发展。恰恰相反,清廷是能够控制李鸿章,所以用一句话就是把他限制一个鸟笼子里面,在鸟笼子里边你怎么飞都可以,但是不能出这个鸟笼子,这个鸟笼子就是什么?就是你的势力不能威胁到中央的权威,中央的最终权利,在这个范围之内可以尽量给你放些权,但是是在这个鸟笼子里边。

解说14:1894年是慈禧太后60大寿之年。慈禧一心想办盛大的生日庆典让列强领受天朝的威风。于是慈禧指派首席军机大臣世铎“总办万寿庆典”。挪用原先准备给北洋水师更新武器弹药的600万两白银修建了颐和园。而这时,中日甲午战争,同样以不可逆转的风雨之势扑面而来。

战败之后,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嘉宾:历史的人物也要历史的观点看问题,这也是符合咱们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当时他就是兼北洋大臣,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外交部部长,一些外交事物必须让他去处理,因为他从自己的资格来说、名望来说,也是能得到外国人的。

记者:唯一认可的一个人。

嘉宾:对,比如说当时签订像甲午海战以后《马关条约》,伊藤博文就是说除了李鸿章来跟我谈判能有资格,别人不行,我不信任别人,除了李鸿章。再一个就是《辛丑条约》也是,那八国列强也都信任李鸿章。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直隶 衙署 总督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