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圆明园罹难一百五十周年祭

记者:开花炮。

嘉宾:当时开花炮一沾到什么地方就燃烧起来了,而这个蒙古马队,他没有经过这样的战争。

记者:连这样的响声都没有听过,听到这种响声,马都惊了。

嘉宾:马就往回跑了,跑回以后反而把自己的队伍冲散了,还有像胜保,胜保在这次战争当中也表现得很英勇的,但是他在指挥的时候,还顶戴花翎,穿着黄马褂,骑在马上指挥,你不就暴露目标了吗,直接向他射击,结果他就受伤了嘛,受伤了从马上掉下来,他的部下把他救下来。

记者:就是整个王朝,整个清朝的军队,他们的统帅,他们的将领、士兵,都停留在冷兵器时代,都是冷兵器时代的思维。

嘉宾:对,战略战术都是那一套,那你这非失败不可。

解说:10月6日,当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的时候,咸丰皇帝早已逃往了避暑山庄。面对一座到处都是珍宝的宫殿,侵略者第二天便开始了肆无忌惮的抢劫。10月18日,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他们提出的条件,也为了掩盖他们的劫掠罪行,侵略军下达了纵火焚园的命令。然而,这一把大火,只是圆明园沦为废墟的一个开始。

嘉宾:英法联军的时候,圆明园的这个中国园的部分,大概3分之2都被烧掉了。

记者:因为是木结构。

嘉宾:因为是木结构,剩下来的是什么情况剩下来,偏僻的地方,他没有到

记者:没有到,英法联军没去到

嘉宾:还有一个就是在水里的,在水中的,他没有船过不去。

记者:比如说福海中间的。

嘉宾:对,像蓬岛瑶台,福海中间的蓬岛瑶台。有的是屋顶烧了,大部分是屋顶烧了,但是也有连屋顶也没有烧掉的,所以说在这个时候它还并没有成为一片废墟,

解说:今年8月,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了一批珍贵的老照片。它们拍摄于1873年,是目前距离圆明园被焚毁最近的影像纪录。从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圆明园的西洋楼部分还相对完整,并没有变成今天的那片残梁断柱。那么,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这里又发生了些什么呢?

嘉宾:八国联军的时候,实际上八国联军并没有进圆明园。

记者:恩,八国联军进的是紫禁城。

嘉宾:对,进的紫禁城。

记者:八国联军的人进的是紫禁城,金銮殿,在那个皇帝宝座上还照照片呢。

嘉宾:对对对,进圆明园的是什么人呢,是清王朝的败兵游勇,还有地痞流氓,是这一批人进去了,他们进去以后就把圆明园的一些残存的建筑物拆掉了,一些古树名木砍掉了。

记者:砍了。

嘉宾:砍了以后干什么呢?烧成木炭。

记者:卖木炭。

嘉宾:卖木炭。

记者:卖木炭、做火锅。

嘉宾:有记载就是当时在清河,那个市场上,木炭是堆积如山啊。

记者:都是圆明园的木头。

嘉宾:都是圆明园的东西。所以在这一次圆明园是遭到了彻底地破坏,建筑没有了,古树名木没有了,这个所以说,有的人就把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叫火劫。1900年散兵游勇,地痞流氓这一次叫木劫。

解说:与圆明园的遭遇一样,盛极一时的大清朝,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在随后的那段军阀混战中,圆明园这片曾经的皇家园林,仍然继续着被蚕食的悲剧。在经历了先前的火劫和木劫之后,等待圆明园的,还有更为严重的石劫和土劫。

嘉宾:比如说像那个军阀王怀庆,就从圆明园里边,用圆明园的石料在圆明园的旁边修了一个达园,这个达园现在还在。

记者:达园是王怀庆修的啊?

嘉宾:是王怀庆的。

记者:我原先就住在达园对面。

嘉宾:是吗?你看张作霖要修他的陵墓在沈阳,从圆明园运东西去。

记者:这么远从这里运材料过去。

嘉宾:其它一些单位,比如说当时燕京大学要建校的时候,他一个老师姓哲的,哲老师就给内务府写信,就说我们这个要准备用一些圆明园里边的东西,后来就从圆明园里边把它华表弄去了。

记者:石麒麟。

嘉宾:石麒麟弄去了,丹陛石,还有那个西洋平桥,西式平桥,什么翻尾石鱼。

记者:都在未名湖里头。是啊,就把一些东西弄过去了。那个贿选曹锟当时他是做巡阅使,他住在保定,为了要建他这个住的地方,也从圆明园运东西去。

记者:都运到保定去了。

嘉宾:运到保定去了。

记者:所以现在北京以外也还有圆明园的东西。

嘉宾:是,所以说有人就把这一阶段就叫做石劫,石头。

记者:也就是西洋楼的损毁主要是这一段时间。

嘉宾:主要是这一段。那个,再就是1917年以后,农民就开始大规模地进去了。

记者:对,反正那么一大片地荒着也是荒着,我和我很多周围的农民就进去种地呗。

嘉宾:对,农民进去以后,他要生产、要生活,他就挖山填湖,要修房子就取石借物,有的就掘地三尺,把地底下的木桩,那个大木桩,那个几米长的木桩,都挖起来,搬回家去,所以有的老照片里边,就有农民挑着那个木桩往家里走的这种情况。所以说农民大量地进去以后,圆明园的山形水系也遭到了破坏;

记者:这就是土劫。

嘉宾:这就是土劫。

记者:土劫是等于是犁穴扫庭,是最根本的。

嘉宾:所以说这个经过一百多年的长期地破坏,圆明园就终于成为了一片废墟。

记者:成为一片废墟,这个废墟尤其是西洋楼,留下了那几块残石,矗立在衰草斜阳中间,就成为我们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了。

嘉宾:对,而且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在有些人心目当中,圆明园就是西洋楼,圆明园就是那几根柱子。

记者:这就成为一个,不仅仅成为一个图象了,成为一个图腾了。

嘉宾:对对对。

白莲教大起义终断了清朝康雍乾盛世

解说:从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开始,这座辉煌一时的皇家园林便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它的噩运才宣告完结。当圆明园管理处在这一年成立的时候,园中已经是面目全非。20多个村落,2000多军民的搬迁工作,成为了管理处面临的首要任务。然而,更为艰巨的任务还远不止于此,如何保护遗址,如何整修园林,特别是以何种方式追回流散在国内外的圆明园文物,都是一项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时至今日,这些工作仍在进行当中。

记者:这个圆明园回归文物展,就是最近我们是不是从社会上征集的一批文物。

嘉宾:现在我们这边的石刻展是大概是圆明园从1977年开始,一直到近几年吧,是整个的流散文物在国内,基本上都是国内,尤其好像应该大多数是北京的,收回来的。

解说:这批回收文物以石刻文物为主,其中有机关单位捐赠的,也有市民从自家院子里搬来的。尽管只是一些零散的建筑构件,但精美的雕刻工艺,还能让人看出一些皇家建筑的旧影。

记者:你看这几个柱子的话,肯定是和我们大水法这边有点关系,都很洋。

嘉宾:应该是,它的图案都是西式的。

记者:然后那个柱子也是一种西式柱子。这一对鱼很精彩。

嘉宾:是,这对鱼是非常漂亮的。

记者:现在你们这些东西回来以后,能不能够准确地知道这些东西原先应该是在圆明园的哪一个部位,哪一个地方。

嘉宾:有部分的知道,应该是这个鱼应该是有的。

记者:鱼应该知道是在什么地方

嘉宾:对对对。

记者:那么一旦要比如说进行某种修复的时候,这个就可以返回到那个原地了是吧。

嘉宾:是的,整个保护规划做完了以后,可能有一些部分的石刻文物全都能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记者:好像他们市民捐赠的,包括一些机构捐赠的东西,有清楚的出处的,好像就已经安装到原地去了是吧。你看这个照片,谐奇趣喷水池就已经安放原址了。

嘉宾:这就是在我们的那个迷宫,迷宫的门口。回归到原来的位置了,所以说那没办法在这边展出,所以说我们就留了一个图片在这边。

解说:有一个数据说起来不免尴尬,从1977年至今的34年时间里,回归圆明园的文物,只有区区100件左右。且不说那些流散海外的文物,光是国内文物的回归,对于圆明园管理处来说,都有很大的难度。

嘉宾:你看我们圆明园的文物现在在国家博物馆的有不少,藏在故宫的也还有一些,首都博物馆也有。

记者:也就是实际上你们知道的就是在我们国内,属于公家机构,公家单位里头的圆明园的遗物,其实数量也不少。

嘉宾:这个数量不少,我们专门还出过一本书,叫《圆明园流散文物》,把北京地区大概,譬如说北大校园里的华表啊,石鱼啊,麒麟。有很多专家其实给我们出过主意,譬如说像北大里面的这些文物,说建议我们去找一下北京大学,然后我们给它按1比1比例给它复制好,把真的拿回来。

记者:这也是个好主意啊。

嘉宾:当然我们两个单位很不对等啊,他们是副部级单位,我们是一个处级单位。不过我们倒希望有这个可能性,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周校长。因为这个文物的保护,文化的传承,是需要大家共同来努力。

记者:所以条件成熟的时候,回馈文物达到一定的数量的时候,其实可以考虑在圆明园遗址公园里头,再成立一个圆明园博物馆。

嘉宾:其实像在圆明园里成立博物馆,这是很多专家的一个,应该说是多年来的一个精神诉求。有个博物馆之后,第一,保存手段肯定要好多了,第二,它可以集中展示,它展示的效果会非常好。

记者:而且能够丰富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历史文化内涵。

嘉宾:对,

解说:与回归文物的屈指可数相比,圆明园流失在海外的文物却有着一个庞大的数量。根据统计,光是保存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大概就有167万件之多,而民间收藏的数目可能是它的十倍。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圆明园的流散文物。近年来,在这些流失国宝之中,国人关注度最高的,就是原本位于圆明园西洋楼的十二兽首。

记者:圆明园的文物中间最好的肯定不是这十二个兽头,但是最有名的一定是它了,主要是这些民间的拍卖。

嘉宾:这些年,可能是我认为可能也有一些媒体对它的一个,加上老百姓对圆明园的,其实就是我们中国人对圆明园的这种寄托全都放到它们的身上了,就是这种对圆明园的这种痛,通过他们的炒作,结果大家都对它的关注度比较高,但是如果从文物角度来讲,它应该不是什么特别好的文物。

记者:现在我们所知的这个十二生肖的这个兽首,我们确实所知的只有这六个吗,还有六个就完全不知道了,是吗。

嘉宾:对,目前还没有发现。

记者:这六个中间的话四个已经回来了,还有两个没有回来,另外还有六个下落不明。

解说:2009年10月18日,圆明园管理处开始了海外“寻宝”计划,尽管这次寻访,只是“摸清家底”,并非追讨,但第一期美国之行依然遇到了重重困难,有博物馆甚至请来了律师,做好了打国际官司的准备。尽管如此,寻访小组还是得到了一些有用的资料。

我们曾经在今年的1月18号,在成都专门开过一个新闻发布会,当时我大概把这个美国之行的成果做了一个发布,第一个就是找到了上百张老照片,这些老照片对于丰富我们的研究内容,拓宽研究领域,而且特别是澄清一些历史事实,有非常大的作用,第二个,我们和美国的一些研究机构,包括一些博物馆建立了很好的一个联系,第三,我们也找到了一些,美国的一些研究著作,很多都是英文版的,这些在国内买不到,所以应该说这收获还是很大,而且特别中间还发现了一些疑似的圆明园文物。只能用疑似,因为什么呢,这个事情很难判断,就跟您刚才说的,因为我们没有这个册子了。如果有这个陈设档在,一对,好,能对得上,可能按图索骥,恰恰我们这个册子没有,所以它这种确实很难判断说,是不是圆明园的。所以这个事情,本来是准备今年要去法国,去英国和欧洲,后来还是感觉到还是很不成熟,为什么呢,它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他只知道可能是中国的,就类似于这种,他都分不出来。分不出来,我们曾经也有过一个想法,譬如说我们请一些圆明园的研究专家,一些文物专家去帮助他们去鉴别,他们大量的中国文物,都是放在仓库里面,其实这是很可惜的一个事情,而且很多当事人一旦要是,譬如说有些专家一旦去世的话,可能不可估量的损失。

解说:2010年10月18日,在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主题晚会上。圆明园遗址公园向全球发出了一份倡议书:

我们呼吁全球持有圆明园文物的个人或机构返还所持文物,

我们呼吁全球热爱和平的人士共同抵制对圆明园文物的拍卖、交易等活动。

当晚,一位曾写下《1860:圆明园大劫难》的法国作家也出现在了晚会现场,他的一段话耐人寻味,他说:“我们可以宽容,但我们永远不该遗忘。在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的重要日子,我希望历史不再重演,人们不再纠结于仇恨,世界永远和平。”

嘉宾:有人讲圆明园是哭泣的圆明园,你去了以后你就只能在那儿哭,就只能记到这个国耻,但是我们在记到这个的同时,我们如果也能够记到我们中国历史上的辉煌,那岂不更好?一方面我们要牢记国耻,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我们历史上的辉煌,这样对提高我们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那不更好吗?

记者:所以我说圆明园这三百年,包括现在开始,我们现在往三百年以后走了,现在实际上是三百零三年了。以后还要走很长,那么这个历史的话呢,我其实想起三句话,前面150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用中国的四个字,大家都知道的,有容乃大,就是因为有宽厚的这种包容的能力,然后弄了这么一个万园之园。它这里头既有中国各个地方的,也包括中西都有的,是吧,有容乃大,从这个1860年以后,我觉得那个就是知耻而后勇,对不对?

嘉宾:对。

记者:你别只是有耻辱,知耻然后我要勇啊,我要奋起啊,我要改变啊,然后再往后走,我们中国现在开始和平崛起,我觉得这一种崛起的话,应该是仍然坚持我们的这个价值观,仁者无敌。

嘉宾:对对。

记者:不能人家烧了我们的园子,我们也跑到别人那里去烧别人的园子。

嘉宾:对对。

记者:对吧,不能别人抢了我们的园子,我们也跑到别人的宫里头去抢人家的一个宫殿。

嘉宾:其实在清朝的时候,你看这个圆明园里边有两个景,刚才讲了一个九州清宴,九州清宴它是表现什么,就是希望天下太平,中国太平,还有万方安和,万方安和就是希望世界的安定和平,和谐是不是?在这当时,清朝的统治者他也是有这么的想法,我们今天是更高了,我们是这个和谐社会,是和谐世界

记者:对,我们首先我们建立自己的和谐社会,那就是九州清宴,我们建立世界和谐,那叫做万方安和。

[责任编辑:杨程] 标签:圆明园 九州 罹难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