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蔡元培:教育救国之路
记者:在德国的哪一个城市?
嘉宾:他第一年,1907年是去了柏林,在柏林自己可以说半工半读,自己还要兼编一些书,挣点钱,同时学习德语。
记者:应该说在留学生中间他算年纪大的。
嘉宾:他年龄非常大了,他已经到了不惑之年才去德国留学的,所以通常人家留学生都是20来岁,他已经是老大了,而且是当年的翰林学士。
记者:是,放下这个身段不容易。
嘉宾:非常不容易,而且他没有钱,他就是他说半佣半丐,给别人教点汉语,当时给中国驻,咱们大清王朝驻普鲁士驻德国的这个领事的孩子,他的侄子,有几个小男孩,给他们教汉语,然后通过给商务印刷馆翻译书,挣一些钱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很不容易。但是这点他还是非常坚定,他早就提出来过,就1903、1904年他其实已经下定决心,一定去德国留学。
嘉宾:他说留学非德国不可。
记者:为什么呢?他对德国那么向往?
嘉宾:对,他说世界学术德为尊,他是个学术救国论者,所以他认为呢,其实他有机会去日本,他没有去,而且是公费。他就认为我要去就要去最好的地方,所以他就认定、选定德国,所以他就是不惜自己掏钱,等了又等最后到了40岁了才终于成行。
20世纪初德国柏林
从1907年7月抵达德国首都柏林时算起,蔡元培在德国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活先后持续了近五个年头。
嘉宾:他在第一年在柏林呆了一年学习德语,第二年呢就到莱比锡入学了,所以从1908年到1911年他一直在莱比锡读书,当时听到辛亥革命的消息之后他就赶紧回来了。
记者:他在当时德国主修的是哪些专业?
嘉宾:蔡元培去德国他自己叫游学,游学,他不是留学,为什么呢?因为他第一呢,他不是主修一个什么专业,不是想成为,拿一个学位回来谋生,他不是这个,所以他到莱比锡之后呢首先就到世界史与文明史研究所,这当时是德国一个很著名的历史学家,叫兰普莱西。他自己叫翻译兰普莱西,这位教授是很有远见的一个历史学家,他建立这么一个研究所,那么蔡元培去了以后就投到他的门下,他修的课程主要是哲学、历史、文学、美学、教育学,涉及到各个方面,他自己的话说,如果是时间上不相冲突,我感兴趣的课我都去听。
记者:就是像海绵一样的渴望那种知识、吸收知识。
嘉宾:对,所以我的理解呢他是,不是想做一个专业的哲学,弄一个哲学博士或者史学,
记者:做某一个专家。
嘉宾:他不是,绝对不是。他实际上想理解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它的这个来龙去脉。
记者:实际上他想做一个新时代的一个新的君子型的人格,就是我们过去在孔夫子时代,我们的君子,君子不器,也不是一定要做一个某某家,对不对。全面的修养,知识的全面的吸收,人格的全面的培养,那么你看蔡元培先生到德国去,刚才您介绍这些,给我感觉就是一个新的时代的一个君子人格好像必须这么去游学一下。
嘉宾:可以这么理解,因为他的基础教育还是在中国接受的嘛,所以他这种作为一个君子,作为一个学者的话,应该是知识非常广泛,所以他到德国以后他也确实是这样,对很多事情他就非常感兴趣。
串场:不惑之年跨入德国,蔡元培对自己的需求一清二楚。无论是哲学、文学、文明史、人类学,总之,只要不冲突的,他都尽力涉猎。因为常听美学、美术史、文学史的演讲,加之被莱比锡的音乐和艺术大环境熏习太深,蔡元培不知不觉地将心力集中在了美学上。那些年,他学过钢琴,提琴,看了大量的话剧和小歌剧,并且在朋友的影响下改成了素食主义者。他还先后五次到欧洲游历,他希望他是个巨大的氧气瓶,可以为将来回国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积攒下足够的养分。然而,就在他留学德国的第五个年头,1911年,他的革命挚友孙中山就向已然腐朽的满清帝国扔出了炸弹,为了响应辛亥革命,蔡元培回国了。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