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南海秘闻:中国水下考古界“天字第一号”

2011年08月29日 11:03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魏峻:对,民窑的产品。

记者:民窑的东西。

魏峻:另外一批也是民窑的,但是是景德镇的,它就是相对个体比较小,然后胎也比较薄,然后青花的颜色比较鲜艳,画工也比较好。

魏峻:但是这一部分也是民窑的产品。

记者:也都是民窑的。实际上在我们的考古发现的中间,海上沉船的陶瓷里头基本上还没有发现官窑吧。

魏峻:对,官窑应该是严格限制出口的,在我们的明代的开始,它有一些赏赐,就是有一些政府就是通过这种纳贡的形式,或者是对海外进行赏赐,这一部分有一部分的官窑的产品出去,但是通过这种贸易的形式出去的基本上都是民窑的产品。

彼时的民窑市场上,最为活跃的当属福建漳州的系列瓷器。

像这种一般就是我们常说的漳州窑的器物,最典型的就是比如说吧,叫沙底。它这个在烧的时候,使用的河沙来垫这个底,这样就有大量的沙粘在上边,以前也叫沙足器,这是它的一个巨大的特点吧,而且胎一般都灰黄,比较暗,青花的发色也不是很亮。这一类器物本身生产出来,绝大部分就是为了专门适应外国市场,某一个特定的人群而生产的,所以一生产出来立刻就能卖了,在中国我们本土几乎是不用,所以也很少。

依据船上出水的大量民窑器物,考古队做出了如下分析。首先,这是一艘明万历年间满载瓷器的货船,或许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由福建漳州月港装船出发,而目的地,就是那些习惯用大盘、大碗、审美取向偏大器型的某个国家。那么,这个国家究竟是哪里?船只驶到南澳海域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状况,使整船的货物葬身海底?疑问迫使考古队员再一次将目光投射到这片神秘的海域。

我们沉船地点这个位置,正好是在台湾海峡的南边的出口的位置,在这个出口的位置上有一列的暗礁,我们叫三点金,三点金它是一种半潮礁,就是涨潮的时候在水下,然后退潮的时候就露出水面,因为在这块它密布着好几块比较大的礁石,所以对这个航道不太熟悉的情况下,或者在水流比较急的情况下,它就容易发生沉船的这些事故。

在如此凶险的海域之上,当年的“南澳Ⅰ号”是否因为触礁而导致沉没?考古队员每时每刻都在寻找着水下迹象和答案。

魏峻:南澳Ⅰ号应该讲也是接近于正沉,这条船的方向我们现在测的应该是北偏5度左右,就是接近于正南北方向,然后它的船向东倾斜了,向东倾斜了,现在测的这个倾斜的度数大概在13度左右,现在初步判断它的船头是在北边,是朝着北边这个方向的。

记者:船头朝北?

魏峻:对。

记者:这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它应该往那个,是从中国装了东西往外走,应该好像船头应该朝东南方向。

魏峻:这个就可能跟它沉没的环境有关,沉没的环境有关,它可能是沉的时候就是比如说它触到暗礁了,从我们现在来看的话,它很可能是触礁了,触了暗礁以后它很可能要沉的时候它要向陆地。

记者:靠拢。

魏峻:向陆地靠,但是没有达到陆地那个位置就沉到底了。

记者:哦,我明白了,就像我们那个开车出了某种事故的时候,司机可能有时候要一个急掉头、急转弯是吧。

魏峻:对。

记者:来自救,结果就把船头就调过来了。

魏峻:对,然后这个船头的方向向下倾了,向下倾了大概在15度左右。

解说22:在无数次的上下水之间,历史同样在试图通过某种渠道与辛勤耕耘的考古队员们对话和交流。

记者:迄今为止你们发现有这个生命迹象吗?

魏峻: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

记者:没有。

魏峻:没有发现,因为如果要有人的骨骼在沉船或者沉船附近保存的话,我们在发掘中可能会碰到,但是到现在都没有发现,因为我们从前期的发掘情况来看的话,它这一条,南澳Ⅰ号这条船里面实际上有机质的保存情况也还是不错的,因为我们发现了包括像核桃、像橄榄这些保存的情况都还是不错,它没有碳化,没有碳化,所以如果有人骨的话,在那种埋藏条件下应该也是可以保存下来的,但是因为那个沉船的位置离岸是相当的近,就是如果不是特别的情况,特别是船员没有办法逃生的情况,我想他当时应该都会想办法去逃生的。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南海一号 水下考古 水下文物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