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拍卖十五年:天价拍卖如何成海外文物回归福音
2010年11月05日 17:28 凤凰卫视 】 【打印共有评论0

 

宋人花鸟画:《淇园风暖》

相关资料:中国文物拍卖十五年

来源:《拍卖典当收藏》报

1992年10月3日,深圳敲响了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的第一槌,至今已经是第十五个年头了。

1993年11月16日,中国艺术博览会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大厦举行,至今已经是第十四个年头了。许多年里,中国只有书画与文房四宝一起经营的荣宝斋、朵云轩等为数不多的传统书画店铺,只有生意不温不火、方式刻板生硬的国字号文物商店“文革”后,才有了桂林画贩子、天津与北京的古玩鬼市等等。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真正起动,就是这10余年的事。

在第一个10年里,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获得了全面复苏。期间,中国内地有了单纯经营艺术品的画廊、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博览会;有了以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公司;有了程度与形式接近西方水准的文物与艺术品拍卖等经营制度与法律法规;有了数量庞大(7000万)且逐年以10%以上速度增加的收藏队伍;有了与海外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经营平分秋色的年度成交额。

2002年,大陆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年成交额为45亿元人民币,全球总体规模达到西方人士预测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年成交领为10亿美元”,也即约90亿元人民币。

自2002年以来,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跃上了一个新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起码需要运行10年,这10年可以称之为夯实期。这期间:就市场主导而言,在复苏期内起决定作用的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唱主角的是政府有关部门。在目前正在运行的这个平台上,唱主角的应该是学术界人士。学术鉴定与评估作为市场主导力量已经当仁不让。就市场主体而言,在复苏期内唱主角的港台及海外人士与机构已经让位于内地企业,特别是内地民营企业与股份制企业。艺术经纪人将是市场的活跃分子。就投资形态而言,在复苏期内担纲的是民间闲置资金,在夯实期则主要体现为投资资本,即从股票、房地产等领域分流过来且相对稳定的资金,并进而有专门的艺术品投资基金进入。

2003年中国大陆文物与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为25亿元人民币、2004年为57亿元人民币、2005年为153亿元人民币,3年增长了6倍。进入2006年,中国大陆文物与艺术品拍卖虽然出现了强势调整,但也只是增幅缩小。在中国书画与瓷器成交收缩的同时,中国当代艺术与中国油画却是大踏步前行,屡创新高。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时间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经营态势,全球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年成交额将在未来几年突破5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大陆4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中国内地将基本把握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话语权。

无论是从“乱世黄金,盛世典藏”的古训,还是依现代投资理念,无论是回顾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复苏以来,10余年的骄人业绩,还是参照西方艺术品经营业的发展规律,无论是按照中国人的财富积累方式,还是遵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路线,无论是立足于居民现实收入及其银行巨额存款的现实,还是着眼于中国未来的经济总量,我们都可以说,在未来的50年内,投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是一个风险可以控制、前景十分乐观的事业。

然而,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不可能一浪高过一浪地一味向前向上,必要的调整一定会出现,因为: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特别是执法不严格而产生的法律风险需要排除;资金来源不充足、投资方式欠妥(投机色彩过重)而产生的市场波动需要补偿与平衡;市场结构不理想,特别是画廊业发展不充分,而产生的市场重心不稳需要匡正;操作不规范,特别是部分机构与人士急功近利而产生的市场信心不足需要充实;学术力量不够,特别是一部分学术界人士见钱眼开,一部分机构混水摸鱼而产生的市场态势不良需要改正。

我们欣逢盛世!我们何当盛世?有关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方方面面应当为盛世的长久而努力。

如果说,吴昌硕、任伯年、齐白石、吴湖帆等曾经身遭战乱,以卖画为生,难免简单从事。如果说李苦禅、谢稚柳、陆俨少、关山月等曾经身处闹世,卖得少送得多,难免敷衍了事。今天的许多书画艺术家已经是身价百倍、锦衣玉食,有时间、有精力、有物质基础和文化素养,应当为今天、为未来创作一些有分量、有个性、有传统意味、有时代气息的作品。而实际上,他们作为各项活动的组委、评委提供的“特邀作品”,哪怕是为全国美展提供的“特邀作品”决不是他们的代表作,甚至不及他们的成名作,有些甚至是应酬之作。如此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应酬下去,我们相信,应酬别人之后,终会有应酬他们自己的那一天。现在,在拍品征集艰难的情况下,各拍卖公司只能重名头而轻品质,高比率流拍的现实说明竞拍音是明智的。如此也说明,历史对于应酬者从来就没有姑息过。

就绝对数而言,全国从事文物与艺术品研究的队伍并不零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文博系统的有关人员加起来可不是一个小数。可是,这支队伍在文物与艺术品市场却是战斗力不强、杀伤力不弱。一些专家多年编纂的著作,如《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成了宝典,但也有个别老专家在古代作品旁的题跋被人评论为“不如没有”。一些专家在电视台出镜,以其法眼与学识鉴伪识真,提高了国人的文物保护意识与艺术鉴赏能力,但也有少数专家跨越自己的研究领域,成了万金油式的专家,给后世留下了一些笑柄。更有一些专家受经营机构所托,从事所谓学术工程:以学术的名义举办的展览、出版的画册、进行的讲座……甚至有学术机构把拍卖公司的一个专场当作了一个学术展览。其内里,却是托伪掺假造市,利益驱动之下,却是学术良心的出场与学术品位的下滑。

谁应当对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学术负责,到如今,确实没有响应者。赝品如此之多,到了千人所指的地步。但是,除了收藏者因此而血本无归,没有其他人受损,造假者在那儿窃喜,售假者也在那儿窃喜。更为可怕的是,收藏者还不知他万分珍惜的“古董”,却是一个崭新的仿品。小巫见大巫的是,一些拍卖公司假拍大行其道。前年,在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纪念成立10周年之时,各方人士曾经认真讨论过如何考察拍卖成交纪录的真伪,到如今却是毫无结果,说是“有技术上的难度”。看来,只有“提高拍卖公司及其人员素质”这个口号可以喊了。问题是,自中国拍卖公司成立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把这个口号喊得震天响,假拍却不时出现,因此,许多媒体只好停止所谓排行榜。中国文物与艺术品的历史在数据阙如中展开,委实有些无奈。

但是,历史的无奈正好是我们的责任。否则,我们何当盛世!(邵建武、徐红梅)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邵建武、徐红梅 编辑:韩宵宵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