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让文怀沙为社会的肤浅买单?
2009年02月25日 15:19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版权声明』 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www.ifeng.com)”。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再谈慎用“大师”--我看“文怀沙丑闻”

罗伟

最近,文怀沙的“国学大师”头衔问题炒得舆论纷纷。批评者李辉用“包装”一词来形容这个“国学大师”的“横空出世”。

这里首先要弄清一个基本的概念问题:何谓大师?我曾在做客人民网访谈时说过,要慎用“大师”称谓。大师不是随便加封的,绝不是什么人都可称作大师。所谓大师,断根绝缘,横空出世开宗立派之人。

文怀沙先生“大师”的头衔从哪里来?是自封的还是强加的?是哪个机构认定的还是历史赋予的?这个堂皇的大帽子不过是一些“文化人”抬出来架在老先生头上罢了。现在又要说老先生“国学大师”是欺世盗名,是丑闻。

老先生何其冤?

所以,对现在一些媒体以“文怀沙丑闻”的特大专题来制作这个话题,我有些看法。我不认为这是丑闻,起码不应是文怀沙个人的丑闻。当初到处张贴“国学大师文怀沙”的不也是你们吗?面对这个被媒体和社会制造出来的“国学大师”,最该受质疑的不是文怀沙,而是这些制造者。

文化是历史的、大家的,你们却把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等等使命强加于一个人,最后漏了底却又说他是欺世盗名。这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的浅薄,也是这个时代一些所谓的文化人道德标准和勇气的贫瘠。

就像李辉所质问的:我们的时代为何失去了文化判断力?为何失去了对大师这一称号的应有的敬畏?在“娱乐至上”的时代,我们的媒体向观众和读者推介一个“国学大师”时,竟显得如此草率,似乎不假思索,不做研究,不要起码的学术评判标准,就可以把“大师”的桂冠轻易地戴在一个人头上,而不管对公众和历史的责任,而没有任何一个时代都必须具有的文化敬畏。

现在文化艺术界,“大师”满天飞。我想当大家真正体会这个词时,就不敢随意用这个词。毛泽东没有背景,可他从一个农民的儿子做到了人民领袖,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他没上过军事院校就不是军事家?我认为大师的含义就是他做到了后来人没有办法再去做的事,他身上特有的气质,别人身上不可能有。大师不一定丰满,不一定事事通达,但是在一个领域里,他就是一个奇迹,一座丰碑,不可模仿,不可超越。它和“大家”是有区别的。“大家”可以满腹经纶,可以涉猎很多知识,可以学贯中西,可以带学生,所有这些我认为他是“大家”。但它不是不可超越。

文怀沙先生的学术究竟如何,那是另外的话题,但是至少现在看来他的学问不是不可超越的。不是说文怀沙会吟会解楚辞、会编《四部文明》就是国学大师了。他的学术只不过是一家之言,于堂堂国学、泱泱中华文明只不过是一种承继,所以说他是国学大师,实在是文化界,甚至整个社会的肤浅。但是,现在却要让文怀沙为这种肤浅“买单”,实在有些冤,而且,我想老先生也担当不起。

(作者简介:罗伟,陕西西安人,现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相关专题:

“国学大师”文怀沙陷“造假”丑闻

相关评论:

文怀沙:“大师”还是“骗子”?

凭什么让文怀沙为社会的肤浅买单?

事件回放:

李辉发文质疑文怀沙的年龄、人品和学术成就

独家:文怀沙正面回应年龄学术等质疑

[独家首发]李辉:我为什么要质疑文怀沙?

文怀沙真实年龄再被考证 李辉言论有主观偏见?

文怀沙   大师   丑闻   李辉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罗伟   编辑: 邓东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