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尽管诗歌已经不再以文学主潮的面目出现,也不再具有普遍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诗歌的质量以及诗人的创作水准依然保持了相当的高度。回顾过去30年中国文学的发展,一些研究者会将诗歌的成就置于首位。本报在进行“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系列报道期间,著名学者洪子诚、丁帆、王彬彬、何言宏等均在受访时高度评价当代诗歌的成就。
当下,舆论习惯于用喧闹和浮躁来形容文学与文坛的现状,事实上,文学和文坛依然拥有寂静的角落,诗歌正是在这样的角落里,几乎无关于各种客观的纷扰,固守着单纯的精神层面的诉求,令人尊敬地生长着。与长篇小说的备受追捧相比,诗歌显然是受到冷落的,这种冷落不仅来自外部环境,同样也来自文学内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下,读者或者研究者,都存在着对诗歌的创作和生存认识不足的现象,这与诗歌目前的发展态势是不相匹配的,值得引起重视。
诗歌的创作质量并没有因为被冷落而下滑
总结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史,诗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她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文学范畴,今天的中年人或许都对年轻时代诗歌的风行记忆犹新,她曾经扮演了启蒙一代人心灵的关键角色。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今天的诗歌已经不再具有曾经的影响力,在这个异常纷繁和热闹的时代,诗歌似乎已经被遗忘了。但是,诗歌的创作质量并没有因为被冷落而下滑,反而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之上。
南京大学教授丁帆在评价过去30年文学三种样式所取得的成就时坦言,站在纯文学的角度,诗歌应当是三种文学样式之中成就最高的。文学不可能用单纯的统计数字来衡量其成就,丁帆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实际上是对诗歌始终坚守文学本质的一种高度肯定。不可否认,在消费主义主宰的时代,市场伦理往往是衡量事物价值的唯一标准,正因为此,文学或多或少会受到这样一种标准的左右,在选择坚守还是妥协的过程中,文学的方向可能会随之发生改变。诗歌因其独有的特点,决定了她必然会与功利性保持一种疏远的距离,从而保证了她可以坚守更纯粹的文学精神。
诗歌的发表空间很小,更多的时候甚至需要诗人自己出资出版,而读者群也十分有限,可以说,在当下,走诗歌的道路,是一个十分孤独也十分艰辛的选择,唯一能够倚靠的就是对文学的钟爱,但是,恰恰因为周围没有环绕着更多的利益和追逐,使得诗人能够获得一个坚守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独立审美品格的相对自由的生长空间。这个空间保证了诗歌得以遵从文学的宗旨,诗人的创作不会为了各种利益纠葛而变异。我们依然能够从诗歌看到真实自我的表达,能够感受到个体的主体意识的释放和喷射。丁帆认为,这种真实的表达在文学的其他样式中已经越来越少,因此,今天的诗歌更加显得弥足珍贵。同时,如果对当下的诗歌创作稍加留意,不难发现,民间存在着很大一批诗歌创作者,其数量可能是惊人的。尽管他们的创作质量参差不齐,但是,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诗歌创作的非功利性,写诗的人所需求的大多是精神上的满足。
诗人依然能够为时代提供独特的新的精神向度
德国学者顾彬因为对中国当代文学提出尖锐的批评而为中国民众熟知,不过,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对中国当代诗歌有着高度的评价。当然,不管哪一位学者的评论,都只属一家之言,但是,顾彬对诗歌的赞美至少可以说明,今天的中国诗歌有许多值得关注和值得肯定的成果。
诗歌语言的高度凝练,直指内心,构成了她独特的魅力,也因此使诗歌和诗人成为独特的鲜明的精神存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言宏近年来多次参与国内大型的诗歌研讨活动,在他看来,当代的小说创作虽然各有特点,但却是暧昧的,不鲜明的,并没有提供一种精神向度;而诗人们,比如翟永明、欧阳江河、王家新、于坚、苏婷、潘伟、雷平阳等,却都在创造各自的精神向度,某些杰出的诗作,其价值甚至超过几千部长篇小说。对此,何言宏认为:“诗歌主要的价值并不是要创造使整个社会传诵的名句,衡量一部作品,一位诗人,也不是看是否有名句流传,那并不是诗歌的标准。我们评价一位诗人的重要性,是要看他能否为这个时代提供独特的新的精神向度和美学向度,我从许多诗人身上看到了这一点。 ”
诗歌的独创性面临考验
另一方面,诗歌并非生存在与世隔绝的空间,尽管她相对保持了较高的独立性,但是,其自身依然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变化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数码科技产品的普及,大众媒介的日益广泛和多样化,一方面促进了诗歌的全民化,繁荣了诗歌的创作,扩大了诗人的队伍,但同时,也令诗歌的独创性和创新性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互联网的出现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写作和出版时代,它低门槛、便捷的特点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进入文学的世界。由中国诗歌学会主办的网站 “中国诗歌”,其论坛就有35306名注册会员,而它仅仅是众多诗歌网站中的一个。写诗的人多了,诗歌的数量也多了,传播的速度也快了,这是一种繁荣的表现,但同时也蕴藏着令人焦虑的问题。北京大学教授洪子诚认为,这种状况可能损害诗歌的独创性。“诗歌对独创性的要求比其他文学样式要更高一些,但是,现在复制的情况太严重。 ”洪子诚所说的复制与互联网出现后高速的传播有关,当某种独创性出现后,很快就会被复制,因此,诗人要保持自己的独创性和创新性,比过去更加难了。
更多地关注诗歌有益于推动文学整体的进步
应当说,今天的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对诗歌并不十分重视,而媒体也缺乏对诗歌的介绍与推广。而诗歌在今天所取得的成果、所面对的考验以及诗人群体的广泛性,都在提醒我们,应当给予诗歌更多的关注。
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认为自己过往忽视了对诗歌的研究,因此颇感遗憾,并且希望今后能够多关注一下诗歌和诗人们;何言宏也在接受访问时主动建议本报推荐一些好的诗人;而丁帆更是公开向今天的诗人表达敬意。三位学者对诗歌的推介代表了一种热情,这种热情是源自于对文学正在逝去的一些精神的挽留和珍重。诗歌依然保有着文学最珍贵的一部分,更多地关注诗歌,既是为当下中国诗歌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更有益于推动文学整体的进步。
□本报记者/王 研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王 研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