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降临 诗歌何为:数万抗灾诗作传送爱的力量[图]
2008年07月01日 19:20 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5月21日,下午6时30分的天安门广场。一群年轻人,手拉手、肩并肩站在一起,呼吁在场的人们;“明天,我们更坚强。”新华网 胡锦 摄

5月21日,下午6时30分的天安门广场。这些自发组织到一起的年轻人,真诚祈祷:“中国挺住!”新华网 胡锦 摄

新华网北京5月23日消息(浦奕安)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诗歌的黄金时期,也是新诗有史以来写诗人数最多的阶段之一。可是,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当这一惨痛的悲剧大幕拉开,地动山摇,山体滑坡,房间倒塌,无辜的生命被埋在瓦砾之中。我们的诗人拿起了笔!我们的作家拿起了笔!甚至,我们的普通网民也拿起了手中那支尚不熟悉诗歌的笔!地震发生后,短短十天时间里,数以万计的民众或提笔赋诗、或临屏敲键,动情写下他们心中的悲痛与感伤,感动与震撼。在各大网站,与汶川大地震相关的诗歌扑面而来,喷薄欲出。

悲愤出诗人。或许,经历了一场大难的洗礼,我们的诗歌已有超越黄金十年的时代意义。

江苏作家:三天时间编印《2008·抗震救灾诗歌专刊》

5月22日,由江苏省作协组织的《江苏作家——2008·抗震救灾诗歌专刊》免费赠送和诗歌朗诵活动在南京山西路广场举行,四百多套诗集被热情的市民领取一空。

“在灾难面前,诗,也许是孱弱的,正如在粗野蛮横的地震面前,生命有时会显得单薄。然而,最后战胜大自然而成为万物中佼佼者的,永远是人。

诗,永远和人类精神一起,穿越时间,穿越一切。”

诗刊上,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范小青在前言中这样写道。

5月20日,三位江苏作家在江苏省作协领导下,前往汶川地震灾区采集写作素材。范小青勉励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文学作品。”同时,她带领江苏的作家和诗人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为灾区人民祈祷,为抗灾军民讴歌。在江苏省作家协会迅速有力的组织下,才短短两三天时间,即编印出《江苏作家——2008·抗震救灾诗歌专刊》一书,其中组稿只用去一天多。

在这一天多的时间里,江苏的作家,从经历近一个世纪人生浮沉的老诗人到二十出头的青年作家,几乎都放下手头的工作,把拳拳赤子之意寄情纸笔。老诗人孙友田说,我年龄大了,不能当志愿者,不能去灾区直接参加救灾,可是这并不妨碍我的《目光穿过丛山峻岭》,用诗笔为抗灾尽一份微薄之力;诗人赵恺写下“文学之血是O型的”诗句,他希望用文学的最大力量去慰藉灾区人民;江苏籍诗人《世界文学》副主编高兴先生,在接到组稿通知后,放下手中重要的外事工作,赶写组诗《夜色里,那么多个身影闪烁》,献给抗震第一线的英雄们;诗人子川的两首诗作《母亲节·再生之日》已被《南方日报》等多家媒体刊登,并被收入《悲伤——2008中国大地震诗选》等四种选本。昆山市作协、连云港市作协、太仓市作协等基层作家协会,也纷纷行动,或作诗、或捐款、或义卖,用作家广阔的心灵情怀去滋润每一位受灾同胞受伤的心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