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之后 用诗歌传递力量
2008年07月01日 11:52 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汶川大地震之后,不管是网络媒体,还是报纸杂志,关于地震的诗歌几乎随处可见。诗歌的热潮再一次席卷并感染了中国。它记录了这场灾难,温暖或打动了人心,也呈现了诗歌的力量。

引爆全民诗歌热潮

“9·11”以后,美国人曾说首先想到抚慰心灵的,是诗歌。

在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一首最先匿名发表在百度“地震吧”上的诗作《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以惊人的速度在网上和手机短信中传播开来。“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

这首诗被全国近百家报纸刊登,被各大电视台主持人哭泣着朗诵,被热心的网友们改编成动人的MV,被众多音乐人多次谱曲进行演唱,连法国的一份报纸也用了整版刊登这首诗。

此外,流传较广的还有《宝贝啊,不要沉睡》、《妈妈的呼唤》、《孩子,天堂路上别走太急》、《妈妈!对不起我来不及了》等等。有人说这些诗被广泛转载,原因不是它们有着多么高的诗艺,而是因为他们有最朴素、真挚的感情,作者的感受与读者的感受完整地契合。

据香港媒体报道,仅内地某一个网站就有全国各地网民上传和转贴的超过1.5万首诗歌和评论。

新浪网、人民网等都开辟了诗歌专栏。一些原本并不兴旺的网上诗歌论坛一夜间也人气飙升:百度诗歌吧从5月12日以后,平均每天都有近100个与地震有关的帖子;“天涯诗会”曾在一天之内有360多首与地震有关的诗歌新作贴出。

无数的网友,无数人在这最悲痛的时刻,选择用直抒胸臆的诗歌来表达。

本报《天堂里没有地震——“写给逝去的生命”》活动5月18日开始,5月23日截稿。接到千余读者投稿,其中百分之九十是诗歌。有的作者不但寄来诗稿,还向本报推荐感动人的好诗。投稿的作者有不少是在校的大学生和中学生,最小的作者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很多作者在来稿中写道,借诗歌表达对灾区同胞的深深关切,也包含着对灾区的祝福。虽然有些诗作语言很朴素,但感情却非常强烈、真挚,编辑也深深被打动。

集体抒情抚慰心灵

在“诗江湖”和“诗生活”网站上,著名诗人徐敬亚、王小妮、王家新、伊沙、徐江、沈浩波等人都创作了与地震有关的诗歌。

5月19日,本报与贵州爱心家园公益网共同举办烛光祈福活动。著名青年诗人、本报记者田峰、谭芸夫妇为此连夜创作了诗歌《温暖流传》。

我省著名青年诗人赵卫峰在谈到地震后诗歌的热潮时说到,诗歌这种文体适合表达情感,直抒胸臆。灾难发生后,人最需要的是表达感情,而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诗歌是最适宜表达感情的载体。同时,诗歌的写作形式短小、便利,在表达上更为直接,因此也更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

著名诗人南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在5月19日创作的《国殇——在先贤凝固的伤口定居下来》组诗被6个诗集选本选中。在地震带来的瞬间生死考验、人性考验之后,他深切地感到,什么是生命尊严,什么是疼痛,什么是悲壮。南欧还说,他正在编一本关于地震诗歌的选本,不久将出版。

著名作家王宏甲也给本报寄来了他的诗作《挽起千秋万岁的传统,泪花光芒万丈》,他告诉记者,诗歌已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文学报》刊发,被收录在福建出版社出的《感动》一书和另一本地震诗集《泪花光芒万丈》。

更多的与这场灾难有关的诗歌、诗集正陆续呈现在我们面前。由中宣部出版局组织策划、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选的诗集《有爱相伴——致2008汶川》已经面市。由群众出版社出版的《汶川诗抄》也在近日出版,该书汇集了抗震原创诗歌近100首,有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首批2000本已捐献给灾区。江苏省作协只用了三天时间,就编印出《江苏作家——2008·抗震救灾诗歌专刊》,其中组稿只用去一天多。

诗人南鸥认为,“地震过后,诗歌还会回到原来的状态,不会导致诗歌的大众化。”他说,地震把人们潜伏的情感震出来了,把爱、同情等美好的情感震出来了。让大家都读诗、写诗太不现实,但诗意生存是人类最好的生活方式。

作者: 姚曼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