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叶匡政:冷的是市场不是诗 未来的诗歌在网络

2013年12月01日 10:42
来源:UNKNOW

语言:隐形的社会功能

北京晨报:诗歌尽管在出版市场上长期受到冷遇,但在读者中间,依旧被反复地关注,您认为原因何在?

叶匡政:在一个社会中,不可能没有诗歌,即便它很小众,也不会消失,因为它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就好像哲学,也很小众,但不可或缺。

北京晨报:诗歌承担着什么样的社会功能?

叶匡政:诗歌的功能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因为它是隐形的。我们知道,诗歌主要是对语言的探索,对新的感受的探索,那些以前没有过的表达方式,那些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新的感受,正是诗歌所关注的领域。诗歌所承担的功能,正是提升整个社会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北京晨报:为什么说它是隐形的呢?

叶匡政:诗歌是小众的,但是它影响着许多创作大众体裁的写作者,比如写歌词的,基本上都是受过诗歌熏陶的。再如写小说的,现在知名的作家,如莫言、林白、苏童等等,很多曾经都写过诗歌。再如创作文案的,受过诗歌熏陶的人,他们的文案,往往会比没有受过的表现出来完全不同的意境。所以说,诗歌的受众面并不广,但它影响的是整个社会的语言表达的水准。

未来:人人诗意地写作

北京晨报:那么您认为未来的诗歌会变成什么样?

叶匡政:在市场化的出版领域,诗歌很难再一次出现高潮。但是并不意味着诗歌的发展会低落。实际上,传播方式和传播工具的变化绝不会让诗歌的创作产生非常大的变化。人们不论是在刀耕火种的时代,还是在竹简木牍的时代,抑或是在纸香墨飞的时代,乃至于在现代的网络时代,对于诗歌的情感、爱好是一致的。甚至可以说,网络时代,诗歌可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北京晨报:为什么这么说?

叶匡政:诗歌是一种特别适合网络时代那种碎片化写作和阅读的文体。当然,在今天,人们对于网络传播的认识还处在初期,关注信息的传播更多。但在未来,当信息的传播更加畅通的时候,每个人可能都会更加注重那种精炼的、诗意的写作和表达,在短短的篇幅内,更加优美地表达出来更多的思想。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发个图片,写几句很好的话,这也可以看做一种简单的诗。此外,传统社会中普遍受教育程度很低,从事诗歌写作的就更少了,现在教育普及,任何人多少都能背几首诗,相对来说,喜欢的人只会更多,不会更少。就我个人感受,以前参加诗人的活动,往往总是那么十几个熟人,但是现在,诗歌的活动一去就是几百个,都是年轻人,要在茫茫人海中仔细寻找才能看见一两个熟面孔,这足以说明,未来的诗歌会更繁荣,写诗的人会更多,诗歌也会越来越平民化。

诗人:并非一个职业

北京晨报:近年来,关于诗人生活困窘的新闻时有报道,诗人的生活状况也一直被许多人关注,事实如何?

叶匡政:这个时代,诗人肯定不能靠写作生活,没有第二职业,百分之九十九的诗人要饿死。实际上,大部分诗人都有第二职业,或者是教师,或者是商人,或者是其他。即便是坚守诗歌的,也会阶段性的工作,赚到钱以后再专心写作。所以,总体来说,大部分诗人的生活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窘迫,当然,也有一些纯粹的诗人,确实很艰难。

北京晨报:在您看来,未来的诗歌创作者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叶匡政:在欧美,确实有一些文学基金会在资助诗人,也有各种奖项鼓励写作者,甚至不少大学也会给诗人留一部分职位,这些条件使得诗人、至少是一部分写得比较好的诗人可以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在国内目前还很少有这样的条件和基础,确实也应该有这方面的努力和改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中国这个古老的诗歌国度,诗人从来也不是一个职业。实际上在今天,网络上诸多的诗歌网站、论坛中,也产生了许多网络诗人,他们当然全都是网民,也自然有各自不同的工作和生活,在未来,这些网络诗人,他们从互相阅读,到阅读更多的经典,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必然会出现很多非常好的诗人,这是值得期待的。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诗歌 诗集 写诗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