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诗意来自日常生活 中国徐志摩诗歌节侧记

2012年11月19日 10:11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陈培华 华敏 李迪刚

诗歌怎样唱出生活的美,又如何说出刺骨的痛?将这道题摆到当今的诗人面前,他们将给出什么答案?在今天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节上,几十位诗人以“新诗与我们的生活状态”为题进行了学术研讨,说出他们的见解。

“诗歌应该以笨拙面对真实。”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光明开门见山地说,新时期以来“地域诗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就是因为他们忠实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感觉,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还有一些人,白天打工,晚上写诗,在诗歌中楔入生存状态。”说着,王光明念出了民工诗人郁金写的两句诗:瘦下来的青春,与城市的繁华成反比。

“将生活写进诗,生活便有了诗意。”皮肤黝黑的何永智带着浓重的海宁口音接过了话头。他在海宁街头踩了20年三轮车,一有空隙,就将粗粝的生活写成一首首美好的诗歌,近百首诗歌发表在《诗刊》等报刊上。

《上海诗人》编辑孙思也说,令她满意的诗歌往往来自日常的生活。她写《娘》时,“每酝酿一句,或是一段,便泪如泉涌”。这份爱化作句句真情:杏花月白/银汉三更/一弯云彩从月亮走过/那是你么?娘/年年清明/风暖了/叶子清了/娘,我总也寻不到你……

生活与真实,成了当天诗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诗评家霍俊明为当代诗人同质化的写作而担忧,在他眼里,“仿真性写作”更多替代了真情实感;诗人江离则认为,诗歌在对世界的凝视和出神中更新对现实的认识;诗人伊甸直言,要做一个天真的诗人。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徐志摩 诗意 生活状态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