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一对老人
家庭关系面临考验
今年39岁的范群(音)是北京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为父母在家乡买了一套新公寓,还经常带他们到中国其他城市旅游。但他总感觉自己与父母没有多少共同语言。他的弟弟范军(音)今年37岁,几年前离了婚,现在失业在家。范家最小的孩子范敏(音)也打碎了父母的希望,大学毕业后没有回到南昌,而是去了广州,并在那里结婚生子。现在,范群的母亲罗素贞(音)成天忙于打麻将,父亲范汉林(音)常常一个人呆坐在卧室里,无法适应这样的生活。
范家是个很传统的家庭。过去,作为一家之主的范汉林在一所高中教物理,妻子罗素贞在国企当工程师。他们有两儿一女,都考上了名牌大学。那时只要范汉林嗓门高一点,孩子们就会老老实实。当时,全家人和和睦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儿子范群在父母上班时负责照顾弟妹;妻子罗素贞夜晚挑灯为孩子们缝衣服,做布鞋;星期天,全家忙于买东西、做饭和干家务。范汉林和罗素贞的父母都不和他们住在一起,但夫妻俩每个月都会从微薄的收入中省出一部分给老人。而今,大儿子范群在事业上的成功远远超越了他,小儿子范军和女儿范敏把他的话当耳旁风,妻子则只顾打麻将。70岁的范汉林说:“每个人过得都不开心。”
几千年来,中国人都把家庭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几代同堂的大家庭中,晚辈总是对长辈言听计从。但在过去20多年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新的富裕阶层,也产生了新的社会压力。每个人都在往前赶,生怕落在邻居或亲戚后面。家庭关系面临考验,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中国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约有160万对夫妻离婚,较2003年增加21%。
孩子忙于工作,老人无人照顾
年轻一代的中国人注重个人隐私,不喜欢大家庭一起生活。有些人为父母单独购买了公寓,有些人则将年迈的父母送到社会福利院。过去10年,全国社会福利院入住人数增加了40%,总数超过100万人。老王夫妇退休后来到北京,为的是离女儿近一些。但他们发现,住在女儿为他们买的高级公寓里太孤独了。在北京第五福利院,75岁的王太太说:“我们不想和女儿住在
一起……现在社会竞争太激烈了,孩子们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或精力照顾父母。”在一家证券公司担任主管的女儿最初一周来探望一次,如今只有在节日才来或电话问候。王太太很谅解地说:“她没时间。”
《中国式离婚》是去年中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之一,它讲述的是一个医生转到一家外资医院工作后,虽然满足了妻子多赚钱的要求,但婚姻却逐步破裂的故事。该片的制片人表示,他就是在看到中国社会的竞争对家庭关系的伤害后,才产生了拍这部电视剧的想法。
亲人间的距离在拉大
和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一样,范汉林夫妇无数次地想像过这样的画面:孩子们学习努力,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最好是男孩),赡养年迈的父母。但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范家的孩子们大学毕业时,中国的经济改革给他们提供了新的选择、新的职业、新的生活方式及致富途径。范群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进国企,而选择到一家合资公司干营销。1996年,范群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如今,这个公司雇用了
包括他妻子在内的12个人,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
随着范群在事业上日益成功,他与家人之间的距离也在拉大。他很少告诉父母自己在北京的生活细节。范群和妻子刚刚搬入了一幢两层别墅,有各自的汽车,两人常在外面吃饭,家里有两个保姆,其中一个只负责照看他们的宠物———一只叫“蓉蓉”的狗。范群说:“如果父母看到我这样花钱,我会感到很不好意思。”他们每个月花在买进口饼干、小狗衣服及狗保姆身上的钱比父母一个月的收入还多。
过去,中国家庭都是围着父母转,而如今,中国的年轻一代更看重自己的小家庭。范家二老经常催促范群要个孩子,但范群的妻子却坚持他们的宠物狗就是“孙子”,它也姓范。这惹恼了范群的母亲,她对范群抱怨说:“你该找一个更听话的妻子。”在传统的中国家庭,儿子会听从这样的意见,但范群告诉母亲,如果对儿媳有什么不满,就该直接跟她说。现在,范群一年只回南昌几次,与父母的话题也仅限于谈论朋友或亲戚,因为他们在其他问题上的观点都不一致。
弟弟范军大学毕业后,到了国有企业工作。1993年,范军和同事朱易芳(音)结了婚。两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儿子出生后,范军的母亲搬去跟他们住了很久(孙子出生后婆婆来帮忙是中国传统的做法)。但朱易芳不喜欢婆婆介入他们的生活。1999年,她跑到中国南方一家公司当销售代表,留下丈夫照看4岁的儿子。一年后,他们离了婚。范军则从单位辞了职,回家与父母同住。范军和父亲常为了如何教育儿子而争吵。他说,经济发展让中国人有钱了,但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我们家总是有矛盾,但过去生活简单的时候,人们能够忍受这些”。(摘自4月13日美国《华尔街日报》)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陈书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