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读《白鹿原》品文学的生命力

2011年11月19日 22:08
来源:今晚网-渤海早报 作者:马平川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白鹿原位于西安东南,处在灞河、铲河之间,依山傍水,自然环境独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经过流水和风沙长期沉淀形成的黄土台面积达263平方公里,海拔高于西安300米,十三代古都长安尽收眼底,白鹿原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王朝长治久安的天然屏障。生于斯,长于斯的陈忠实在白鹿原畔,猝然展开一轴活生生的浓墨重彩的白鹿原历史画卷,画面上笔酣墨饱,元气淋漓,拙朴厚重。50年的沧桑巨变,50年的大地梦幻,以一种特殊的韵味和意趣从白鹿原蔓延开来。

一轴画卷,上下五十年。长篇小说《白鹿原》横空出世,让世人记住了一个名字陈忠实。在《白鹿原》的扉页上,陈忠实把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的一句话作为题词:“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忠实是写出了白鹿原这块土地沧桑50年的“秘史”,如此说来《白鹿原》的问世。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起“泄密事件”,一个民族50年的秘密从此大白于天下。

2008年在《白鹿原》创作20周年暨荣获第4届茅盾文学奖10周年之际,《白鹿原》又以精装四卷的《陈忠实集》中的一卷与读者见面。《白鹿原》1992年底问世以来,其畅销和广受读者欢迎的程度,实属罕见。《白鹿原》曾改变成秦腔、连环画、泥塑、话剧、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正在筹拍电影和电视剧。北京人艺推出的话剧《白鹿原》在北京和西安演出时,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白鹿原》跻身“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改革开放30年30本书”,《白鹿原》还与茅盾的《子夜》、钱钟书的《围城》、老舍的《骆驼祥子》等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文学书目,而《白鹿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的唯一一本入选该书目的长篇小说,陈忠实认为,这对他和他的作品而言是极有意义的一件事,是一个很高的荣誉,甚至比获得茅盾文学奖更“让人心里踏实”。

长篇小说是富于难度的写作。这是《白鹿原》给我们的有益启示。在一个崇尚浮华与喧嚣生活的时代,全国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数量与日俱增,加上各种文学期刊,网络上的长篇多到难以统计的地步。现在不断出长篇小说,但真正的好小说非常少。作品一出来,炒作热闹一阵子,转身就销声匿迹。陈忠实说:“对长篇小说写作,我心里一直有种畏惧感,不敢轻易动手。”现在在一些作家眼里,长篇小说是丧失难度,毫无畏惧感的写作,一两个月写一部四五十万字的长篇大有人在。有的作家出版了四五部长篇,仍然在文坛默默无闻。长篇小说的创作是对作家生活经验、生命体验、艺术精神、写作技术和身体耐力的全面考验。陈忠实早期的一系列的散文、短篇小说、中篇小说的创作,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彩排,一切都是为了《白鹿原》这场大戏上演。

强烈的真实感是《白鹿原》获得成功又一原因。《白鹿原》带给读者的那种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和冲击力迄今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挥之不去,陈忠实写出他心目中历史的真实和人物的心灵真实,写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生活的原生态。一部小说如果失去了真实感,就谈不上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真实感的不足和缺乏,这已经成了大部分中国作家最大的毛病,它严重制约了小说艺术的发展。事实上,没有任何东西能代替小说强烈的生命真实感。无论小说形式怎么花样翻新,观念上怎么层出不穷,但都要给读者一定程度上的真实感与生命力。这就是要让读者相信,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故事,引起大众读者的普遍兴趣并吸引他们的阅读,读者对当代小说的不满和失望就是作品缺乏强烈的真实感,虚假、造作和夸张导致读者对作品的陌生感、距离感,同时也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和耐心。

小说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人物性格化,这是《白鹿原》成功给我们的又一启示。《白鹿原》显示了这一创作原则的生命力:雅俗共赏、曲高和众。《白鹿原》是一本在读者中广为流传的大众读物。经典与流行,艺术性和可读性在这部作品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据媒体披露,陕西省咸阳市一对80余岁的老夫妇特别喜欢《白鹿原》,但因年老眼花,看书吃力。他们孝顺的儿子用了5年多时间用毛笔手抄小楷50多万字,供老父母赏读。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白鹿原 长篇小说 秘史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