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文化 > 人物 > 史铁生逝世 > 正文
史铁生:我对这个世界恐惧 才对爱有着本能的向往
2011年01月02日 15:19 羊城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采访者:和歌

编者按:

史铁生先生很少接受采访,因为他花在生病上的时间太多了。在本报2003年5月6日的“花地”版上,曾经刊登史先生的独家访问《史铁生:逃避灵魂是写作致命的缺陷》,在访问中,他提出了中国文学存在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逃避灵魂。史先生于2010年12月31日凌晨去世,他生前最后一次跟人做的对话,是跟和歌做的,2010年发表于《黄河文学》第六、七期,依旧是对人的灵魂的追问。

史铁生(1951-2010)

1951年1月出生于北京。1969年18岁去陕西延川县关庄公社关家庄大队插队。带着一箱子马列经典和哲学、文学下乡。1971年,20岁因双腿瘫痪回北京。1974年23岁进北新桥街道工厂做临时工。在小作坊里,往仿古家具上画仕女。1978年27岁开始学习写作。1980年29岁因败血症住院,1981年30岁因急性肾功能障碍辞职回家。1991年40岁在《上海文学》第1期发表散文《我与地坛》,引起了文坛极大的反响,鼓励了无数的人。他一生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多年来他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代表作有《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等。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文学就是要在肮脏中寻求干净

和:讲讲文学吧。

史:文学就是了解自己,文学没有使命,它客观上起到了某些作用,其实就是了解自己。我主要就是自救,这些东西当然可能对别人也有用。刚开始就讲使命,有小说是那样,但我不是。我老想把文学和写作分开。文学好像有一种定念,但写作是一种自己的东西。

和:当文学环境更多元更复杂的时候,您觉得这对于写作来说有什么影响?

史:干净问题呀,我就是想,文学就是要在肮脏中寻求一种干净。曾经有过一种说法,文学是要变还是不变。实际上它是要在千变万化中寻那个不变的东西。后来人们把它理解成文学就是要变的。你看戏剧特别符合浮士德的问题。灯光变了,布景变了,其实最不变的戏魂是要在不同的环境里,相当于舞台上不同的灯光、布景、演员等的背景下表现的是不变的人生的一个东西。那么这世界也是这样,你千变万化,文学找的是其中不变的到底是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何以是人?”“我们要往哪儿走?”等等,所以世界的丰富和不干净给浮士德一个机会,就是他在哪儿停下来的机会更大。越灯红酒绿,浮士德越禁不住,他就停下来,结果他把灵魂给输了。我们现在的戏剧就是禁不住,它把戏魂儿给输了。它满台的背景,满台的噱头,但把戏魂给丢了。现在看他们的戏,通常就是这个感觉。

写作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

和: 要不是被固定在这儿的话,凭那种灵性和生命力,您说不定会在别的领域做出什么大事来呢。

史:我是个———用我奶奶的话,还有北京话说是———“怵窝子”,非常胆小,不敢到外面去。小时候我的性格就是这样。还有个朋友也说,你的这些东西可以总结成一个词:恐惧。我觉得他说得太好了。我从来是恐惧的,对这个世界。因为恐惧,才会对爱、宗教信仰呀,有着本能的向往。

和:您觉得在写作方面受哪些作家或是作品的影响比较大?

史:好像没有……其实我看的文学作品,小说并不多,就是现在我也几乎看不完一本书,除非是很短的一篇小说。因为我主要是看它的方式。它的方式就是作者的态度,他看世界的态度。我一旦把这个看明白了,我就不要看他了。所以我说从我插队以来,一直到后来生病,我真是想弄清楚自己的问题,因为我自己的问题实在是太严重了,涉及要不要活下去的问题,一旦你觉得应该活下去,就要问为什么要活下去?这么付出我值吗?我是不是冒傻气呢?受一辈子罪还要活下去。就是这样的问题。其实我的写作一直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别的我都不太关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