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迎建:《一代宗师陈三立》撰写之缘起
此文所引的是,近代诗人杨增荦咏赞陈三立的诗句,说的是陈三立在诗坛的地位有如唐代陈子昂。而现代大学者汪辟疆则在其《光宣诗坛点将录》中将陈三立比作“天魁星及时雨宋江”,坐第一把交椅。
义宁(今修水县)陈氏一门,三代卓杰,吴宓论陈家乃为“握世运之枢轴,含时代之消息,而为中国文化与学术德教所托命者”的“文化之贵族”(《读散原精舍诗笔记》)。陈三立父亲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是著名维新人士,陈三立诸子大多为近现代学界名流,陈衡恪以画艺画论而闻世,陈寅恪被称为史家大师。陈氏一门对当时乃至后世的中国社会政治、文学艺术都有较大影响,有三人进入《辞海》条目,而学术界将陈氏三代之学称为“义宁之学”。家乡修水县为纪念陈氏三代杰出人物,建有五杰广场,塑有头像。
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是一位积极探索救国之方、有深重忧患意识、秉具独立直行操守的志士。他的一生与光绪年间以来的中国政治风云紧密相关,壮年辅佐父亲陈宝箴在湖南推行维新运动。他具有因时达变思想,以对传统学术文化的重新评价来为维新改革服务,但不赞成过激,而是主张折衷派别,稳健推进改革。戊戌变法失败后,他与父亲陈宝箴同被革职,后迁居南京,父亲则于一年后长眠在南昌城郊西山。他以清醒的头脑,无情地批判清朝政治的黑暗,反思变法失败的原因。朝廷后来重新启用他,袁世凯拉拢他,均被他拒绝。尽管他那富国强民的模式一次又一次被轰毁,但他始终不放弃其所谓道义责任。他以诗文创作遣其余生,也曾积极谋划东南自保活动,后来在修建江西第一条铁路—南浔铁路事业中起着重要作用。辛亥革命后,避居上海、杭州等地,晚年在庐山,倡修《庐山志》,主持癸酉诗会。最后定居北平,日寇攻陷北平,他拒药绝食殉国。纵观其一生,始终未改的是爱国忧民的炽热襟怀。就连曾反对过他的柳亚子后来在1940年作的诗中也说:“少愧猖狂薄老成,晚惊正气殉严城”(《赠陈寅恪先生伉俪》)。诗后自注云:“散原老人与海藏(郑孝胥)齐名四十余年,晚节乃有薰莸之异。余少日论诗,目郑、陈为一例,至是大愧。”
陈三立游踪遍及南北,长期居东南名城南京、上海、杭州,更给他平添几分政治、文化色彩。他在当时的名声很大,新旧官吏、诗人名士,无论前清遗老还是新潮领袖,都争相与他交往,诚如陈衍所说:“伯严知交满天下”(《石遗室诗话》。上世纪二十年代初选举大总统时,甚至有人投了他一票。他个人的复杂经历,正是纷繁复杂、激烈变更的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反映在一位旧式文人身上的缩影。欧阳竟无居士论述其一生事略云:“改革发源于湘,散原实主之;散原发愤不食死,倭奴实致之。得志则改革致太平,不得志则发愤而寄于诗,乃至于死国。发于政,不得以政治称;寓于诗而不以诗人概,诚古之性情肝胆中人,始终一纯洁之质也”(《散原居士事略》)
陈三立以其卓异的诗文成就,成为晚清以来影响最大的同光体代表人物、赣派(近代江西诗派)首领、古文大师,旧文学界中奉为一代宗师。同时代人陈衍说:“五十年来,惟吾友陈散原称雄海内”(《石遗室诗话续编》)。杨声昭云:“光宣诗坛,首称陈、郑(孝胥号海藏)。海藏向称简淡劲峭,自是高手,若论奥博精深,伟大结实,要以散原为最也”(《读散原诗漫记》)。
陈三立是多种中国文学史论及的重要人物之一,近十年以来,有关他的论述也在逐渐增多,其中不乏争论之处。有的文学史说他在维新变法失败后便从时代潮流中退出来,此说不足不训。有人认为其诗生涩奥衍,其实不然,他为继承创新而努力避俗避熟,大多数诗出自千锤百炼,清奇俊伟,不少文从字顺之作,耐人讽诵。展开对他的研究,颇有意义。今日诗界,也可从其汲取精华。
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读到陈三立的诗,并逐渐了解其人,我复印了民国时版本《散原精舍诗集》《文集》,加以系统研读。当时在《江西诗词》上还辟有纪念陈三立去世五十周年的专栏。1990年《江西社会科学》发表了拙作《陈三立诗歌散论》。1994年4月,台北陈伯虞、武汉陈仲虞兄弟通过武汉陈小从(陈三立孙女)介绍而找到我,一道前去探访陈宝箴、陈三立故居—南昌西山崝庐遗址,寻觅草木之间,想像哀愤之时。西山古称散原山,陈三立后来号为散原,将南京寓所称为散原精舍,即缘于此。
当年九月中旬,由江西省社联、江西省诗词学会主办首届“陈宝箴、陈三立学术研讨会”,由我具体操办事宜,因此结识了一批有志于研究陈三立的学者同仁。当时召开二陈会议的目的还有一个,那就是为在陈三立故居—庐山松门别墅创建陈三立纪念馆造舆论。我们为之数次上书给江西省政府,先后任省长、省委书记的吴官正曾两次批示落实,但因种种原因,迄未成功,然而却成全了与此相关的一段因缘。九年之后,由于省科技厅、庐山植物园的争取,我与陈氏后裔陈流求、陈美延女史积极联络,终于使陈三立之子、著名史学大师陈寅恪骨灰于2003年春从广州运来,安葬于庐山植物园中,陈三立长孙、植物学家陈封怀墓不远处。假如当时未有此举措,杭州方面已将陈寅恪骨灰迁葬杭州牌坊山一事提上了议事日程。因为陈三立安眠之地不在江西而在那里。
十多年来,陈三立研究者逐渐增多,影响较大的论文论著有刘纳《陈三立?最后的古典诗人》(《文学遗产》)、张求会《陈寅恪的家族史》(广东教育出版社)、刘经富《陈三立一家与庐山》(文史出版社)、陈小从《义宁陈氏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这使得陈三立的名声重新为一般读书人所知。2003年,江西高教出版社策划出版一套《江右名家研究丛书》,以光大江西先贤。而为这样一位诗界宗师作评传的课题便邀约我来完成。几年来,我力求不溢美,不隐饰,秉笔直书,客观评价传主一生。以陈三立诗文为主要线索,探究其生平活动的踪迹与心路历程,努力想做到这一评传既忠实于历史,又忠实于其诗意,不敢妄加演绎,凸现散原诗文记录历史、表白心曲的重要价值。努力做到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同时对有关他的评论作一番冷静客观的审视,有时前人看似一锤定音的断言,也要以公允的态度作出新的论断。全书共分八章,最后一章的用意即在于此。我希望人们能够了解一个真实的陈三立,了解陈三立的历史地位与诗学渊源与影响,也盼望能得到学者与读者的商榷与指谬,这将是我的满意收获。
胡迎建,1953年1月26日出生于星子县南康镇。1985年考入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唐宋文学,1988年获硕士学位。分配江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工作,现为副主任(正处级调研员)、研究员。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诗词》主编,江西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省作协会员。著有《近代江西诗话》、《江西山水旅游诗话》、《独上高楼?陈寅恪》《一代宗师陈三立》《江姓史话》《江西颂》《胡迎建序跋集》、《民国旧体诗史稿》(国家社科项目),校注《庐山志》,编注《江西古文精华丛书?游记卷》、《诗词卷》(此卷合作),编注《庐山诗文金石广存》,最近申报国家社科项目《陈三立与同光体诗派研究》获通过。著有诗集《帆影集》、《湖星集》。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