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苏叔阳:做心爱的事情会忘记病痛

2011年12月26日 11:47
来源:中广网 作者:张棉棉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苏叔阳,当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诗人,笔名舒扬。他用散文体样式撰写的《中国读本》以15种文字在世界出版,共发行1200多万册,被誉为中国图书“走出去”的范例。

在苏叔阳先生的书房内,有很多字画,一幅正对着书桌的孟子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书法吸引了我,苏叔阳先生告诉我,这是他患癌症时写的,而那时他恰恰正在创作《中国读本》:

记者:按照孟子的这篇文章其实重点是在后面,应该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才是苦其心志,那您当时是不是也想要反映这样一个心情就是说,希望在《中国读本》创作完之后有一个更好的成就呢?

苏叔阳:我希望我能够有一些成就。因为这中国读本对我来说是个很难的事情,我怕我写不完就走了,应该说它写作、修改的时间大概十几年,从《我们的母亲叫中国》,那时候是肾癌,初稿完了之后才做的手术,我就得到了一个启示,你干你心爱的工作的时候,你会很愉快,你就忘了病痛了,第二天太阳升起来也是新鲜的,在新鲜的太阳照耀下你会获得似曾相识而这次又感到特别新鲜的知识,觉得生命是有意义的。

记者:有些人认为这个是我们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很好的范例,那您怎么看呢?

苏叔阳:我有一个体会,哪一个国家都不喜欢不爱它祖国的人。德国译者首先接受这个任务是认为,一对于中国文化的这份热爱和激情,第二条要知道人家想知道什么。过去西方可能对我们有误解,那么,我们对照西方联系起来介绍,那么外部世界可能就会明白,哦,原来不是这样。

记者:前两天当代作家的排行榜吗,就是收入,像一些通俗小说的作家收入都是在前列的,而相反像一些可能是我们所平常认为的一些文化大家收入肯定是排不进去的,这个是不是也就是目前我们所说的文学浮躁呢?

苏叔阳:现在包括中国文学,我们很难接受人家外部世界对我们的批评,比如说说我们中国作家缺乏社会担当感,缺乏对人类生命的尊重,小月月它的遭遇,所有的文人、文化人都要扪心自问,这里面有你的责任没有?因为按照通常的职业规律,你就是精神界的医生,你就要医治病的,如果你没有做到这一点,你看到漠视的人群,不要把责任都推给人家。(记者张棉棉)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苏叔阳 中国读本 病痛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