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里尔克的孤独

2011年12月02日 10:55
来源:凤凰文化综合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真正发生的,多于我们的经验。

将来会提取最辽远的事体

和我们内心的严肃溶在一起。⑶

在里尔克看来,人们对外在世间的东西知道得越多,对自己的内在、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归宿就知道得越少,这必然会带来人的虚空感。几百年来,人们总是沉浸于实在利益的幻想,不断榨取自己、榨取世界,结果,使整个世界和人生日益陷入金钱的交易中,并把这种活动发展成为一种知识,一种精神。人的意志变成了意欲占有、意欲盘剥:

众人把破碎的王冠铸成钱币,

当世的主人占有了它们,

烈火中造就了机器,

隆隆效命于他的意欲,

但它们没有带来幸福。

乡思的矿石执迷着

要从钱币中离去,从那

引导它驶向生命之迷津的铁路上离去。

它傲然回绝了工厂和金库,

没有被卑微地熔化,而是

复归于坦荡的群山,

随后,群山将又一次关闭。⑷

意欲占有、盘剥的知识,变成了技术性的盘算,在历史和社会中无限蔓延。人的人性和物的物性都分化成了计算出来的市场价值。这样一来,人的生存就被置于荒野。人的心灵、内在就冥入黑夜:

这村里站着最后一座房子,

荒凉得像世界的最后一家。

这条路,这小村庄容纳不下,

慢慢地没入那无尽的夜里。⑸

如今,人们已知道了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当今世界已经出现了数不尽的学问。开不完的学术会议,写不完的学术论文,可竟然少有人知道,有谁在这世界上的某处无端端地哭、无端端地笑、无端端地走、无端端地死。这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时刻。人们表面上用无数实在的知识把自己装扮遮盖起来,仿佛自己已经衣冠楚楚,住有高楼。但实际上,在灵魂的顶上没有屋宇,雨水滴落在心头。为此,诗人里尔克能不感到孤独、忧郁和虚空?在《诗人》一诗中,他唱道:

哦,时辰,你离弃我而远去,

你那扑打着的翅膀使我遍体鳞伤

只是,我该如何来打发我的歌喉

我的黑夜,我的白日?

我没有情人,没有房屋,

在我活着的地方没有位置

我被捆缚在所有的物上,

这些物膨胀着把我吞噬。⑹

这就是里尔克的“我是虚无”的真实意义。但是,这个虚无的我开始了哲理的冥思。冥思什么?死亡的奇诡、爱的幽秘、无家可归的彷徨无计、生的价值和意义。里尔克吁请世人返回内心,提醒世人,虽然他们已经很有文化,却还没有学会爱,也不知道死,更不知道灵魂是否应安放在一个地方,安放在哪里。知识不仅应该包括关于爱、死、生命的归依的知识,而且首先应该是关于它们的知识。一个不知道、不了解自己的灵魂的人,再有多少外在的知识,也是枉然。那不会使人类社会有质的生成。知者无知在提醒人们,他必须起始去做这件被耽误了的事。

的确,作为一个人,尽管他已经学会了用计算去称量一切事物,但仍然无法回避里尔克的询问:

噢,谁知道在自身中那不可称量的究竟是什么,

是温存?是惧怕?是一瞥勿匆?是心绪?是书本? 

⑴ 海德格尔写了著名的《诗人何为》的长文,阐发里尔克的思想,鲍勒诺夫则写了解释里尔克的诗的专著。顺便提及,德国浪漫哲人颇为喜欢,通过对著名诗人的作品的解释来发挥自己的思想,狄尔泰、西美尔以至马尔库塞,都是如此。

⑵ 沃尔夫冈:《现代德国哲学主潮》,1978年德文版,第152页。

⑶ 引自《外国现代派作品集》,第一册(上),第46页。

⑷ 转引自海德格尔的《诗人何为》,见《林中路》。

⑸ 转引自《梁宗岱译诗集》,第75页。

⑹ 引自《印象主义、象征主义、青年风格诗文选》,1977年德文版,第188页。

[责任编辑:杨程] 标签:里尔 奥尔 诗歌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