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天下中秋:中秋月文化意象

2013年09月17日 19:00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江南诗歌

中秋节是影响深远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祭拜月神、丰收秋报或文人玩月活动,至明清时已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秋节的文化意象,耐人寻味。

“古人不见今时月,明月曾经照古人”,人们对同一明月的表达,随着岁月的流转而逐渐发生变化。当月亮成为人们且祭且赏的对象,此时,那轮明月再也不是遥不可及,在她的清辉笼罩之下,世俗中人酣畅淋漓地挥洒着自己乐悲的交融。天下中秋:中秋月文化意象

〈一〉人月双圆:阖家欢聚喜意浓

“花好月圆人团聚”乃是中国人民最向往和珍视的人间美景。看着天上的圆月,就自然联想到人间的团圆。这一天,已婚的女儿一定要返回夫家,以喻团圆之意。民间很早便有“宁留女一秋,不留女中秋”的说法。

无论平日亲人们是否分隔两地,但只要这一天,家人团聚、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人们就会感到格外的满足和欢畅。中秋之夜,一家大小选取月照最佳处,先摆上时令瓜果及糕点等供品,焚香祭拜月神,求月神帮助实现自己的心愿。继而、大家边吃边聊,当然,长辈们也会指点着明月,向儿孙讲述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这其间,或许还会穿插吟诗作对,制谜猜谜等活动。天下中秋:中秋月文化意象

〈二〉.月圆人缺:触景伤情思无限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一年365,月亮终于出现最圆满的时刻,可地上的人儿却不团圆,此时此刻,月亮的圆满非但不能让人感觉满意和充实,反而更易勾起人的无限离别之意。

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在这首词中,不仅有对秋月的吟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有对第第苏辙的深切思念,热烈希望和美好祝愿。词中表达出的手足情深,令人感动不已。

同时,身在异乡的人更是惆怅万端,思乡、思亲、感怀身世的愁绪在中秋格外强烈。在人们心中,月亮和故乡是联在一起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游子思乡的最好表达。天下中秋:中秋月文化意象

〈三〉.中秋节:天人合一同亲人团聚而又圆满的心理

一轮圆月,之所以会令人们又喜又悲,愁肠百结,实是中国人的民族信仰使然。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中,天人合一信仰占据相当重要位置。中国古人相信,天上的某种现象印证着人世间的某种现象,恰好契合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人生机遇。

并且,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对“圆”(圆满)的期待又格外地强烈。对“圆”的期待就意味着天地万物都呈现出一种圆满美好的和谐状态。在这样的心理期待中,八月十五的月亮作为一年之中最圆满的时刻,就特别令中国人感到满意和满足。

正由于此,月光下的中秋成为中华民族生活中一种特定的认同、沟通和凝聚的方式。在这和方式中,即使人们相隔千山万水、天涯海角、但是却能清楚地感受到彼此的情感和吸引力。

中秋月,一方面,它融合了聚合和分离、团圆于思乡,圆满和缺憾的重重矛盾;别一方面,圆月又引发了人们的共同期许———团圆和谐;生活安定、事业和须、家庭和美、天下和平。

天下中秋:中秋月文化意象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月神 文化意象 月是故乡明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