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夏 特别策划

一个人在山里走的时候,没有杂乱的思考,和我们在社会上这些东西完全隔离了;只是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和神奇,逐渐就进入这纯净的境地了,会体验到一些在城市体验不到的东西。

  • 1游山我发现自己一个人最好
  • 2在城里 和其他人谈论无谓的事情很浪费时间
  • 3终南山这种文化的祭奠 是可以成就人的
  • 4真正的隐士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人

樊洲,男,字龙人,1953年出生于西安。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1966年开始中国画的研究学习。先后师从长安画派领袖石鲁及康师尧先生,擅长山水,花鸟,尤以风格独具的动物画享誉画坛,所作虎、牛、鹰、猴等,传神达意,笔精墨妙,极具学术性及观赏性。自1990年始,樊洲先后在美国、新加坡、黑龙江、深圳等国家和地区举办15次个人画展,著有《中国花鸟画史》,出版画册、专集十余种。现任西安中国画院画家、一级美术师。

2001年在西安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兴建面积1800平方米的美术场馆-樊洲中国画馆,旨在弘扬优秀的中国绘画艺术。现为终南山艺术创作基地总裁,兼任中国影视书画艺术学会理事、陕西文史馆研究员、西安美术理论研究会秘书长等职。自1992年至今,樊洲先生以终南山为创作基地,走遍名山大川,作品视觉张力及精神内涵均有了质的飞跃,成果卓著。

游山我发现自己一个人最好

凤凰网文化:您身体好。

樊洲:身体还是可以的。开始游山的时候,我带人,比如带学生,或者带画家朋友,最后有一次机缘,我发现自己一个人最好。有另外一个人的时候,可能路上他会谈一些人间琐事,所谓的单位的什么事,我就不耐烦了。后来有一次是我们约好了要去太白山,结果一个同伴他临时有事不能去了,我就自己去了,结果我发现一个人最好,一个人所有的时间都来独立思考,所以最后路上做了很多诗,记了很多感想,所有的因时、因地触发的那些思考都可以记录下来,不受干扰地记录下来。

那次是1993年,1993年以后我就不约人了,就自己走,自己一个人独立,带上一个全套的设备,那时候公安局的朋友给我配的电击手枪什么的,穿的,身上有很多兜的衣服,所有的用具都装里面,两手空空就进去了。一般都是要在山里走10天到半个月,然后再回家修整,再去,就走了六年。

凤凰网文化:您刚才说您一个人最好,能不能给我们举一个例子,您路上遇到什么了?

樊洲:一个人在山里走的时候,没有一些杂乱的思考,和我们在社会上这些东西完全隔离了;只是感受大自然的那种变化,感受大自然的那种神奇,逐渐就进入这种纯净的境地了,会体验到一些在城市体验不到的一些东西。

经过了很多年以后,我们和大山似乎有一种非常亲密的感觉,它的变化我们能感知到。我举个例子,最早我发现山民就有这种能力,比如说天气预报说今天要下雨,山民就会断然说,今天没雨,果然没雨。所以山民的感觉,有时候比那些气象台还要准。后来我们在山里久了以后也发现了,人是可以和大自然沟通的,大自然的那个变化,我们率先可以知道的。

在城里 和其他人谈论无谓的事情很浪费时间

凤凰网文化:像您刚才也说,比如哪个地方发生车祸这种时政性的,或者是出去参加一些酒会,吃饭,您说这些都是浪费时间的,能不能具体解释一下,然后谈谈在这里的生活。

樊洲:在社会上,有很多无谓的应酬,现在不是报纸和电视台经常公布一些发生的事,我们的感觉是,其实可以不需要去了解这些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说什么地方发生车祸了,死了多少人。比如说什么地方被盗了,丢失了多少东西,这些其实我们不需要知道。因为它对我们艺术的研究,其实是没有任何的意义,它不相干的。

我一直在山里就讲,包括给画馆的工作人员、来画馆的这些学生,我们尽可能的避开这些信息,这些信息其实是杂乱信息,对我们的身心无益,对我们研究,做创造的这种生存,这种生活状态也没有什么益处。它会干扰我们的思路,至少它会占取我们的头脑,它会浪费时间,所以我把它作为一个杂乱信息,尽可能的排斥它。

凤凰网文化:听您这么一说,好像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每天都是80%的时间都是在处理这种杂乱信息。

樊洲:生活在城市里,如果是没有自觉的意识,如果经常跟其他人在一起谈论一些无谓的事情,真的是很浪费时间,因为我也发现好多人,他有一部分时间都是在谈论无谓的事情,所谓的聊天可能里面有20%的聊天内容是有益的,大多数的内容都是无益的,它没用,比如已经发生的事情,谈论来、谈论去,没有什么意义。

凤凰网文化:您能不能讲讲您在这里的生活,每天琴棋书画。

樊洲:我的生活相对来说比较单纯,比如说我每天早上天不亮的时候就起床,这个在城市是做不到的,因为现在好多在城市生活的人,如果是上班的人,他可能要在上班之前,要起床,有些人不上班的话,可能会睡到10点、11点,好多年轻人都这样,但是我是在天不亮的时候就要起床,然后每天晚上的9点,最晚是9点半就要睡觉了,也就是基本上是天黑了就睡觉了,这种状态,这种生活的习惯,在城市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好多在城市生活的人,晚上有好多应酬。

终南山这种文化的祭奠,是可以成就人的

凤凰网文化:现在终南山被传的很热。说终南山上有5000隐士,您怎么看隐居在终南山这些不同的人,他们的层次?

樊洲:终南山隐居的人确实很多,美国比尔不是写过一本书叫《空谷幽兰》,我在2009年的时候读了他的书,当时很会心,因为他书中描述的那些人,我都见过;他没有讲到的一些人,我也认识。

我从1992年在山里的时候,游山的时候,我接触过很多的隐士,其中也不乏一些高人,我说的高人是指他在某个方面,达到的一个高深的、超凡的程度,这种人在终南山很多。他是各个层面的,各个领域的。比如说修行佛学的人有一批人,这批人他的基础很好,我认识的其中有两个,他们是佛学院毕业,在大的丛林也呆过。可是他后来发现,很多丛林跟社会是一样的,那么他们就选择了独修,有两个这样的人,跟我关系都非常好。

还有一些人是住在山里,修行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比如说在南五台的后山有一对夫妻,他们觉得中国现在学校教授的一些知识属于没用的知识--和社会的实际是脱节的,甚至有些是虚假的;他们就让4岁的孩子呆在山里,让他从中国传统的三字经、四书五经开始。去见他们的时候,我说孩子长大了会不会跟社会脱节。他们说先不考虑这些,先让他从小能接受中国文化一些优秀的东西,然后就是后话了。夫妻俩挺有勇气的,不让到城市去上学,就把孩子从小放在山里他们带着。

凤凰网文化:您觉得终南山或者是翠华山它有一个什么样的气场,让您绘画上有一个境界上的提高?

樊洲:我们来终南山修行不是盲目的,首先要肯定这一点,因为我们对终南山的了解是率先已经有的。中国整个文化的发展历史上的一些高明人士,著名的那些人士,基本上都出自于终南山。

我举个例子说吧,比如说在佛学领域,我们知道的玄奘法师,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唐僧,然后轩辕法师、虚云法师、印光法师,他都是在终南山成就的,然后才出去弘扬佛法。在道教这个系统里,我们知道有老子,老子当然是被誉为祖师,道教的祖师。老子、黄龙真人、陈抟老祖、张三丰,一大批的道家高人都是出在终南山。在仙界,吕洞宾,八仙的吕洞宾最著名,也是在终南山,我们在书画领域,王维、范宽。因为王维和范宽就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南宗和北宗的鼻祖,都是在终南山。

这在我们进山之前,都已经对终南山有了这样的了解。来终南山之前,我也是游历名山大川,因为那时候条件好,到处有人请--那时候还比较吃请,别人请,我就接受,就把祖国的名山大川都走遍了。新疆、西藏都走了,但是1992年进秦岭以后,我发现秦岭它是集名山大川之长,所以它是一个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的底蕴非常厚,后来就下决心,以秦岭作为我的基地。

当时的想法就是说在山里住上10年,不是古话说十年磨一剑嘛,结果20年过去了,觉得这个地方大文章可以做。现在刚刚有点体会了,刚刚有点起色了,刚刚有点成绩了,需要延续这个事,好好做下去。确实我们感觉到终南山这种地气,终南山这种文化的祭奠,它是可以成就人的,至少是你想在文化的领域,或者局限一点说在中国书画的领域,有点成就,或者有点发展。

从“独上高楼”到“蓦然回首”

凤凰网文化:我想问您,您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什么?

樊洲:修习中国文化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知行合一,第二个层次就是情景合一,第三个层次就是天人合一,这是一个说法。另外在修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境界方面有三个境界,这个是比较通俗的,很多人都知道,比如说是“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是第一个境界,第二个境界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我们现在把这三个境界做一个分析,或者是粗浅的做一个解释。

第一个境界,首先是“独上高楼”眼界要宽。比如说你现在研习中国画,如果你对中国画不了解,对中国画的历史不了解,或者是再扩展一下,对世界艺术的发展史你不了解,你谈不上独上高楼。所以在你真正开始实修之前,一定是眼界很宽,什么都看到了。

第二个境界才是你选择了一个方向去进行实修了。“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在1992年的时候,突然发现应该走一个正路--那种虚张声势,那种到处喊红,或者到处有人请,那不是正道--艺术上的成就是正道。抛开世界上的那些诱惑,社会上的那些虚誉,然后开始在山里苦修、实修,这个就是第二个境界。这二十年其实就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就是有一天你这个量和质都值得一个提升、飞跃、变化的时候,由量变到质变了,发现一个新领域了,这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才找到了一个我们期望的东西。

大致上这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说是修行的路线。知行合一,就是我们知道了,开始用行为,用我们的行动去实修;第二是情景合一,就是你所表现的东西和你的情感,它是融为一体的。比如我现在画山水,我对山水是了解的,它的风晴雨雪,它的'喜怒哀乐'我知道了;

天人合一指的是什么呢?我现在说这个很多人都会觉得很悬,但是我们清清楚楚地实现了,知道它了,就是我们画画的时候,根本就不是理性的,它就不是头脑积累的东西,它是大自然的创造力。就是一张白纸,你给它泼上一碗水,我就由这一碗水可以生发出来,一路自然生发,这个创造力从哪来?不是头脑--头脑只是一个关照--它是大自然的创造力,这就是天人合一之境。

天人合一之境就是个体生命和大自然的创造力接通了。我现在说的这个事情,怎么样能被大众理解,什么时候才能被大众理解?它是一个题目,是一个难题。

真正的隐士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人

凤凰网文化:终南山上的隐士,在您看分为几类?

樊洲:终南山上的隐士,一种是在佛学的这个领域修行的人--他是对佛学特别有兴趣、对佛学特别有敬意,然后他又在佛寺、在佛教各个地方也呆过,他觉得佛教这个范围,跟社会是一样的,也有人际之间各种各样的事情,他选择了独修。他想在佛学这个领域有所理解、有所建树,这批人有。在我们现在翠华山的附近有好多。

还有研究道家思想的一些人,有些是在道观,有些不在道观,那么他选择的也是独修。找个山洞,或者搭个毛棚,也修。他是有人指导的,他们在修一些道家的一些法门,就是一些功夫。

比如说阴功,在太虚山五龙宫,我就遇到一个道士。我问他修什么功,他说修阴功,后来我在道教里了解一下,就是出神。出神是什么概念?比如说现在我在这儿一坐,走了--已经去玩去了,肢体,这个生理体还在这儿坐着呢。这个说起来都挺玄的,你在电视上播,可能别人都听的挺奇怪的,但是确有其人,他在修阴功。

凤凰网文化:您觉得隐士是什么?

樊洲:真正的隐士应该是他在人类现有的文化层面上,已经具备了很多,他不是素人,不是根本就对中国文化不了解,或者对世界文化也不了解,完全是山民。他不是这样的,已经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这些人,他才选了一个目标,选了一个方向,选择了离开社会的环境。他已经有独立研究的能力了,才去做隐士。真正的隐士一定是高,他一定是出类拔萃的人。真正的隐士肯定是这样的人。

凤凰网文化:他有了方向。

樊洲:对,他有方向,他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可能思考的跟世俗的东西有一部分是相容的,有一部分是不通的,也可能是和世俗的东西完全是格格不入的。社会上的那些价值观对他来说不是价值观--他觉得不是一个高度--他有另外的价值观。所以他要离开社会,去到一个另外的环境去做研究思考。能称的上隐士的人一定是有文化基础的,他的学士修养是达到了一定高度,或者叫一定厚度的人,绝对不是素人。

我们在山里见到了好多素人,朴素的素,这个素人就是,他什么都不了解,他对社会就不了解,对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白丁,这个是素人。他也很纯,就是他的生存状态也很纯。

禅宗的修行方式:随缘 活着就行

凤凰网文化:自从空谷幽兰以后,去年和今年的媒体上,终南隐士特别火。终南隐士大约有多少人?

樊洲:没做这个研究,没统计,在终南山可以俯拾皆是,真的是太多了。假如说你们有兴趣,到南五台后山,你就会看到一大堆的隐士,都是在后山隐居修行的。就图个清静。其实它和佛教里的禅宗又是一体的,因为禅宗就是讲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活在当下,清净无为,他就是这个。你不需要做啥事,不需要计划的、思考的、设计的什么事情。

就是随缘,活着就行,这是禅宗的一个的修行方式。所以有些人他可能就是,现在饿了,把东西一吃--对吃不追求,什么山珍海味啊,这些他不追求。他所有的吃只是为了我不饿就行了。所以有些人竟然修到了一天只吃四个枣就可以了,他不吃饭。一天四个枣,最后活的红光满面的,然后身轻如燕,你看他爬山,爬的就是飞,跟飞一样,那多美。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嘉宾介绍

樊洲

画家
终南山艺术创作基地总裁

从1992年开始他就以终南山为创作基地,接续自己的绘画生涯,并形成独特风格。他说,终南山的地气是可以成就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