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篇 2012.06.15

儿子惹我生气的时候,我会觉得儿子不够孝心,但是换一个角度想,儿子无法改变,那么我把改变的期待留给时间吧。

  • 1他对我挺反感,他觉得你这样有可能你这一辈子都一事无成
  • 2自己做了父亲发现男孩你要是不打,可能说都是耳旁风,所以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 3我还是觉得百善孝先行,这是我们民族的一个传统,就是孝是第一要义
  • 4在我父母那个年龄里面,婚姻是常量的,在我们这个时代,婚姻是变量的

凤凰网文化对话马原

和我儿子的关系,我只能相信时间

凤凰网文化:您知道父亲节。

马原:这是个洋节吧。

凤凰网文化:对,但是现在中国商家也各种理由吧,但您肯定也不过。

马原:不过。

凤凰网文化:您儿子也跟您提过吗?

马原:我跟我儿子平时没有联络,所以不是太知道儿子关心还是不关心。

凤凰网文化:但他也让您放心。

马原:也不完全是放心,他跟我有一点小摩擦,时间还没有改变他的想法,反正做父亲总会觉得无论儿子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隔膜,会过去的,我相信时间。

凤凰网文化:您觉得姑且说大儿子吧,您觉得他十几岁有点像您十几岁的时候吗?对世界的态度。

马原:对,他有,他有怀疑,就是他是个从小也跟我少年时期一样,就是博览群书的一个孩子,在家里边很多名著他都读过,就像我少年时期就读了非常多的名著,那么我也能觉得儿子特别敏感,他不是那种比较含混的孩子,就是有很多孩子我知道经常挺单纯,大而化之的,我觉得马大湾是那种会很多大事小事都会放在心里的那种孩子。

我爸一度觉得我这辈子会一事无成

凤凰网文化:您有这个家学渊源吗?讲讲您父亲吧。。

马原:我父亲是个老工程师,他是那种做事很严密,说话特别靠谱的那个人,他说的事做的事都一定要有理有据有节,而且有结果,他挺看不上我,他觉得我从小就喜欢高谈国论,我们东北话叫瞎摆和,就是你一天到晚瞎摆和啥,他对我挺反感,他觉得你这样有可能你这一辈子都一事无成。

凤凰网文化:您是家里行几?

马原:行二,就是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我姐姐是一个党校的理论工作者,就是早就退休了,就体制内的,妹妹是一个工程师,妹妹倒是算是继承了父亲的一步,但是他们行当不一样,我妹妹是一个设计师,是铁路企业的厂站的就是那种设计师,我父亲是电信工程师,实际家里的背景如果从科目上说,家里的背景到偏工科,妈妈是会计,是那种典型的城市职员,家庭。

凤凰网文化:所以当时那怎么着,自个偷偷摸摸去找各种名著?要万一被父亲发现了呢?

马原:实际上曾经被发现过,那时候我记得可能是父亲借的一本书叫《沉船》,泰戈尔的,就是当时我偷着看的,因为那是一部爱情小说,我偷着看了以后我父亲有一点不高兴,他说小孩子看不让你看就是说这书不适合你看,你干吗要看这些书,但是我还是挺得意的,因为不但我自己看了,我还把它推荐给我一个比我大一点的一个好朋友看,当时那个好朋友,因为他比我大,跟我说话就是那种大人口气,他说我批给他四个字--价值连城,他就说这书特别好。

凤凰网文化:您说那个父亲是挺严谨一个人,那和你们子女那种交谈多吗?

马原:不多,沟通不多,到晚年的时候才有一点聊天,你比如说父亲的出身是大地主,但是父亲的父亲其实也是一个小职员,也是一个在外面读书的从地主家庭里出来,然后在外面读书然后在烟台市政府做一个小文书一样的职务,父亲的父亲死的特别早,就是我没法叫他爷爷,因为我妈都没见过,我妈说我嫁给你爸的时候你爷爷已经没了,所以我连爷爷叫爷爷的机会没有,所以我只能称他为父亲的父亲,那么父亲的出身实际上是由父亲的爷爷定位的,所以我妈妈就很郁闷,我妈妈曾经表示过,他说哎呀我这个我的儿女都要背着你太爷的地主的成份,我妈说真的这是我是你们马家有钱没钱咱们一点也没见过,就是你爸那里什么什么跟地主有什么关系,你爸爸就是个学生,然后上班,我妈都觉得郁闷,因为那个时代是成份论的年代。

凤凰网文化:那就是那几年有什么冲击吗?

马原:当然,整个文革过程中家庭出身对我父亲对我冲击都特别大,大规模的上山下乡是68年,68年以后的学生69年就是几乎是全部下乡,但是我是69年延迟到70年的一拨学生,那时候就突然出现了因为城市也需要就业嘛。所以突然出现了留城的和下乡的两拨人,我是属于下乡的那拨。

凤凰网文化:原因。

马原:原因就是出身,出身好的留城,红五类留城,地富反坏右下乡。

凤凰网文化:毕竟具体涉及到前程,然后父亲知道可能的确因为他的这点原因你要下乡,他当时有跟你表露过什么吗?

马原:没有,他不以为这个事有多严重。

父亲最愿我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

凤凰网文化:就说让你锻炼去吧。

马原:因为父亲他从小是个乡下孩子,然后他少年是到沈阳读书,然后在沈阳就业,后来认识我妈,就是这个他们就是,那么对他而言乡下也没有那么可怕,因为他是从乡下来的,所以当时我当知青之后因为出身缘故我回城的希望是比较渺茫的,谁知道后来会全都回城,当时回城希望那么渺茫,我父亲就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就是我在早年的媒体上面也发表过这段话,我父亲说你申请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那时候这个话叫你申请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这样你有可能入党,他说你入了党就是你的境遇会有点改变,那么我养你一辈子,我当时就很不客气的跟我父亲说,我说爸我的一辈子是我的,我已经另有安排,我不用你养,也告诉我爸我不要去要求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争取去入党,我不要做。

凤凰网文化:你考虑过你爸看到你这个话的感觉吗?

马原:我当时是直面说的,我爸不太高兴,我爸就觉得我不懂事,实际上他我知道,回过头来想,他是想说你呀你不知道厉害,你不知道你就背着这个地主出身也许你这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他的潜台词其实是这个,他是爱我,但是他还是东北男人的方式,就是以很硬的方式而不是以很有商有量的方式,就是那么跟我说,所以我们之间当时还有一点小僵持,就是反正过后谁也不会记恨谁,但是当时是有一点小僵持的。

凤凰网文化:持续时间长吗?

马原:不长。

凤凰网文化:但是说。

马原:随时随地都会忘,就是我小时候爸爸属于那种棍下出孝子的那个。

凤凰网文化:您信这句话吗?

马原:信。

我为了儿子才找了一份工作

凤凰网文化:你也是这么教育儿子的?严父。

马原:对,我曾经打过我儿子,我爸打过我,主要是因为自己做了父亲发现男孩你要是不打、可能说都是耳旁风,所以这个实际上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至少是中国北方文化的一部分,就是棍下出孝子,就是这个要强制,这个东西拿到美国就麻烦了,侵犯人权,有可能被拘留的。

凤凰网文化:马大湾是多小被送出去的?

马原:8年以前,他今年25岁,他是17岁的时候出去的,他13岁的时候被我带在身边,那时候我想他快长大成人了,我给自己的时间是6年,13岁到19岁,也就是说从初中和高中这个全过程,他是小学毕业以后我把他带在身边的,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我生他出来我不能一直把他靠老人帮我的忙,让他跟着老人长大。

凤凰网文化:对,

马原:我要行使我做父亲的责任,所以我把他带在身边,当时我妈是很反对我带的,我妈说我和你爸两个人带都那么辛苦,你怎么能带孩子,你从来没带过孩子,我说我能不能带我都得带,所以当时就是2000年的时候我就毅然决然的把他带到我身边,然后我自己因为他我自己去找了一份工作。让我的生活,不是挣钱,让我的生活确定下来,我不找工作我也可以挣钱,我说的是就是让我的生活不在是一个漂泊的一个状态,因为你每天要上班的话你必得让你的脚步停下来。

凤凰网文化:对,

马原:这样我才能面对一个孩子,他是在17岁的时候,13岁的时候跟在我身边、17岁的时候离开,他读完了初中之后又在中国读了一年德语,语言又学了一年,那么比我原来设计的少了两年,本来原来我设计的是初中高中,然后他大学就是他去了。

凤凰网文化:原本都对孩子有一个设计一个要求。

马原: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这个是中国人都知道的真理。

凤凰网文化:那包括您的父亲当时对您肯定也有一些他哪怕不跟您说有他的设计,比如说希望子承父业。

马原:没有,没有,因为他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一个人,在他心里大概想的就是这个社会怎样就是孩子自然就这样,就是这个他没有抗争的那种念头,因为我们长大那个时间正好处在全社会都在动荡,所以他没法预知他儿子将来可能怎样,我们小时候没有丝毫这方面的讨论都没有,如果说我有过被问及你长大了干什么这都是外人,父亲没有过,我觉得你长大了干什么,实际上我父亲没这么做,我自己做过蠢事,我曾经问过马大湾我说你以后想干什么。

凤凰网文化:这是蠢事?

马原:当然很愚蠢,就是你说干什么跟他这种干什么完全是两回事。

凤凰网文化:那这么多所有父母都做过这种蠢事几乎。

马原:但是我爸爸没有,我爸爸确实从来没问过我。

出名之后我爸就爱说别瞎写

凤凰网文化:70年代或说第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当时给父亲看还是?

马原:他挺开心的,因为我发小说的时候,我就很受注目,不像那些人好像。就是好像就是有恩师,有伯乐,那种情形我是自己拼出来的嘛,所以刚出道的时候就受到相当称赞,那么这一称赞会到我爸、我妈的耳朵里,他们会很开心、比如人家说哎呀马公,你的儿子不得了,你儿子这小说很有名,很影响什么的,赶忙我爸经常带我谦虚一下,他瞎写,他瞎写,但是我知道他开心。

凤凰网文化:对啊,所以你听那个刚才这些好像跟父亲几乎,因为我之前也问过一些男生,好像跟父亲的关系都有点,多多少少有点问题?

马原:也有,实际上怕爸爸,因为那时候,如果我出了各种问题,比如说没写作业被老师家访,比如说和别的孩子打架,我得到的经常先是爆打一顿,就是爸爸脾气还挺爆的,然后再论是非,这个,所以小时候有点怕爸爸,但是后来想一想,爸爸肯定是爱我,就是长大了,尤其是自己为人父的时候。

凤凰网文化:对呀。

马原:就特别知道爸爸那个所有作为的出发点。

凤凰网文化:很多人都这么说,但可能也不是说在这种访谈中能传达出来的,只有自己当了才能知道。

马原:对,你比如说儿子现在和我之间有点小摩擦,我有时候也非常生气,因为我还是觉得百善孝先行,这是我们民族的一个传统,就是孝是第一要义。儿子惹我生气的时候,我会觉得儿子不够孝心,但是换一个角度想,儿子无法改变,那么我把改变的期待留给时间吧,那么我相信他自己做了爸爸的时候。因为他已经跟我闹别扭有几年了。问题还是在之间出现了抵触和隔膜,就是这个是核心,那么我只能寄希望在他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他会幡然醒悟,才知道爸爸的用心,因为毕竟你把他抚养到今天,你心里是爱他的,但是你确实又没有在爱他的这么多年里告诉他你爸爸是爱你的。那么他是各种各样的原因,有我完全不清楚的原因,他对我有一些怨恨或者是不满。你比如有一个细节,就是他会觉得,他在国外嘛,他会觉得我爸那么有钱,我爸是不是花天酒地的这种,因为我听到过类似的这个描述,实际是天大的误解,这次他把这个意思跟他奶奶说的时候,他奶奶就告诉他,她说,他奶奶说,说你说的什么话呀,我们一家人的开销都没有你一个人的开销大,但是他会觉得因为留学在外面可能日子会比较苦,那么就是他奶奶就说--说我们这个我很清楚,我们全家人的开销没有你一个人大,你一个人超过我们全家人的开销,你怎么会认为你爸。他说我爸那么有钱,不是有钱,实际上只不过是爸爸一直在工作,因为有压力嘛,就是除了养现在这个家,还得供在海外读书的儿子,那么爸爸一直在努力工作,然后呢,就是努力工作的结果就是慢慢地,你比如说有喜欢房子就是,手里有一点钱就买一座房子,手里有一点钱就买一座房子,因为你工作会有回报的。那个他就有一个误解,他说你有房子,你就是有钱人,你有钱人,但是我过的不是有钱人的日子,他会很简单的这么讲,实际这中间有误解的。

我挣了一些钱儿子觉得是罪过

凤凰网文化:他有他的合理性,肯定的。

马原:对,他做儿子,他会觉得你看我爸那么有钱,我爸有那么多房,又有开宝马车什么,他就会有误解,他会觉得那你们这样子,那我在外面,尤其因为跟他妈妈有个爱,就是都有各自的生活,他的这个参照系就出了问题,他会觉得有钱。就等于爸爸有钱成了罪过,实际他不知道他爸爸全是挣的钱。

凤凰网文化:这个世界用语言能解决的问题很少。

马原:很少。就是能用语言解析的本来的就够少的了,要解释不更难吗?就是解释比解析不还难嘛,解析还容易一点,就是解析我们可以借助逻辑,解释连逻辑都无能为力。

凤凰网文化:难怪父母都希望子女成家,可能是从理解的角度出发,稍微讲一点点细节,那您其实怎么看待您母亲那种婚姻。

马原:不会透露太多,比如说他们两个性格也不是一样的,所以经常会争吵,甚至都有时候,北方人嘛,急了可能都会动手,还是就是不是伤害性的,但是他们还是把自己的婚姻进行到底,就是我爸爸是75岁,我爸爸的婚姻超过50年。然后,撇下我妈妈,就是我爸爸走了,所以换一个角度很敬佩他们,就是把婚姻进行到底,就是两个人之间也不是没有问题,我们也看到过他们之间的吵架,甚至打架,但是他们没有因为那什么,因为他们可能很维系他们的,除了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还有儿女,还有三个儿子,所以他们对人生可能更负责任,就是回过头来我是蛮敬佩他们的,因为我确实没能做到。

凤凰网文化:理由呢。我知道你肯定有你的合理性。

马原:对对对,这个时代和那个时代也不一样,在我父母那个年龄里面,对他们而言婚姻是常量的,在我们这个时代,对我们而言婚姻是变量的。婚姻不是永久的,它一定是变量的,能够继续继续,不能够继续就停下。

凤凰网文化:勉为其难也没必要。

马原:对对对,所以这个也是不同时代的这个对婚姻的理解,但是因为我已经享受了婚姻,第二次婚姻带来的美好,所以我又回到古典的立场上,因为婚姻是人生的基石。

凤凰网文化:你爸看你的东西?

马原:我爸爸是典型的中国北方父亲,父为子纲,你比如说我都已经差不多可以算是名满天下的时候,我父亲不停的,因为他每天,他的生活是看那些烂电视剧,他是把广播电视报拿过来,每天几点有电视剧,他都画上,然后他在那个时间一定要看电视剧,然后呢他看的那些烂电视剧就告诉我,他说我看个电视剧,人家写的可好了,你也得看,你看看人家,向人家学习呀,他是那种,就是那个父为子纲,他以为他看那个烂电视剧比那儿子那个小说要,比他儿子的写作要重要的多,这个这个。

凤凰网文化:在专业上,你们没有沟通。

马原:没有。也不沟通,人生也不沟通,晚年他稍微讲一点,我说爸你说说咱们家,说说老辈的事情,他说有什么好说的,哎呀,这个抽大烟的有,逛窑子的有。

虽然婚姻是个变量我内心还是希望他是个常量

凤凰网文化:写写家族的东西?

马原:因为我,我没有,对我而讲早就没有家族,因为我爸跑出来的,我爷爷跑出来,然后我爷爷年轻的时候就死了,30多岁就去世了。我爸爸又跑出来,我爸爸跑出来以后,跟这家族就脱离了,我爸爸说解放以后的某一次,他曾经去过老家,他就是在近处看看,他怕人家认出他是马家的人,就是但是他没走进,村子都没走进去就回来了,就等于是这个我们家族跟我们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但我心里还是有点希望我的家族会重新有关系。你比如说,我现在想的是,我有理想就是我自己去种树,或者我自己去认养树。然后把爸爸葬在一颗树下,把我妈妈葬在邻近那颗树下,然后嘱咐我老婆孩子把我葬在邻近那颗树下,嘱咐孩子把我老婆也葬在邻近那颗树下,然后我们从生命,从动物生命回到植物生命。

凤凰网文化:根在那。

马原:回到植物生命,然后我们一家人死了以后,我们还可以在一起。

凤凰网文化:对啊。

马原:就是我们站在近旁互相聊天,互相用树的方式去聊天,我觉得那个无尚美好。我跟我妈妈描述的时候,我妈说就这么做,因为我爸还没入土。就是我爸爸的这个骨灰盒一直在宾馆寄存,我妈的意思就说,我们俩个人你一块处理,你别一个一个处理,完了现在我有这个计划的时候,我妈就可开心了,我妈说就这么办,以后咱们一家人还在一起。

凤凰网文化:估计那交流方式挺好。

马原:是吧。

凤凰网文化:还有一个问题,就你会跟马大湾谈男女的东西吗?虽然你们说有很多芥蒂,不交流。

马原:没谈,我发现除了没跟马大湾谈男女,实际上我特别切记就是从小跟我在一起的有两三个朋友,我们也不谈性,就是这个很奇怪,但是后来的朋友可能谈性也没有什么避讳,就是谈男女,谈性也正常嘛,因为确实在我的生命当中,我觉得女人、爱情非常重要,但是确实它没有,没有我自己口头描述的那么重要,因为我甚少写到爱情。所以我跟儿子从来没谈到这方面的话题,儿子有时候,我也听到儿子抱怨好像我对他交女朋友有一点我个人的看法,他也不高兴,但是没有办法嘛,谁让他是我儿子,我还是不愿意,我在恋爱这个男女上有太多弯路,当然就是,他现在早就有反省和自我清洁的这个能力了,他到了这个年龄,他能写那么好的小说,那他一定有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这个我深信不疑。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嘉宾介绍

马原

当代知名作家
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

当代知名作家,曾是先锋派的开拓者之一,其著名的“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作者。现任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