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道家:生死一体 齐同生死

2011年03月28日 15:26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作者:冯学成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以礼为翼",前面的刑,是自然而然的,这里的礼,也是自然而然的。它们都是大道运行时必然产生的现象。我们前面说了"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那么这里讲的"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就是人之所为的范畴。"仁、义、礼、智、信"中的这个礼,也就是规矩。人与人打交道,上下尊卑、男女老幼都是礼的规矩,也包括方方面面的关系:大人小孩、上级下级、君臣关系、男女关系、父子关系、长幼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等等。在这些关系之中才有这个礼,礼在其中就可以和谐这个关系。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所以在宋明理学里,这个礼,就是礼貌的礼,要合乎道理,要合理。礼又通理。所以《通书》里说"礼者,理也",礼要合理,如果礼不合理,那就成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就叫肆无忌惮,胡作非为,没有道理了。

我们在世上生活,不管是出世也好,入世也好,都应该"以礼为翼"。孔夫子说"不知礼无以立也",我们要在世间安身立命,如果不懂礼的话,就没法在世间安身立命。所以我们看以前的祖师,都是懂礼的,儒家的、道家的,这些大师们都是懂礼的,他们一般在深山里不出来,不与世人接触,看起来谈不上礼,但一打交道就要合理。如果我们变成一个无礼的人,无理取闹的人,就是自绝生路,在社会上就会被孤立,成为众矢之的。我们要想在社会上自由自在地生活,就离不开这个礼,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一个礼。

但是我们要注意,你看到的这些人之所为,又咋晓得它就不是天之所为呢?既然有天之所为的成分在里边,我们就不要过多把人之所为掺入进去。你过多地用人之所为来干预天之所为,那就是画蛇添足。我们翻开中国历史,很多搞标新立异的人,往往就预后不良。这样的例子,都是干扰了"天行",干扰了大道的运行。

"以礼为翼",有了翅膀才飞得远;"以知为时",我们每个人都有智,实际上这个智也是因缘所生。你经历的种种因缘,就让你具备了某种智。用佛教的话来说,这称之为后得智。《庄子》里的话,往往有很多东西与佛教暗合。"以知为时",知就是智,时动则智动。这个时,并不是现在物理学中空泛的概念。中国的这个时,"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实际上包含着时势在里头,它是社会的一个动态,是动相的。再借用佛教的话来说,就叫众生业、共业,是共业的动相。这个就叫时势。有了这个时势,才有我们料理这个时势的智。如果我们把时势抽空,把这个因缘抽去,那么这个智也就没有了意义,连我们的所知也不存在了。所以我们这里讲"以知为时"。

 

中国很注重时,《易经》里有很多卦都在讲时,如革卦中的"革之时,大矣哉!"说革命的时代很伟大。"与之时,大矣哉",很伟大,需要我们重视。这个时,就是一个具体环境,这时的环境不同那时的环境,春天不同于秋天,中国不等于美国,东方不等于西方,有文化的人不等于没文化的人等等。每个人的环境都不一样,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人事环境都在变化之中,谁来把握这个变化?要通过我们的智慧,要通过我们的知识,所以要"以知为时"。

接下来还要"以德为循"。循,春夏秋冬四时循环,是天之德,而非人之德,人要循天之德。这个不是说人要造作,觉得这个是我的德,是人自己的德,我要去怎么怎么的。只有顺天之德,而不自以为是,才能真正做到以德为循。如果认为"我为天地立法",春夏秋冬都是我制造出来的,人类社会的这一切一切,都是我的功德,那就完了。所以要以德为循,我们要把这点把握好。

我们看中医,看《黄帝内经》中的一些理念,就与庄子是非常契合的。我们怎样理解《黄帝内经》中的一些深奥的理念?我觉得要结合庄子来理解。反之,也可以利用《黄帝内经》,来加深对庄子的理解,这样就能相得益彰。如果孤立地学习《黄帝内经》,不参照庄子的思想,那么我们对《黄帝内经》的理解,就会有局限,眼界就打不开。如果仅是从《庄子》中来看养生,那么又总觉得空了一点,所以如果是把《庄子》和《黄帝内经》两个配合起来学习一下,那么就如虎添翼了。

命到底是什么东西字体 [大 中 小]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庄子在前面讲了古之真人的各种境界。那些真人之所以能有如此高明的境界,达到常人所难以企及的高度,就是因为他们看破了生死,放下了生死,善待了生死。

"死生,命也",这个是真理,没有哪个人逃得过。秦皇汉武,想找神仙,寻仙丹仙药,想长生不老,结果还是逃不过。唐太宗英明盖世,聪明睿智,五十多岁就死掉了。原因呢?唐太宗征高丽回来,受了伤,身心憔悴,再加上三宫六院美人太多,身体吃不消了,这时有个婆罗门,印度的高僧,进献仙药,唐太宗吃了,就呜呼哀哉了。所以庄子说"死生,命也"。这个我们如何来看待?很多人病了,或者不舒服了,到医院找医生,他就不晓得我们的这个命,它对人的把控,往往会让人身不由己。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庄子 善知识 共业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