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儿时过年,全家福是必须有的环节。即使你曾因为所占的位置不满意闷闷不乐;或者准备了时间太久,已疲倦的打起了哈欠,却被照了下来;再或者根本没有把拍照合影放在心上,匆匆忙忙跑过来应付了事……可现在,当我们翻开影集,却发现全家福不仅记载了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回忆。
为展示2010年中国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新媒体传播中华传统民俗,传承春节文化,体现家国团圆、繁荣昌盛,北京网络媒体协会携手16家网站,以“中华年夜饭”为主题,为全球华人网民打造一席辛卯(兔年)网络文化盛宴。
搜狐、新浪、网易、百度、凤凰网、TOM、第一视频、千龙网、人人网、猫 扑、开心网、搜房网、北京广播网、互动百科、优酷网、说客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
火车卧铺、坐票难求,飞机票价水涨船高,怎么回家成了头等难题。拼车回家成了首选。【详细】
许多人每年只要一到腊月就开始关注售票,有人跑好几次火车站,有人裹着棉被等票。【详细】
回家的路费、给小孩的红包、给老人的过节费……就算是要花上三个月的房贷也在所不惜。【详细】
搜索网络、寻找网站……当实体购票最后的希望破灭,网络购票成为最有用的稻草。【详细】
温州过年习俗是吃“捣糖糕”,用糯米掺些籼米,蒸熟,放在石臼中捣韧,然后做成长方形。【详细】
月里来闹花灯,家家户户迎新春,形形色色的闹灯构成了陕西年俗的一大景观。【详细】
老北京会自家熬上一锅“腊八粥”,邻里之间相互赠尝,然后一家人团聚,尽情享用,其乐融融。【详细】
解放后闹元宵趋于简化,但吃馄饨,做绢团,圆子和小孩玩灯的习俗尚存,并赋予新的含义。【详细】
倒不是说回家花钱不值得,而是觉得自己目前的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还不足以支持年年回家。
眼看家乡的同龄人多已成家生子,故每次回家,父母挑起的头一桩话题便是婚姻大事。
同样的 “恐归”,不同的理由。方先生与老婆发愁该去谁家过年,最后他们选择了不回家。
“春节回家不能休息放松,反而比平时上班还要累。你说我回去干吗?”老陈一点不顾他的君子形象。
“每年过年都是一堆的应酬,从早上9时忙到晚上12时,7天长假基本都是吃过来的,比上班还累。”近年来许多国人为躲避这种“麻烦”的人情应酬,越来越多的选择了旅游过年。现在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最适合过年时去玩的中国十大城市。[详细]
虽说“春节”原指正月初一立春日这一天,可中国的春节准备、庆祝活动早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而且有很多年俗,过年期间要进行腊八、祭灶、守岁、拜年、祭财神、逛庙会等种种风俗活动,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历时一个多月。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在过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阖家团圆、访亲探友、拜神祈福,以各种方式来祁盼来年的好运。 [详细]
“民以食为天”,这是古训。春节又怎么能离得开美食?美食是春节里的一道风景,具有鲜明的个性。缺少春节美食也就缺少了春节的感觉。年糕、饺子、元宵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春节美食,它们更加增添了春节热闹的年味。 [详细]
在中国,春节是一个传统的喜庆节日,随着传统文化的兴起,春节到寺院游览、祈福也越来越受游客欢迎。[详细]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详细]
“兔”在中国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它既是人的生肖之一,也与人类的生命、人们的美好的希望密切相连。“兔”,是动物兔的象形字。 【详细】
除夕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除夕之夜,最为热闹、喧阗。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详细】
“民以食为天”,在春节期间,人们仍然愿意吃一些传统食品,这是因为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食品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详细】
新春之际,当你访亲会友或漫步大街小巷,趁着雅兴留意欣赏张贴在各家各户的新春联,于字斟句酌与领略其意之中确实可以赏心悦目,陶冶情操。【详细】
桃花坞木版年画产生于明代,当时在苏州七里山塘和阊门内桃花坞一带有数十家画铺,年产量多达数百万张,故以桃花坞为名。【详细】
现在我们吃的饺子,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而过年吃饺子的习俗也是古已有之,清代史料记载:“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 【查看详情】
医圣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大年初一,人们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并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 【查看详情】
年三十包饺子的形状也有讲究,大多数地区习惯保持传统的弯月形。这种形状包制时,要把面皮对折后,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圆形边缘捏制而成,要捏细捏匀,谓之“捏福”。而且,年三十包的饺子,不仅形制上有讲究,就连摆放也有定规。俗话说:“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日常包饺子,横排竖摆,皆随其意,年三十包的饺子不行。 【查看详情】
唐代长安城里盛行一种高等级的宴席,叫做“烧尾宴”。在一份唐代保存至今的“烧尾宴”的食单里,有一道叫做“二十四气馄饨”的菜肴,就是根据二十四个节气,来包成不同形状、不同馅料的饺子。而近代饺子宴则是20年前出现在西安,最初由108种饺子组成,发展到今天,它的数量早已突破了108这个数字。 【查看详情】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汉代扬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早在辽代,据说北京的正月初一,家家就有吃年糕的习俗。到明朝、清朝的时候,年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吃,也是年节常见的食品了。 【查看详情】
相传春秋时吴国都城被围,炊断粮绝。伍子胥的随从记起他生前的嘱咐,便急忙召集邻里一起来到相门外掘地取粮,当挖到城墙下三尺深时,才发现城砖是用糯米粉做的。这些糯米粉救了全城老百姓。苏州人敬仰伍子胥的爱国忧民的精神,此后,每到寒冬腊月,就准备年糕,一来表示对伍子胥的怀念,二来可供在送旧迎新的春节与亲朋好友分享。 【查看详情】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的像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明朝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难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谐音而来。 【查看详情】
老北京传统老字号年糕钱祖居广安门牛街。牛街有着千年历史的清真寺。建筑宏伟壮观,古柏林立,周边居民百分之八十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除去部分从事珠宝玉器的富商居住四合院外,其余大部分都是小商小贩货或出卖劳动力者,居住低矮的平房。牛街流传一句口头语“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牛肉,一把卖年糕”,而年糕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查看详情】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查看详情】
汉武帝大喜,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不过这传说只算是在北方适用,因为在南方过年吃汤圆比较盛行,不像北方人在元宵节才吃元宵。【查看详情】
汤圆北宋称“浮圆子”,到明代才改称元宵,而南方叫汤团、汤圆、圆子。汤圆可荤可素,可咸可甜,有圆、扁、桃状、六角形等形状,有的加染红、蓝、绿等颜色,有如彩色玻璃珠子。东西南北中,汤圆各不同。 【查看详情】
据传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扬州微服私访看到一位漂亮的女子卖汤圆。于是跑过去察看不禁脱口而出:太美了。一位随行的盐商问道,什么东西太美了?乾隆说人美汤圆也美。汤圆得到皇上的赞美这还了得。【查看详情】
几天之后,春运开始,有些人可能赶上回家的最后一班车,有些人必然赶不上。但即便赶上了,短短几天后,你也必须回来。否则,你将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的年终策划以“你赶上了”为题,目的是探讨在城市大跃进的情势下,人与时代的关系。我们找到的答案是:你赶上了。你赶上了时代最大的潮流:城市大跃进。
“回家”是中国人近似于偏执的信仰。在中国人的文化记忆里,为何有如许的离别和乡愁?
城市更拥有致命的吸引力。我们无意改变这一切,我们只想为那些不得不离乡谋生的人们找出一条出路。
由凤凰卫视与国家大剧院联合主办,“龙凤呈祥-全球华人新春音乐盛典2011”拉开帷幕。
谁堵住了“常回家看看”之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我们想要回家时,我们在路上。
回顾十年娱乐,可谓风雨兼程。亦生生造出数次大规模的围观事件与运动,唯缺积极建设之理性。
凤凰网独家报道全球华人度兔年,以及海外游子对国内亲人的祝福。
过个平安健康、喜气洋洋的春节是每个人的心愿。但春节也是疾病高发期。
我们需要信仰,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拯救我们的灵魂,而不是为了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