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一个人的百年史
每个老人都是一部历史书。何况这位老人名叫周有光,已经107岁!
“跨界”人生
在周有光先生的人生长旅中,先搞经济,西装革履供职于大银行,业务办到华尔街;解放后服从组织,50岁时转行语言学,研究创制汉语拼音,跨界成功,被称作“中国汉语拼音之父”。退休后,周先生走出语言学专业领域,85岁开始写文章,广泛探讨诸如全球化、中东局势、公民意识等问题,引起社会关注,成为公共知识分子、公众人物。我读过周先生的这类文章,篇幅都不长,文字浅白如话,不论怎样大的题目,经他睿智地阐释,就不再高深莫测,人人能懂。老先生百岁之后仍可每月写一篇这样高屋建瓴又明白晓畅的文章,更令人感佩。
人出名,轶闻逸事也多。人们发现,哦,原来,周有光与作家沈从文是连襟,娶的是美丽才女合肥四姐妹中的二姐张允和。养生风起,老寿星的养生之道自然是人人乐闻。周有光先生却只顺其自然,白菜豆腐加肉松,喝茶,也喝星巴克咖啡,每天读书看报,关注天下大事。
金玉良女士是周先生的“小友”,她退休前与沈从文夫人张兆和是作协同事、好友,后来与张允和、周有光也熟识起来。十多年来,她每周一次探望周先生,听老人讲他丰富的人生经历;记录下来,竟成了一本书:《老藤椅慢慢摇——周有光和他的时代》。107岁的老先生亲自题写了书名,大有“御笔钦定”之意,对这本书很是满意。
以往金玉良建议老先生写自传,老先生都谦虚说:“我没什么可写的,我的生活经历很简单。”——读完金玉良写的这本书会由衷感叹:哪里简单?!周先生今天所达到的人生境界,终归是他百年人生不断历练、修为的结果。
农本局岁月
闲来读书,不会去读“中国抗战时期经济史”这样的专业图书,但闲读周有光这本书,却能了解到许多当时的经济情况。比如,周先生回忆起自己曾供职过的农本局。我问过学经济的人,也不甚了了。据周先生解释,农本局就是特种农业银行,在抗战时期为大后方连温饱都难以维持的农民提供信贷来源。农本局在农村,建立以县为单位的农业合作银行(即合作金库);又利用乡村祠堂、庙宇等已有的公共财产来筹建农业仓库。有了农业仓库,农民把收获的物产储存在那里,就不用担心霉烂、损坏。同时,农民如果需要现金,可以用储物作为抵押从仓库借款。
农本局相继在川、湘、陕、黔、桂、鄂等地设立专员办事处。周有光在重庆专员办事处主持日常工作。从1938年到1939年,重庆专员办事处先后在四川省30多个县,成立了合作金库和农业仓库。周先生也到一个又一个的合作金库和农业仓库巡回指导、审查。为了改良柑橘品种,他和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系的教授跑遍四川各地,对那里的人文、地理了如指掌。他说刚到四川住在旅店里,他拿两块钱请茶房代买柑橘。一会儿,茶房背回一大背篓上好柑橘。他惊讶,怎么这么多?茶房说,两块钱就是这么多。事后他才知道,橘农没有储存条件又无法外销,柑橘大量上市时根本卖不上价。农业仓库建成后,农本局仿照北方夏天窖冰的方法,引导橘农将柑橘储存在仓库里。柑橘储藏问题解决了,橘农收入也提高了。
那时,要到处奔波,还要随时跑警报,躲空袭。1939年5月3日和5月4日,日寇连续两天对重庆市区实施震惊中外的狂轰滥炸,山城变成火和血的海洋。周先生回忆5月4日傍晚,他们听到空袭警报赶快把日常公文搬入地下室。喘息未定,离办事处不足二三十米的地方突落数弹,门窗全毁。他们当机立断只留两三人看守办事处,其他人携带账册连夜绕道送总局寄存。不久,办事处迁往长江上游宜宾。
“水上飞机”与千佛洞
周先生说:“人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不能消沉。”周先生一生都特别善于在艰苦生活中发现乐趣。往返于宜宾、重庆之间,他常常坐一种形似“蜻蜓”的水上小飞机,那是他平生坐过的交通工具中最有趣的。飞机翅膀居然是绸子做的,有两只船形的木头脚可以停在水上。这种小飞机主要用于邮政部门投递信件,飞机上有一名驾驶员、一名助手;后部放东西的边上,还可以坐一两个人,他们常常把这座位售出赚点“外快”。飞机很小,飞得很低,水中的鱼呀、草呀,看得清清楚楚,妙极了!这飞机还救过张允和的命。一次她患痢疾,大家都认为没救了。但朋友帮忙在重庆请到一位名医,一星期两次坐水上飞机到宜宾诊治。奇迹发生了,张允和痊愈了。
战时,周先生还做了一项艰苦而有意义的工作,就是1943年3、4月间,新华银行等四家银行组织“西北经济调查团”,调查陕西、甘肃的经济情况。调查团由5位银行家组成,周有光是该团负责人。调查团由重庆出发,乘吉普车到西安、兰州、武威、张掖、酒泉,直走到嘉峪关、玉门、安西。调查结束,别人都回重庆,周先生兴致高,再往前就是敦煌,他要去看千佛洞。
抗战时期,周有光和许许多多中国人一样,不仅吃苦,而且承受国破人离散的惨剧。抗战8年,周有光和张允和搬家36次,可爱的女儿小禾不满6岁,因为生病没有盘尼西林,死在妈妈怀里。这样不堪回首的往事需要多长的时间、多大的心智去慢慢化解?
抗战胜利后,周先生供职的新华银行,派他去美国、英国开拓业务。周先生眼界开阔了,人也阔了。去英国时,由于晚宴都要穿礼服,张允和单旗袍就带了一二十件。
一时赴觥筹交错的华宴,一时过“凭票供应”的日子;65岁于“干校”挑担插秧,98岁在北戴河下海游泳……穷过富过,欢喜过悲痛过,春风得意过也坎坷失意过,这就是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人的百年史,您以为老寿星是怎样炼成的?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