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王晓朝: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宗教宽容

2011年11月04日 10:47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王晓朝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浙江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教授王晓朝

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中国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深化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在这方面,中国哲学界的学者做得较多,宗教学界的学者做得也不少。因为宗教学界的研究对象无疑包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许多研究宗教的老师学贯中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认识,比如魏道儒老师。听了魏老师刚才的发言,我感到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很深刻,连他的名字都有着深刻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是一回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另一回事。二者有区别,亦有关联。我感到,作为一名生活在现时代的中国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持有尊重、理解、分析、宏扬的态度。中国现代历史上,在若干特定历史时期,由于具体的社会原因,学术界对传统文化一棍子打倒,全盘否定。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这种态度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所以我们在从事宗教学研究时,今后凡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应当首先抱着尊重的态度,然后是深刻的理解,仔细的分析,其最终目的则是宏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样一种对待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我想是合时宜的,与时俱进的。身为中国人,不一定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天然的、与生俱来的理解。我们这一代学者,由于种种原因,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不足,不深,这个课要靠我们自己去补。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也不能因之而走向另一个极端。今天上午有位老师讲到,对儒家文化也好,对中华文化也好,还是要认真区分里面的精华与糟粕,不能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上去。我非常拥护这种态度。有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问题,我就说到这里。

第二点,作为一名从事宗教学研究的学者,在我们国家处在当前这么一个安定团结、稳步发展的历史性时刻,如何为努力构造一个全社会对宗教宽容的氛围作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宗教学界为了落实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有关宗教的方针、路线、政策,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中国宗教学界极大地开拓了自身的研究范围和领域,就宗教与文化的关系、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宗教与经济的关系、宗教与法律的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纠正了以往种种错误观点,深化了对宗教的认识,为提高整个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对宗教的认知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宗教学界以这样的理论探讨为依据,也向执政党和政府提出了大量的政策咨询和建议,并部分地为执政党和政府所接受与采纳,从而为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最近,一些学者还在积极倡导建构中国宗教共同体,努力倡导宗教间的和谐,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宗教与政府的和谐。我深信宗教学界这样的努力必然会对创建和谐社会有重大贡献。

我们还应该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宗教学界自身也发生了方方面面的变化。我感到,其中最深刻的变化是研究者“斗争论”思维方式的改变与“和谐论”思维方式的拥有。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改变,才有了今日宗教学界之丰硕成果的产出。

学者们对“包容性”的理解绝大部分的意见是八个字:兼容并蓄,求同存异。那么中华文化的这种“包容性”与宗教学界所研究的“宗教宽容”是否一回事呢?我仔细想来,还不是一回事,还有差别。讲包容有一个以谁为本的问题。中华文化是有包容性的,只要你愿意到我这里来,对我尊重,愿跟我融合,我就不排斥你,我就接受你,让你能在我这里活得很好。而宗教学研究中所讲的“宗教宽容”是宗教自由的同义词。宗教自由包括宗教信仰自由在内。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关于宗教政策、方针、路线的首要原则。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还延伸到宗教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宗教之间的相互尊重以及宗教间平等的内容。所以,宗教宽容主要是从宗教间关系着眼的,不存在讲“包容”时的以谁为本的问题。

宽容也是一种态度。当前在宗教间关系的问题上,我们要倡导宗教宽容,要倡导和平共处,要努力建构中国宗教共同体,向中国社会现存的各种宗教传播共同体的理念,向全社会传播共同体的理念。我们知道,中国社会在现实中还存在各种形式的宗教冲突和斗争,但正因如此,传播共同体的理念是极为重要的。我们的想法或许不能对解决宗教冲突问题直接起作用,但可以营造一种宗教宽容的社会氛围,为创建和谐社会造势。

中国宗教学界是一个学术共同体,维系这个共同体的是我们共同的学术使命和社会抱负。在这个学术共同体中,我们也要宏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倡导“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彻底放弃以往“斗争论”的思维方式。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宗教宽容 包容性 宗教信仰自由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