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杨绛与钱锺书“天作之合”

2011年07月28日 10:16
来源:法治周末

钱锺书与杨绛,这两位在中国现当代文化史上堪称双璧的夫妻,一生经历了多少历史的风雨波折,但相扶相守,让人艳羡。

据说钱锺书的小说《围城》,正是因为观看了杨绛创作的话剧《弄假成真》,才被启发和激励出创作灵感并开始写作的;“文革”后期,钱锺书和杨绛被迫住在社科院的办公室里,钱撰写《管锥编》,杨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两人苦中求乐,都作出了足以传世的贡献;晚年的钱一家,闭门谢客,安心读书,一家三口,每人一个地方,守着一块净土,都在自己的领域中耕耘。对于他们夫妻的精神生活,杨绛在她的散文《我们仨》中写到很多,那种独特的人生境界与趣味很可能是世间少见的吧。这一点,钱锺书显然要比鲁迅胡适甚至是徐志摩这些很开风气的现代文人要幸运的多。

在上海沦陷期间,杨绛曾记叙过当时厨房引起火灾一事。火灾时,杨绛极为机趣地写到几个人物的反应,“忽见圆圆惊惶慌张地从厨房出来急叫:‘娘!娘!不好了!!!快快快,快,快,快!!!’接着钱锺书也同样惊惶慌张地喊:‘娘!快快快快快!!!’”杨绛在独自处理完这场火灾后,看到钱锺书和孩子“快活的嘻嘻哈哈”,也才“深自庆幸”。和这样一个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又极为风趣的书呆子生活在一起,那得需要杨绛付出多么大的人生代价,难怪那天杨先生“吃了一小碗粥,堵在心口,翻腾了半夜才入睡”。

而在随后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中,杨绛对于钱锺书来说,可以说已经不是一个简单上的生活伴侣或者精神上的知音了,她几乎就是钱锺书的“守护神”。“文革”期间,有人给钱锺书写了一幅大字报,“揭发”钱对“毛选”有不敬的话,这在当时可是一大罪状,杨绛和钱锺书立即商议反驳,针锋相对,批判那张大字报是对钱先生的栽赃陷害,并由杨绛将那张小字报亲自贴到了学部的大院里,若没有这一张小字报,钱锺书后来可能就没有那么顺利过关了吧。对此,杨绛先生在《干校六记》中也曾有过简要的记述。在长篇散文《干校六记》中,杨绛记述了她与钱锺书在干校时共度艰难的点滴,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一次雪夜,杨从干校送钱回宿舍,而自己一个人在返途中几乎迷路,读来实在感人。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忽然想到了与钱锺书同样著名的现代作家沈从文。这位因娶了名门闺秀张兆和而感觉自己是“喝了一杯甜酒”的“乡下人”,却没有钱锺书幸运。同样是一个纯粹的中国文人,张兆和就无法如杨绛那样真正理解作为一个纯粹书生的丈夫。张兆和在沈从文过世七年后,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

我曾写文章将中国那些有名的文人伴侣分为三类。她们或者终生生活在自己亲人的身影中,诸如许广平和张兆和;或者自强自立,才华出众,甚至让对方感到暗淡,典型的如萧红和丁玲;还有一种就是齐头并进,互为知音,杨绛就是。

与钱锺书的瞩目成就相比,杨绛在文学上的造诣同样令人赞叹,她在创作、翻译和文论上的成就,并不让人感到在钱锺书面前显得暗淡和不够分量。他们两人的创作与研究成就,可谓是各有千秋,甚至常常可以互为补充。在钱锺书这样的文学大师面前,杨绛既表现出一位同行者的自尊与大度,又表现出作为亲人的理解与推崇。更为难得的是,杨绛能够将这种独特的关系处理得那么高贵、巧妙而优美。正是因为如此,有人甚至将这对夫妻称之为“天作之合”,此言不虚也。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