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爱,沉入回忆——读杨绛《我们仨》
昨天拿到这本新书。看着封面,就先楞了。封面很素,有钱瑗手书的“MOM 。POP。圆O”三个词,字迹微微有些发抖。意思,是爸爸、妈妈和圆圆,是一个家。是因为爱而聚集在一起的“我们仨”。
家庭这个普通到极点的词语在杨绛这里,代表着一种生活状态。有家庭的状态是稳定的,就像大家熟知的那个比喻,一个家就像一个三角形,三个成员就像三条边,有这三边围住,就是一个封闭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可以找到很多大千世界寻觅久之而不得的温馨和安定。可是遗憾的是,钱瑗和钱锺书先后离杨绛先生而去,这个三角形,一下子只剩了一条孤零零的边。什么都围不住了,一切都要自己承担了,起初,杨先生悲痛之情不能自已。 我注意到,在“我们俩老了”和“我们仨失散了”两部分里,杨先生的梦,都是与一个情境有关,——行路。这里总给人一种人生如行路般漫长而艰难的暗示。杨绛在《干校六记》里谈及她与钱锺书分开劳动改造,那样错舛的日子都过来了,按说这路该是走得顺了,谁知道却是走上了一条漫无尽头的“古驿道”,一条向死而生的道路。钱先生衰老了,钱瑗这个杨先生自称平生唯一杰作的女儿也先母亲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岁月对于老人而言,是增了一分便少了一分……
然而驿道上风沙满天,杨先生却依然坚强地走着。因为有爱。
“我一个人回忆我们仨”,在全书最长的一个部分里,少见失去的悲痛,用最平实的口气回忆过去。杨先生的文字一向波澜不惊,即使是写到最艰难的日子,文革时钱瑗离开父母的串联,后来多年居于斗室的不便,钱先生严重的哮喘……那枝笔行走的姿势始终如此舒缓。而只有这样举重若轻的笔,才写得出岁月紧一脚慢一脚的步履声中,一个家庭的温情留下的深深浅浅的积淀。
爱就是这样被慢慢渲染出来的。学者的家庭一向给人以严谨高深的感觉,而这仨都是在各自领域里卓有建树的人,他们的家会比别家少些活泼与和谐吗?我一直带着这个问题在阅读。读罢全书,我流泪了,也找到了答案:爱,是没有区别的。世上不能解得钱先生、杨先生学问的人不知凡几,但一定有许多人能解得这家庭之爱,因为我们各自,也都有我们各自的家庭,大家对这个三角形之内的空间,都是熟悉到了极点的。杨绛笔下钱基博老先生对钱瑗才华的欣赏,总让我想起当年老爷爷教我读诗时昏黄的眼角流露出的一丝微笑;书的彩页上有钱瑗为父亲画的几幅素描,画老先生没戴假牙,很是“丑化”先生,完全女儿跟父亲“捣蛋”的情趣。这个时候,谁还想着《谈艺录》,想着《裴多》?至少我想着的是我懂得了这种回忆的真谛。杨先生九二高龄,独自回忆甜蜜的时光,按说总不免大感孓然一身的落寂凄凉,可是我却更加感受到一种平和淡定,看透了生离死别之后,反而通过对往昔的重温更加感念自己家人共处时的美好。而有这样的美好在,就不枉了此生的一切坎坷艰难了。但是,能有这样境界的人,必是经历过大苦痛的。前两部分中对女儿病痛的无奈与揪心,对丈夫衰老的恐惧和不舍,全部是一个人的内心由脆弱到坚强,在那条“驿道”上挣扎走过的足印。
今天的“我们仨”只剩下了一个人,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的确。作为这仨人之中的一员,她永远都不是学者、散文家杨绛,而只是在经历过丧夫丧女的悲痛后,慢慢冷静下来,慢慢沉入温馨回忆的那个平凡女子。而我们,只需要带着爱去阅读,就也同样能沉入回忆,就一定站在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身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