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莫言:即使读者曲解我 我也尊重

2012年12月10日 10:44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师文静

原标题:即使曲解我,我也尊重你

  ◥莫言在朗读自己的作品。  师文静 摄

◥莫言在朗读自己的作品。师文静摄

本报特派记者 师文静

瑞典当地时间9日14点,诺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与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记者提前一个半小时到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报告厅时,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近2000人的大厅,座无虚席。活动中,莫言与瑞典演员约翰·拉巴乌斯共同朗读了自己的《狼》《生死疲劳》等作品,并回答了与文学创作相关的问题。

莫言在现场

朗读小说《狼》

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读者见面会以朗读小说开始。记者发现,细致的莫言并没有随便拿一张纸朗读自己的作品,而是专门手持一本旧版的《上海文学》。第一次朗读,莫言选择了自己小说《狼》的片段,莫言轻松的、声情并茂的朗读不时引来观众的笑声。而莫言略带山东口音的朗读,引来观众席上山东籍留学生亲切的小声欢呼。

由于瑞典演员约翰·拉巴乌斯用瑞典语朗读的表情夸张,手舞足蹈活像话剧表演,起先坐着朗读的莫言在第一个回合结束后决定也站起来朗读。莫言不失幽默地说,“我也站起来朗读,但是即便我站起来我也不如他读得好。”此言一出,现场引起一片笑声,活动的气氛活跃很多。

在活动中,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院长、汉学家罗德弼在发言中对莫言的作品评价很高。他称,莫言早就认识到一个作家需要有一块自己的地方,所以莫言很早就想到要尽快逃离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影响,因为他们像火炉,而莫言自己是冰块,距离大师太近,自己容易被蒸发。在这样的理念下,莫言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声音。

在人性上没有发现

不能称为作家

在随后与读者的互动中,当提问者问他对于写作的认识时,莫言称,作家的写作是非常丰富的话题,每个作家都通过作品来探讨什么,最终所有的作家探讨的是人性。如果作家在人性方面没自己的发现,他的作家称号是值得怀疑的。“人性很复杂,一代一代作家探讨,至今没有探讨清楚,所以还要继续探讨下去。”

而对于读者与作家的关系,莫言称,有的读者会看到故事,有的会看到思想。作为作家,应该对所有的读者表示尊重,即便读者曲解了他的作品,他也要尊重。“越是优秀的作品,越可能被人曲解。只有主题特别明确的特别简单的小说才不会被人误解。”莫言称,每个人都在解释《红楼梦》,越解释越糊涂。

“所以我想高明的小说家,会把自己的思想高明地藏在故事里,会把主要的故事放在人物上,让人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所有的小说充满矛盾、充满悖论。以后继续努力写出更多这样的充满茅盾的小说。”莫言称,他自己对读者非常理解,没有任何要求。“只要读我的书,就是我的好朋友。”

严肃文学

年年都掀高潮

莫言的小说多关注历史,对于这个问题,莫言称,我们就活在历史当中,所谓的现实马上就会变成历史,任何现实问题都是历史问题的延续,无论多么遥远的历史都包括现代性。所以在写小说的时候,写着写着就会忘记自己写的是历史还是现实。后来我就知道我的小说,既有历史又有现实,是现实和历史的融合。

对于中国严肃文学的走向问题,莫言称,对严肃文学感兴趣的很少,正是严肃文学的价值所在。中国有句老话,“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这就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现代文化生活越来越多样化,剧场在演戏,网络上在争论,影院在放电影,很多人有更多的方式来消磨自己的时间,没有任何理由要求所有人都来看我们的文学。“但是,我相信严肃文学的读者,永远不会减少到让作家没有兴趣写作的程度。而且最近以来,我感觉到很兴奋,我得了奖之后,中国读我书的人一下子多了很多,我很高兴。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得了诺奖,中国的出版商就会迅速翻译其作品。哪怕这个作家对中国很反感,中国读者依然会对他们的书进行非常客观的评价。文学年年都在掀高潮。”

本报斯德哥尔摩12月9日电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莫言 读者见面会 作家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