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独家】学者陈子善说黄裳:文章锦绣 不善言谈

2012年09月06日 12:10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徐鹏远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陈子善

凤凰网文化讯 著名散文家、藏书家黄裳先生2012年9月5日在上海瑞金医院离世,享年93岁。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学者陈子善在接受凤凰网文化独家连线时说,黄老是心肾衰竭,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走得很平静,没什么痛苦。陈子善表示黄先生的文化品位非常高,对人、对事、对书、对近现代文化变迁都有自己的看法,应该得到更充分、更全面的评价,他永远是活在读者心中的。以下为对话实录(连线人:徐鹏远):

他走得很平静,没什么痛苦

凤凰网文化:昨天晚上您的微博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发布了黄先生过世的消息,您具体是什么时刻得知的?

陈子善:傍晚的时候,黄先生刚刚去世几分钟我就知道了。因为就在昨天上午我还给他的女儿打过电话,所以黄先生一走,他女儿马上就打电话通知了我。

凤凰网文化:黄先生去世时都有谁在身边?老人留下什么话没有?

陈子善:家属都在身边。至于留下什么话没有,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不过老人是心肾衰竭,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应该说走得很平静,没什么痛苦。

凤凰网文化:老人的后事如何安排?

陈子善: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一切从简。我想这也符合老人自己的意愿,他对生死看得很透。

凤凰网文化:老人家平时身体如何?

陈子善:一直很硬朗,五六月份的时候还在发表文章呢。不过年纪毕竟大了,身体衰弱,免疫功能什么都差了。但我一直以为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甚至是很长,因为黄先生八月份还在接待客人。

他是个对生活、对现实多有看法的人

凤凰网文化:您和黄先生初识于何时?

陈子善:那是三十多年前了。但是我已经记不清是怎么认识的了,就是具体的我已经想不起来了。不过先生喜欢鲁迅、喜欢周作人,那我又要研究这个,所以找先生请教问题这个是很正常的。

凤凰网文化:在您的印象中,黄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陈子善:首先,黄先生是一个作家,他对自己的写作非常慎重。其次,他的文化品位非常高,对人、对事、对书、对近现代文化变迁都有自己的看法。另外,黄先生还很注重细节。我记得有一次我去找他,他拿出一本老书来就跟我说以前的装帧如何如何,如何精致,现在的书做得怎么怎么粗糙。

还有一个就是他不太善于讲话。陈村有过八个字评价黄先生:“沉默寡言,文章锦绣。”我觉得后半句说得没错,不过前半句只能说是跟不熟悉的人,如果你跟他聊感兴趣的话题他会和你讨论的。至于没什么价值、他不感兴趣的一般就跟你笑一笑就过去了。因为他经历过那么多人和事,大风大浪的,很多事情看得很淡。

黄先生其实还是一个对生活、对现实多有看法的人。

他看足球非常入迷

凤凰网文化:黄先生喜欢藏书,您说一说吧。

陈子善:确实,他非常喜欢书,也很懂。你知道我们一般藏书的人都收藏宋元刻本,宋元刻本是非常珍贵的。但是黄先生他是工薪阶层,他就是靠稿费啊什么的,所以他注重的是明清刻本,包括残本他也收,以前残本基本都没有人收的,但他说残本中可以看出历史、可以去考证它为什么不完整。就是说他连残本都能找出价值来,眼光非常独到。

那我自己读他的书都受到很大启发。虽然他自己说跟郑振铎先生他们的收藏没法比,但是我认为他在藏书界、藏书史上还是起到重要作用的。

凤凰网文化:那除了藏书,先生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爱好和有趣的地方?

陈子善:他很喜欢足球的,你知道一般老人看足球还看得那么入迷的很少见。有一次我去他家,是个下午,他正在看一场比赛,是重播,外国的比赛,我也不知道是哪两个队。他正看着,然后见我来了,就招呼了一声:“你先坐,我看完了再谈。”很入迷的。

对他的关注,学术界缺位读者在位

凤凰网文化:您怎么评价老人的文学价值?虽然像钱钟书先生也说过读黄裳的文章使人眼明,但是其实我们的文学史并不怎么提及先生。

陈子善:对,我一直在说这个事情,黄先生是应该得到更充分、更全面的评价的,我们的文学史总是把他忽略、省略或者一笔带过,这是非常奇怪的。黄先生四十年代就开始写作,虽然他当过报人、做过其他事情,可他给自己的定位从来就是散文家。唐弢先生说过黄裳是文体家,可是没有具体说明。

我认为,黄先生不管是游记,还是怀念人物都写得非常好。他写巴金、写吴晗,这些都是精品。要知道钱(钟书)先生眼界很高,一般人他看不上的,但是他很欣赏黄先生,这不是恭维,恭维一次两次还可以,不能次次都是恭维。包括写事情,写古代人物考证、古籍版本考证都是很(好)。题跋,他自己也收藏了很多。还有杂文,黄先生也是有金刚怒目的一面的。京剧、戏剧评论,黄先生很喜欢京剧,他也写过很多京剧的评论。面还是非常广的。

但是我们的学术界在这里是缺位的,反而是读者在位,读者很认可、很喜欢黄先生的文章。所以黄先生是活在读者心中的。

我在八十年代给他组织过一次散文的研讨会。我觉得他是继承了文学传统的,继承了鲁迅的传统,包括巴金讲真话的传统。

凤凰网文化:那您作为文学研究者,从语言角度怎么看黄先生的文字?

陈子善:语言的话,黄先生很干净,不拖泥带水。他把古代散文的长处都吸收进来,他古典诗词写得非常好,虽然很少写,这个在现在还是不多见的。我们现在总说国学,黄先生真正是有国学根底的,但他是往前看的,他觉得在现代还是应该写白话,但是要吸收文言。所以你看他的作品,他也研究明代小品,他是很有天分的,书读得多,文章也写得好,无论长的--他在八十年代写过几篇长篇散文,还是短的,都能融会贯通。

巴金曾保护他免受政治打击

凤凰网文化:您刚才也说到黄先生做过报人,那从新闻史的角度该怎么评价黄先生?

陈子善:新闻,黄先生是报人,但他不是做一般的报道,他是写深度报道的,人物、事件特写。而且他在解放以后提出过一个引起广泛讨论的问题,就是解放了还要不要写杂文,要不要批评鞭挞那些不好的东西,这个在当时是引起关注的。那巴金先生保护了他,他自己也知道巴金先生保护他,不然在那个年代,他这个话是会(惹祸上身)。黄先生作为一个报人,有他的敏感度。你比如说周作人在老虎桥监狱,那他觉得这个应该采,他就去了老虎桥,他觉得周作人在抗战时的事还是有它的价值的,再比如说采访梅兰芳,这是有新闻记者的眼光在(看文化)。

送给他的最后一本书是施蛰存散文集

凤凰网文化:我们知道黄裳先生和施蛰存先生也有非常好的私交,不知道您知不知道他们交往的一些事情?

陈子善,我知道的就是,施先生对“词学”特别有造诣,从唐后期到宋再到明清,他八十年代创办了《词学》,不定期出版,一直到今天都还在出版。黄先生也喜欢词学的,很喜欢施先生的《词学》。我是给他收集《词学》的,以前都是施先生送给他,施先生去世以后就是我给他收集。他也非常喜欢施先生的文章,施先生的散文集是我送给他的最后一本书。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陈子善 凤凰网文化 言谈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