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谁家?

2013年09月15日 13:41
来源:羊城晚报

□本版撰文 羊城晚报记者 何晶 实习生 祈斯韵

尽管距10月公布诺贝尔文学奖最终结果还有一个月左右时间,近日英国博彩公司Ladbrokes已经公布了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赔率,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以赔率1赔3再次成为最大热门。而在去年,Ladbrokes的赔率榜上位列第一的也是村上春树,莫言排在第二。

博彩公司Ladbrokes自1985年进军这一领域,曾三次猜中诺奖文学奖得主。2011年诺奖文学奖公布前夕,瑞典某博彩网站突然将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默的赔率从1赔13压低到不足1赔2,最后果然是他获奖,此事引起瑞典肃贪检察官进行侦办,但最终以查无实证结案。近年来博彩公司猜测的诺奖得主有时准得惊人,因此,本届诺奖赔率消息一出,大家又开始玩起大竞猜。

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都是多种因素的较量:国籍、种族、语种、性别、政治倾向、创作题材,甚至作者年龄都可以成为决定性的筹码。随着颁奖日期的临近,博彩公司的赔率榜单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文学奖也总要等到颁奖前夕才会确定颁奖日期,究竟2013年诺奖桂冠花落谁家,还需等待瑞典文学院的最后消息。

亚洲作家获奖几率小

根据博彩公司Ladbrokes提供的2013诺贝尔文学奖榜单,排在越前的作者赔率越低,也就意味着博彩公司认为其斩获诺奖的几率越大。目前看来,排在该榜单的作者按顺序依次是:村上春树(Haruki Murakami)(日本)、乔伊斯·卡洛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美国)、彼得·纳达斯(Peter Nadas)(匈牙利)、高银(Ko Un)(韩国)、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加拿大)、阿多尼斯(Adonis)(叙利亚/黎巴嫩)、阿西娅·杰巴尔(Assia Djebar)(阿尔及利亚)、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美)、阿摩司·奥兹(Amos Oz)(以色列)、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美)、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捷克/法国)。

此外,在该榜单上,中国诗人北岛也位列其中,但排名靠后,赔率为1赔100。相同赔率上榜的还有法籍华人作家、导演戴思杰,他曾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编并执导影片《巴尔扎克与小裁缝》。

根据往届经验,诺奖连续两年颁给同一国家的作家的可能性几近于零,因此,北岛今年获诺奖的几率微乎其微,尽管早在1996年以前他就曾多次进入终审名单,甚至有网友调侃称,北岛是诺奖“资深酱油党”。

考虑到诺贝尔文学奖受到“文学地缘”等诸多客观因素影响,亚洲作家连续获奖的几率也不大。村上春树已连续几年排在诺贝尔文学奖预测名单榜首,但年年与诺奖无缘,尽管目前暂居赔率榜首,但不到最后一刻,谁也说不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美国作家成最大热门

在这份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单上,前十名里有三位美国作家,分别是乔伊斯·卡洛尔·欧茨、菲利普·罗斯、托马斯·品钦。有英国媒体分析,今年诺奖或将进入“美国年”,因为自1993年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获该奖项以来,美国作家已经近20年没有拿下诺奖了。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根据诺奖往年规律,今年英语作家拿奖的概率大,而女性作家大约是3到4年拿一次奖,也就是说,今年可能是用英语写作的女作家能获诺奖。

有传言称,值得注意的是欧茨已有部分作品被翻译推介到瑞典,在瑞典具有广泛的认知度和知名度,这或许是让她成为热门选手的重要原因。不过,据博彩公司工作人员透露,对于单个作家来说,作品是否被翻译为瑞典语并不关键,对他们构成影响的是这位作家作品被翻译成多少种语言,他们会尽可能参考能提供相关信息的媒体,比如《The Times》,《The Daily Telegraph》等。

另外,评论家止庵曾表达过一个观点,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确认文学成就”,一些德高望重的作家虽然新作不多,但早前的作品已经奠定了其文学地位,需要用诺奖来确认这一地位。如果今年真由美国作家拿下诺奖,上述三位美国作家可能性都很大,他们都出生于1930年代,都在某一文学流派中独占一席,并且也已经多次成为诺奖热门人选。

1热门

人选

村上春树

作品体现诺奖标准

——村上春树作品翻译者林少华专访

没有“高墙”了怎么办

羊城晚报:如果村上春树能拿诺奖,您认为他的独一无二之处在哪里?

林少华:是不是“独一无二之处”我不敢断定,不过假如村上获奖,理由很可能在于他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作为诺奖审美标准的“理想主义倾向”。如他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村上语)特定阶段的社会风貌和生态所做的个案进击式的扫描;他追问人类走向及其终极价值时表现的超我精神;他审视日本“国家暴力性”和暴力源头时表现出的不妥协的战斗姿态和人文知识分子的担当意识;他通过传达现代都市人的失落感、疏离感、孤独感对人生领域进行的诗意开拓,以及别开生面的语言风格,等等。

羊城晚报:有观点认为,村上春树的作品过于通俗,不在诺奖评委的趣味之内,您怎么看?

林少华:我认为村上作品并不那么通俗,至少不是一般意义的通俗文学,而是具有智性和审美追求的严肃文学或“纯文学”。或者莫如说,村上文学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通俗部分,但其内涵并不通俗,更不低俗、媚俗。

羊城晚报:现在村上春树在日本的接受程度如何?他属于大众文学吗?

林少华:村上在日本是最受欢迎和推崇的作家之一,尤其深受女性读者的追捧。其作品动辄上百万册以至数百万册的销量足可证明这一点。

羊城晚报:为什么村上春树在中国会拥有这么多读者粉丝?

林少华:有调查显示,中国年轻读者从村上作品中获得了看待和把握世界的另一种视角和方法,但不仅仅如此,他吸引中国读者还有其他东西,例如现代都市中人的虚无性、疏离性、孤独感和命运的不确定性,以及作品发掘的尊严、良知、悲悯、爱等超越时代、民族和国家的“人类性”。不过村上作品也含有某种负面因子,例如对理性、意义、价值和体制、秩序的解构或消解,更没有提供中国社会转型期所需要的现代核心价值观。说白了,它并没有回答“没有‘高墙’了怎么办”这个现实问题。冒着“老王头卖瓜自卖自夸”的风险强调一点,村上作品在中国如此持续性热销,也和翻译有关——较好的中文译本赋予了村上文学第二次生命。

关注历史追问暴力

羊城晚报:西方学界对村上春树的作品如何评价?

林少华:村上作品已被译为三十余种语言,涉及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第二次见村上时,我问他东西方读者阅读其作品的差异。他说差异很大,他说欧美读者主要关注作品的写法本身和后现代元素,亚洲读者的提问则倾向于日常性,接受方式更为自然。多说一句,欧美流行的不是《挪威的森林》,而是《寻羊冒险记》、《海边的卡夫卡》以及《奇鸟行状录》、《地下》。

羊城晚报:能否谈谈您和村上春树本人见面的情形?2003年及2008年,你们两次见面大概都谈了哪些内容?

林少华:2003年见面主要谈了四点:关于文学创作的原动力,关于孤独,关于中国,关于诺贝尔文学奖。村上表示诺奖“那东西政治味道极浓,不怎么合我的心意”。

第二次见面谈话中比较重要的是关于“东亚与村上春树”。我说我认为他对东亚近现代历史的热切关注和自省、对暴力的追问乃是村上文学的灵魂,村上说有人并不这么认为。他说历史认识问题很重要,而日本的青年不学习历史,所以他要在小说中提及历史,以便使大家懂得历史,并且也只有这样,东亚文化圈才会有共同基础,东亚国家才能形成伙伴关系。

羊城晚报:您怎么看他的新作《1Q84》?您个人比较喜欢他哪些作品?

林少华:我不认为《1Q84》是出版商所宣传的村上巅峰之作,日本也很少有这样的说法,如果一定要从村上作品中挑一部“巅峰之作”,我认为《奇鸟行状录》当之无愧,这也是我分外喜欢的巨著。此外比较喜欢的有《舞舞舞》、《海边的卡夫卡》、《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

羊城晚报:您怎么看待诺贝尔文学奖?很多人认为诺奖受到除文学外的诸多因素影响,包括国籍、种族、语种、性别、政治倾向等等,并不代表作家的文学水准,也错失了不少著名作家;但另一方面,每年大家还是非常看重这个奖项。您的看法是什么?

林少华:诺奖漏掉不少优秀作家固然是事实,任何奖项都不可能一网打尽,但恐怕不能说获奖的不代表那个时代的作家的文学水准。事实上,100多年来获奖的作家,绝大多数都是出类拔萃的作家。作为世界性文学奖项,目前还没有哪个比诺奖更有影响、更具权威性。

2热门

人选

欧茨

(Joyce Carol Oates)

达到一流作家分量

乔伊斯·卡洛尔·欧茨,1938年出生于纽约州的工人家庭,1960年毕业于锡拉丘兹大学,次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68至1978年在加拿大温索尔大学教英美文学,1978年后,她搬到新泽西普林斯顿,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文学创作。与此同时,她和丈夫一起经营一家小出版社,出版文学杂志《安大略评论》,直到她丈夫于2008年去世。

欧茨概括自己的一生就是写作和教学,从获奖情况以及名家评论看来,她的写作水平是得到肯定的。欧茨十分高产,作品在美国卖得不错,近些年,国外的版权代理每年都在给国内出版公司推荐她的新书。有学者认为,单从作品的深刻性来看,欧茨未必比得上福克纳这类作家,但从踏踏实实地反映社会,批评社会,观察人性的角度来看,她的作品质量和数量达到了一流作家的分量。

作品关注现实问题

欧茨始终关注美国的现实问题,写作题材多选择大众关心的话题,或许是这个原因,在严肃作家中,她有较多的受众,作品在美国卖得不错。在某个访谈里欧茨直言不讳地说,她在《我的妹妹,我的爱》中塑造的父亲角色,是右翼共和党的代表人物,说话浮夸,为人虚荣,跟时任美国总统布什有点像。

欧茨创作力极其旺盛,她从14岁开始写作,笔耕不辍,以多产而闻名。自处女作短篇小说集《北门畔》问世以来,迄今她已出版100余部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诗集、剧本和文学评论等。但是,她的高产也被人所诟病,认为这样匆忙写出来的作品会比较粗糙。上海九久读书人编辑,也即其作品《我的妹妹,我的爱》、《狂野之夜》中译本的责任编辑吴文娟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尽管欧茨非常高产,但她的作品质量一直很稳定,“她是地位非常重要的、不容忽视的美国作家,很勤奋,地位和创作实力也达到了一线作家水准。”

欧茨的很多小说都有真实依据,以《我的妹妹,我的爱》为例,这部长篇小说源自美国一起至今尚未告破的著名悬案,1996年圣诞节当天,一名六岁女孩在家中地下室惨遭强奸和杀害,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欧茨基于想象创作了这部小说,试图艺术地表现当时可能发生的一切。小说主人公的妹妹死在地下室,尽管他对当时发生的事情已经记不太清楚,但这件事成为他一生的困扰,他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无辜的,是否要为妹妹的死负一定责任。整部小说披着悬疑小说的外壳,“在这个长篇里还套了一个中篇,就是这个男主人公到了青春期的初恋故事,整个架构很完美。欧茨的写作讲求创新,至少在这部小说里,就有不少实验性元素”,吴文娟说。

善写人物心理及暴力

早在1980年12月,外国文学出版社就出版过欧茨的小说《奇境》中译本,但中国读者对她并不熟悉。近些年来,译介过来的欧茨小说越来越多,学界对欧茨的研究也在逐渐变得热门。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刘玉红正在翻译欧茨的《黑水》和《僵尸》,不久后即将出版问世。刘玉红的博士论文研究对象就是欧茨,她研究欧茨小说的“哥特现实主义”,她认为,小说中大量运用哥特小说的技巧,是为了服务其现实主义的创作目的,她关注生活中暴力的一面,揭露美国社会和文化的种种弊病,“既体现哥特小说对人性黑暗的关注,又忠于现实主义客观表现生活的创作原则。”

刘玉红说,暴力主题是欧茨小说中不容忽视的特点,她笔下的几类人物充分地展示了各种暴力,不仅有连环杀手,也有反过来又迫害别人的女性受害者,还有儿童暴力、家庭暴力,等等。另一方面,欧茨善于描写心理活动,她承接了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心理分析小说的脉络。

而在吴文娟看来,欧茨具备很好的讲故事能力,作为一名严肃作者,她善于从人性深处分析事件推进的内部逻辑,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也十分精准,“就算是离奇的案件或人物行为,到最后她总能精准地展现深层次的原因”。不过,欧茨在细节处的描写,对内心活动的深层分析,对于追求故事情节的一般读者而言,也许不一定能有足够的耐心。

3热门

人选

爱丽丝·门罗

(Alice Munro)

加拿大女作家门罗以短篇小说见长,今年82岁的她一生创作了11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类似故事集的长篇小说。1968年,加拿大女权运动正处于最高峰,那年她37岁,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舞》(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一炮而红,并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

门罗写的大部分是女人的故事,笔触虽朴素,却十分细腻地展现平淡生活的真实面貌,多涉及和生老病死相关的严肃主题。有评论将其称为“当代契诃夫”、“加拿大的契诃夫”。2009年,门罗获得布克国际奖,布克奖被认为是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

4热门

人选

阿多尼斯

(Adonis)

阿多尼斯是当代最杰出的阿拉伯诗人,1930年生于叙利亚,1956年移居黎巴嫩,开始文学生涯。1980年代起长期在欧美讲学、写作,现定居巴黎。他在世界诗坛享有盛誉,曾获得多个国际文学大奖。前不久,阿多尼斯在北京跟莫言进行了一场对谈。近年来他一直是诺奖得主的热门人选,但是2011年诺奖才颁给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今年不太可能又给诗人。

5热门

人选

菲利普·罗斯

(Philip Roth)

1933年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美国犹太裔作家之一。罗斯以短篇小说《再见,哥伦布》崛起,1998年凭《美国田园诗》获美国普利策文学奖,目前已拿下美国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学大奖。

电影《人性污点》由他2000年出版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2008年出品的电影《挽歌》也改编自他的小说《垂死的肉身》。虽然他是这几年诺奖的热门选手,但也有观点认为,罗斯的作品仍然不够厚重,还没达到夺下诺奖的级别。

6热门

人选

阿摩司·奥兹

(Amos Oz)

奥兹是当今以色列最重要的作家,希伯来语作家中诺奖呼声最高的一位。1939年出生于耶路撒冷,12岁那年母亲自杀,直接把他推向写作道路,《爱与黑暗的故事》就是从孩子的视角讲述父亲与母亲的故事,讲述一个犹太家族的历史与民族叙事。家庭是他写作的核心主题,他说,“家庭是宇宙间最为神秘的细胞。它包含着一切的因果、矛盾、争斗、爱欲、悖论和悲喜。”已故以色列文学批评家谢克德教授认为,奥兹对现代希伯来文学的一大贡献在于充满诗意与张力的语言。

7热门

人选

米兰·昆德拉

(Milan Kundera)

中国读者对捷克小说家昆德拉不会陌生,1967年他的首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连印三版,每次都在几天内售罄,从此奠定了他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移居法国后,他很快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不朽》等都是先在法国走红,再引起世界文坛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8热门

人选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Margaret Atwood)

近半个世纪以来,阿特伍德获奖无数,素有“加拿大文学女王”之称。她19岁发表自己的第一首诗作,她的诗歌有着女性独有的细腻,富有深刻的洞察力。1969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可以吃的女人》,随后频频获奖。长篇小说《女仆的故事》、《猫眼》、《别名格雷斯》曾三次获得布克奖提名,第十部小说《盲刺客》终于为她摘得这项桂冠。阿特伍德算是多产作家,已发表的小说、诗歌、文学评论三十余部。

9热门

人选

伊斯梅尔·卡达莱

(Ismail Kadare)

阿尔巴尼亚作家卡达莱,目前定居法国,用法文写作小说和诗歌。他的不少作品隐射讽刺和批判专制社会,有些作品出版后曾一度遭禁。《亡军的将领》、《破碎的四月》、《梦幻宫殿》、《谁带回了杜伦迪娜》、《错宴》等作品已有中译本。2005年,他从加西亚·马尔克斯、君特·格拉斯、大江健三郎这几位诺奖得主中脱颖而出,获得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近几年他一直位列诺奖赔率榜前位。

何晶、祈斯韵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