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鹰白烨赞莫言反应机敏 有文人的的高傲
中新网10月26日电 莫言获奖引发的热潮仍未消退。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26日表示,莫言在作家当中是很质朴的人,反应之机敏是少有的。他获奖后淡定、低调,甚至那种“自己无非是比其他作家更幸运”的姿态,既是很聪明的表现,也是很质朴的表现。白烨称,莫言骨子里有文人的、知识分子的孤傲和高傲,总体上看,是“质朴外衣包装的高傲灵魂”。
著名文学评论家梁鸿鹰、白烨26日做客中新网《新闻大家谈》,解读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当代中国文学发展的意义。
谈莫言获诺贝尔奖:提振中国文学士气
白烨曾经认为,中国作家就别想获诺贝尔文学奖。在证实莫言获奖后,白烨感觉太惊喜太意外了。
梁鸿鹰也同样表达了高兴的心情。“也有点意外,但主要是高兴,挺受鼓舞的。”梁鸿鹰表示,中国是一个文学传统很深厚的一个国家,近年来中国作家的创作状态也非常好。莫言获奖,提振了中国文学的士气,非常好。
专家:莫言水平超过前几位诺奖得主 为诺奖增光
白烨曾认为,中国作家10年内别想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此次获奖,说明诺奖没有忽视中国,从此我对诺奖有好感了。”他这样说。
白烨认为,不能说莫言得诺奖,是莫言很大荣耀,其实也是诺奖把奖给了莫言之后,给诺奖也增光。从前觉得诺贝尔文学奖看中国的眼镜是有色的,现在有色的“色”拿掉了。
谈莫言作品:写人性的思考 语言粗粝豪放
白烨表示,莫言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写性人性的思考,语言不精雕细琢,但粗粝豪放。他的作品比如《红高粱》、《蛙》,都是突出反映人性的,而不是其他作家通常反映的社会性。从手法上来讲,莫言的语言很多人有意见,说不细致,不精雕细刻,不精致。其语言特点就是粗粝、奔放,是豪气、雄性的各种结合,他用很独特的披头散发、不加修饰的语言表达一种很丰沛的感觉。
白烨指出,莫言文学艺术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很多借鉴。他借鉴了传统的《聊斋》的写法、戏曲的写法、说书的写法等,另外加上美国的手法、日本的手法、拉美的手法,他把它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手法。
梁鸿鹰认为,莫言的文学艺术有三个特点。一是人性,二是原创力,第三是幻想力。
专家称乡土文学面临很大困境
莫言小说很大的一个特点是浓厚的乡土气息。两位评论家当天也就当下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白烨表示,三十年来乡土不断在变化,真实的乡土已经不是以前那种田园风光、自然式的乡土。但很多作家对城镇化的乡土没有经验。当下面临的困境是,如何把新的乡土现实状况写出来,对当下的现实做一个反映。
梁鸿鹰认为,现在写乡土文学的主流是50后,70后、80后作家并没有乡村生活的背景,在未来,乡土小说可能会被当做一个写历史题材、家族题材的背景。将来乡土小说到底怎么走还得慢慢看,像以前那种状况的品质的乡土小说,可能会越来越少。
生活中莫言反应机敏 被赞"质朴外衣下的高傲灵魂"
生活中的莫言是怎样的一个人?白烨表示,莫言在作家当中是很质朴的人,因为他始终保持着底层的、农民出身的精神。他很聪明,反应之机敏是作家少有的,平时他并不是很显露。这次获奖之后,莫言的谈话、表现都非常得体,“你会觉着没有比他再得体的了”。他那种淡定、低调,甚至那种“自己无非是比其他作家更幸运”的姿态,既是很聪明的表现,也是很质朴的表现。
白烨表示,莫言跟其他作家比,从表面上看不出来有什么规整性,但是他骨子里还是有一种文人的、知识分子的孤傲和高傲,那种东西平时不大看得出来的。总体上看,莫言具有“质朴外衣包装的高傲灵魂”。
梁鸿鹰表示,自己跟莫言接触不太多,他本人的印象跟他的作品给自己的印象反差非常大。他本人的印象很质朴,但是他的作品非常磅礴。
莫言进教材作品被指最合适 专家建议增强文学教育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可能要进入高中教材选修课本。梁鸿鹰对此表示,“莫言是完全有资格的。”
他表示,当很多人把民族的因素好像越来越看淡的时候,把诺贝尔文学奖给莫言,说明中国化的东西、乡土的东西、本土的东西,在当今世界上实际上是越来越突出的,“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文学教育当中应该多考虑这些因素,根据一些问题进行设计是很必要的”。
当被问及哪部莫言作品最适合进入教材,白烨表示,最值得进的就是《透明的红萝卜》。它是个儿童作品,写的是成长过程中一个孩子对爱情的幻想,跟通常的儿童作品相比 有点出格,但是比较适合青少年读,“我觉得今天的孩子能够理解稍微复杂的儿童文学”。
梁鸿鹰还说:“实际上我有一个观点,实际上我们对英语强调得比汉语还要多,这个倒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我们国家的语言和文学很重要,开书法课、开中国语言的必修课是非常重要,培养你自己的民族精神。如果亲近了这个国家的民族和文学,你才会爱这个国家。”他说。
在他看来,“我们在国民教育中文学所占的分量,当代作家所占的文学分量应该提升”。
评论家谈“莫言热”:不要变成炒新闻、趁机赚钱
谈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起的“莫言热”时,白烨表示,我们要通过莫言获奖,把文学好好提升一下,而不是变成炒新闻、趁机赚钱。
梁鸿鹰表示,文学界人士普遍认为,不要过度消费莫言,要很快回归正常,反思当今的文学、作家、评论家、组织工作者、研究者,甚至包括中小学、高等学校的教育,看到我们的差距在哪儿。
相关专题: 莫言获2012诺贝尔文学奖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