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莫言, 请少点莫名的方式
“莫言反对家乡政府修缮其旧居,称劳民伤财”。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在密不透风的众多凑趣式新闻中,这是一条让人眼前一亮的消息。
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对一个取得某种巨大成就的人致以集体礼赞,而不管礼赞的频率有多高,礼赞的方式多么别扭。刚从奥运会归来的冠军们,其收获的层层加码的各种精神和物质奖励,之所以让公众反感,其原因盖在于此。在莫言身上所发生者,不过证明即使是在相对高雅点的文学领域,某些人仍然遵循着他们习惯的思维方式,而且几乎可以断言,打算为莫言修缮旧居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头而已,烈火烹油花团锦簇的大戏还没有正式开演呢。
而在莫言那一面,他本人明确反对动用公帑修缮旧居,证明了他的清醒。尤为难得的是,莫言90岁的父亲与儿子的观点一致,他对媒体表示,莫言“是从高粱地里走出去的人,通过自己的辛苦写作成名了。去年不同意修缮,今年拿了奖,同样不会同意。那样太张扬了,做人要低调。”这番话里实际透露了莫言反对修缮旧居的两大理由,不愿张扬只是其中之一,“通过自己的辛苦写作成名”的表述则意味深长:莫言之有今天,是苦中奋斗出来的,如今功成名就,不需要莫名的锦上添花。
从根本上说,写作就是一个人的事情,莫言获奖,旁人可以分享莫言的喜悦,但既然无法承担其创作时的种种付出,那么其成功后获得的那份沉甸甸的荣誉理应归于他个人。莫言老父的上述话语与文学理论不是暗合吗?斯人而有斯子,又岂偶然哉?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莫言及其家人的表态。有人认为,很多大作家都有故居旧居之类,莫言旧居修缮后可以为故乡增加知名度和旅游收入,既是好事,莫言如果要回报家乡就不该拒绝。此论似是而非,世上哪有一个健在的作家就把旧居拿来供游人欣赏凭吊的?出生于山东高密的莫言笔下营构了一个名叫“高密东北乡”的文学乌托邦,“高密”这个地方得以名闻遐迩,并将永垂文学史册,如果要讲回报,什么样的回报比之更大?退一步论,即使真要修缮旧居,现在的莫言也不差钱,犯得着政府官员出来瞎操心吗?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肯定是当代文学文化史上的大事,某些官员们想表示一下心意合情合理,但是最好还是换一种方式。对文学文化来说,让人舒服且有益来者的方式其实并不缺乏,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功夫下在更加尊重文学创作的规律上,在疯狂逐利的氛围中坚持给文化留一片净土,这样的祝贺方式,莫言还会拒绝否?
相关专题: 莫言获2012诺贝尔文学奖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