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祝贺莫言, 请少点莫名的方式

2012年10月16日 07:30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黄波

“莫言反对家乡政府修缮其旧居,称劳民伤财”。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在密不透风的众多凑趣式新闻中,这是一条让人眼前一亮的消息。

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对一个取得某种巨大成就的人致以集体礼赞,而不管礼赞的频率有多高,礼赞的方式多么别扭。刚从奥运会归来的冠军们,其收获的层层加码的各种精神和物质奖励,之所以让公众反感,其原因盖在于此。在莫言身上所发生者,不过证明即使是在相对高雅点的文学领域,某些人仍然遵循着他们习惯的思维方式,而且几乎可以断言,打算为莫言修缮旧居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头而已,烈火烹油花团锦簇的大戏还没有正式开演呢。

而在莫言那一面,他本人明确反对动用公帑修缮旧居,证明了他的清醒。尤为难得的是,莫言90岁的父亲与儿子的观点一致,他对媒体表示,莫言“是从高粱地里走出去的人,通过自己的辛苦写作成名了。去年不同意修缮,今年拿了奖,同样不会同意。那样太张扬了,做人要低调。”这番话里实际透露了莫言反对修缮旧居的两大理由,不愿张扬只是其中之一,“通过自己的辛苦写作成名”的表述则意味深长:莫言之有今天,是苦中奋斗出来的,如今功成名就,不需要莫名的锦上添花。

从根本上说,写作就是一个人的事情,莫言获奖,旁人可以分享莫言的喜悦,但既然无法承担其创作时的种种付出,那么其成功后获得的那份沉甸甸的荣誉理应归于他个人。莫言老父的上述话语与文学理论不是暗合吗?斯人而有斯子,又岂偶然哉?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莫言及其家人的表态。有人认为,很多大作家都有故居旧居之类,莫言旧居修缮后可以为故乡增加知名度和旅游收入,既是好事,莫言如果要回报家乡就不该拒绝。此论似是而非,世上哪有一个健在的作家就把旧居拿来供游人欣赏凭吊的?出生于山东高密的莫言笔下营构了一个名叫“高密东北乡”的文学乌托邦,“高密”这个地方得以名闻遐迩,并将永垂文学史册,如果要讲回报,什么样的回报比之更大?退一步论,即使真要修缮旧居,现在的莫言也不差钱,犯得着政府官员出来瞎操心吗?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肯定是当代文学文化史上的大事,某些官员们想表示一下心意合情合理,但是最好还是换一种方式。对文学文化来说,让人舒服且有益来者的方式其实并不缺乏,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功夫下在更加尊重文学创作的规律上,在疯狂逐利的氛围中坚持给文化留一片净土,这样的祝贺方式,莫言还会拒绝否?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莫言 旧居 高密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