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新“八股”国文体例使得中国培养不出诺奖得主

诺贝尔奖章

从上古时的结绳记事至甲骨文、诗经、史记、唐诗宋词到四大名著等千古名篇,中文,在浩瀚的人类文明之海,曾灿如夏夜繁星。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的日子,成为了中国作家的阴霾。无怪钱学森老人在去世前,曾喟然长叹: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家?

中文,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

如今,在国力日益增强,中国已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时,我们不禁要问:

在多元文化的世界格局下,中国该如何在世界成为文化强国?

当季羡林老先生阖上双眼离开尘世时,是否已宣告中国正式进入“大师远去再无大师”的时代?

“四大名著”的辉煌由谁来延续?

中国,何日才能培养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几个沉甸甸的疑问指引我们回头把目光投向孩子和教育。自古以来,中文教育就以文字和文章的形式代代相传。曾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作文,如今已沦为应试的工具,成为中、高考众多科目750总分中的60分,早不复当年才子佳人必修课的荣光。

纵观法国近年的高考题《欲望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甚至《解释休谟的(道德原则研究)》,仅从以上题目就可以知道,尽管我们目前无法回答钱学森之问,但我们已经知道法国为什么能出那么多思想家。

再来看看我们的中、高考,要学生思考如何《提篮春光送妈妈》,要学生反思为什么《摔了一跤》……对比法国高考,我们似乎看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距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随着中国走出计划经济时代,作文教学似乎也形成了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基础的计划型作文教学体系。纵观学生的教育历程,从写人写事、写景状物、写说明议论,莫不是陷入了一种新“八股”的体例中。例如,写事的作文必须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状物作文必须是形状、颜色、结构、味道、品质、用途,学生的每次习作就好比是完成了一道数学题。对这类习作的评价,基本上也是按照这几大要点评分。客观评价这类作文,其优点是让孩子获得了基本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其缺点则是剥夺了孩子在文字深处应具备的一样不可或缺的东西——即个性思想。

在中国,一个接受常规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学习看图说话起,就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作文学习之路:老师费力教授,学生认真领悟,但结果又是什么呢?“怕”作文,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情况几乎是所有小学生的通病。翻开小学生的作文本,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学生的作文内容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假话、空话、套话连篇,语言贫乏,毫无文采。

根据阳光喔作文研究院一项长达15年(1992年-2007年)的科研课题—作文《帮卖煤人推车》的测试结果分析,全国11个省12737名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不等的学生中,有97.28%的孩子写出的作文都是同一类型的,作文内容大致如下:

“某年某月某日(交代时间)—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交代地点)—我看到一位卖煤人(交代人物)—他推着煤车上坡很吃力,我很同情他(介绍事件的起因)——于是,我决定帮他推车。推呀推,终于推上了坡(介绍事件的经过)—最后,卖煤人说:“小朋友,谢谢你”,我说"不用谢,Bye-bye!”(展示事件结果)。

测试作文中仅有的差异在于三、四年级的学生由于词语积累的缺乏,可能只用三言两语就将作文完成,而初二、初三的学生则能用上“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等一类词语,丰富推车的经过。

同样的课题还有很多,如作文《一只苹果》,孩子写这篇作文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状物作文的格式要求,接着,孩子就会按照老师的指导,从苹果来历、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开始写作。这类作文出现在单元作文练习中时,评语往往是“语句通顺”,也许还会被评为“甲”“甲+”。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这类作文在中高考及竞赛中一定不会取得好成绩,更不会作为优秀作品在报刊上发表出来。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满分60分,82%的考生得分在38~42分之间,全国其他城市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作文得分在55分以上的高分作文,不会超过总数的10%。

这就是当今作文教学面临的尴尬之处:学生作文缺乏个性思想,大多数学生按新“八股”体例写也挽回不了高考中作文丢掉的20分。基础教育的作文教学如此,又怎能要求照此方法培养出的人才,写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惊世之作呢?

所以,中文,究竟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要看我们的国文教育离国际语言教育的距离有多远。高度决定行动,民族的未来离不开孩子,中文文化精髓的传递与继承离不开教育。我们期待,更多的父母,能对孩子说一句:诺贝尔文学奖,由你笔下的每一篇作文起步!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文学奖 诺贝尔 国文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