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文化讯 2010年10月28日,在北京凤凰新媒体举行的第二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上,李南先生认为:电影票房和舞台表演艺术的票房,不能同日而语,也不是一回事。而且我认为科技将来再发达,仍然也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可以替代真人的表演艺术,真人的表演艺术会永远存在,一千年以后也会存在。
李南先生,保利文化艺术集团总经理兼中国爱乐乐团副团长
李南:我完全同意我们外国同行的看法,就是说票房一定不是一个绝对标准,这是肯定的,我也同意大家的看法,这也是共识。
电影票房和舞台表演艺术的票房,不能同日而语,也不是一回事。而且我认为科技将来再发达,仍然也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可以替代真人的表演艺术,真人的表演艺术会永远存在,一千年以后也会存在。这是我们,以及其他真正从事艺术的人心里,表演艺术的地位,今天我们在休息的时候,我们几位同事也在议论,包括这些做电影的,做电影技术的,做电影导演的,包括做电影演员的同行们,包括国外的,国内的,这些大的演员们,他们一提起舞台的表演艺术来说,他们还是觉得在心里面,这是他们最高的愿望,所以可见表演艺术的地位之高。我也同意他们的这种观点。
我想说说我们跟其它国家之间的不同,因为刚才我们上午在讨论的时候,德国同行和英国同行说到他们的政府对表演艺术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年到德国各个剧院考察,想用德国的例子说服我们的主管部门,就是说德国同行不在乎钱,他们可以把自己的艺术做到极致,用那么多的钱也没有人管他,他们都是认认真真在做自己的艺术,让艺术家用他们的资金给社会贡献自己的好作品,这在其它国家不是那么的主流。
但在中国有两种情况,一个是主流艺术,一个是娱乐艺术。我觉得考虑主流艺术,是我们所有这些艺术从业者们的责任,这一点我觉得必须的,就是说任何一个艺术行动,包括你的剧场,包括你的剧团,要做主流。如果你不是艺术团,只是一个民间舞蹈团,当然民间舞蹈团也不能说人家不是主流艺术,但我们的交响乐,我们的芭蕾舞,甚至一些正剧,或者是其它什么的艺术形式,只要是主流艺术都应该拿钱去做它,这样我们的艺术标准菜是高的。我们要尽量的摸高,让艺术标准能够达到我们自己的水平和想象力的标准。
但是娱乐艺术就一定要考虑票房,这是我们的经验。我刚才说我们一年要做三四千场演出,这里主流艺术当然是少的,我们要做,作为我们的经验来说,我赔钱也要做,不管是我自己原创的剧目也好,还是我去请国外最好的表演艺术团体进来也好。有时候我会算不过账来,我们请柏林爱乐来上海演出的成本就是1200万的人民币,一个剧场一千多座,能卖多少钱,就算加上一些赞助也不会达到这个成本。我是用娱乐艺术这个票房卖这些钱补主流艺术,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平衡,不然只看这个成本就没法演出。
我们刚才说到了文化,文化是一个最大的观念,这个观点在网上说也不太合适。真正的文化产业,这个说词太大,我们就是文艺,文化的包含量太大了。我们中国有古老的食文化、服饰文化,还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民族文化等东西,甚至还有一些其它的表演文化。我们真正要发展的弘扬的文化产业其实还是文化艺术产业,这个词不是我定义的。我想有一天我们能够把主流艺术和娱乐艺术,把好的主流艺术产业和娱乐产业把分开。我们听说了,在国外的同事们他们是这么做的,可是我们这个概念还不清楚。这个概念不清楚的时候,所有的赞助商,我们的赞助机制就不能建立,大家知道在中国搞赞助是很难很难的一件事,这个可能余隆先生他们做的最好,这是北京国际音乐节做的非常好。但是很多很多机构,包括我们这样的企业,因为我们是企业,我们所有的钱是没有政府投入的,我们也是在市场上去拿,就是说我们和所有的公司一样,不管是中国的民营公司也好,私营公司也好,我们都是同一个起跑线,是从市场上一张一张票卖回来的。但是就是这样的话,我们也很难拿到赞助,因为我们整个社会赞助机制不完善。
为什么不完善?是因为赞助商不知道我应该赞助什么,你得去不断地说服他,我不能要求所有企业都是有钱的,要让大机构、大企业的领导人,都非常有文化,说一提起歌剧来就能唱两句,一提起某个交响乐就能说两句,这个很难,这个在中国可能还要有一二十年的时间。怎么办?我觉得应该是这个社会去规范一个机制,在这个机制框架中间应该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说到这个问题,又说到中国演出的票房。目前来说,没有一个演出机构告诉我,中国的舞台表演的票房是好的,没有人告诉我,因为我们管理的这么多剧院,我们认识这么多的同行,所有人都说没有票房,偶尔有一场演出票房好得不得了,那就是一种特殊的现象,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应该就是大家掏钱,去买票,去消费文艺,消费文化,甚至消费娱乐,这个概念,目前在中国没有完全形成。以后还要有多少年才能把这个形成,就是说我们的票房是第一考虑的,只要我们票房算过账来,我们这个节目就可以安排可以创作或者可以演出,这种情况恐怕还要加以时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石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