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冯和年与他的运河情缘

2013年11月14日 05:5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冯和年(中)在展示运河系列作品

无锡是中国大运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无锡先民傍水而居,水街相依,构成了江南清秀的骨架,历经千年风霜的大运河在城市的血脉中生生不息,也孕育了江南独特的运河文化。冯和年正是出生在这样一个特定的人文环境,接受着运河文化的熏陶。他对运河有不解之缘,从小就在运河边吃运河水长大。六六届高中毕业的冯和年是原无锡县中学的高材生,由于“文革”的历史原因回乡当了一名“知青”。从工分拿85折的学徒农民到生产队管水员、绿萍专管员、农技员,后来被推选为生产队长。为了提高亩产,冯和年身先士卒,带领社员去城里拾垃圾,把船停靠在运河边的南长桥码头,一年有两个多月和社员一起住在船舱里,在乡下的那些年,他大多数的节假日是在城里拾垃圾掏大粪积肥中度过。有一年天气特别冷,连续下了11场雪,他还冒着雨雪在锡城的运河里罱了20天河泥。“冬施腊肥罱泥勤,罱泥老农手艺灵,小船破开河中水,罱网水底掏乌金。”冬末春初时节,旧时的农村,此刻大多数的农民一般都要会冬闲在家,只有部分人在罱河泥挑河泥,冬施腊肥。罱河泥需要猛劲加巧劲,在农村是一项顶级技术,冯和年是村里的罱河泥高手之一,生产队在他的带领下,粮食产量在大队里争得了第一。之后,他还先后当过文秘、基层干部、记者,经过商等。虽每项工作都干得风生水起,但他对书法艺术却有着深入骨髓的热爱。

一颗痴迷的心,一生执著地追求,一种全身心地投入,是献身艺术的最基本的条件。走进冯和年的书房,顿觉古风、雅韵、翰墨飘香。最显眼的是书桌后背墙上挂着大寨人宋立英赠送的毛泽东读书像,签有“艰苦奋斗、求索真理”字样。他的书法作品,藏露有方,枯润相映,字里行间透着一份睿智的气韵。冯和年说,他每天最喜欢的事就是坐在桌前,铺开纸,倒上墨,拿起毛笔写字。“我写字并不是为了求财争名,而是交朋友的一种方式,也是我获取快乐和灵感的源泉。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在时下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只要心不浮躁,就是成功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诚挚敦厚、豁达乐观、执著顽强是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是他一生的行动准则,也是他学书法的定力。这种定力在他灼灼的目光中,也在他洋溢自若的微笑里。

6年前冯和年退休了。退休的他并没有放弃爱好了一辈子的篆刻字画,而是报名到无锡老年大学继续深造,成为老年大学生的他,这时更加废寝忘食、见缝插针,每天伏案10多个小时。他的家住在阳山镇上,每次到老年大学上课需要几小时路程,数年来他从不迟到缺课。即使他发高烧住进医院,也会挂着吊瓶在病房里写字。当天的作业没完成,他会无心茶饭。寒冷的夜晚,灵感突发,他会放弃温暖的被窝悬笔挥毫。积累是漫长的、渐进的,而爆发则是短暂的、突进的。勤于积累总有爆发。这期间他又历时3年跨越8个省份,沿着红军长征足迹,从湖南韶山到井冈山、瑞金、长汀、遵义、重庆、四川,最终到达延安,在老年大学领导的支持下,在横云书院各位同道的帮助下,在书画系师生热情配合下,很快完成了1万米书画卷的征集工作。革命老区及全国近5000名百姓在他的书画长卷中留下印迹,其中有104岁的书法老人,最小的书写者只有4岁。

2013年初,冯和年以他对祖国、对中国大运河的热爱,由他牵头,由无锡市文联、无锡市老年大学书画研究会、无锡市诗词协会、无锡市楹联协会、江南书画院、横云书画院、无锡市老年书画研究会、江阴市书法家协会、“安阳抒怀”书画万米长卷筹委会共同发起“感恩运河,保护运河”的运河情缘诗词、楹联、书画、摄影特卷活动正式启动。活动通过100幅人文地理图片、100幅诗词、100副楹联、100幅图画向世人展示中国大运河的历史风貌及现状,呼唤人们感恩运河、关爱运河。这个倡议很快吸引了全国上千名诗词、书画、摄影、楹联爱好者,得到了无锡地区和全国各地的书画爱好者的积极响应。不少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也积极参与,更有90岁高龄的耄耋老者,也有小学生。

纵观120多副楹联,有上百副是学会会员精心创作的新楹联,其余是汇集了无锡各风景点亭台楼阁上的旧联,无论是新联或者旧联,都浓缩了古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如新联中:咏无锡古运河水弄堂的“水弄一条,舟横棹歇称鱼蟹;石街三里,埠挤桥喧兑酒茶”;咏古运河西水墩古戏台的“芳径依河,看楼上衣冠优孟,水边亭榭;古琴吟月,听宋时柳李曲词,元后京昆”;咏无锡运河旁米市的“何止绵延三里,舟车堪比长安市;已然接洽八方,仓廩仍沿古运河”。一幅作品一个景,一首诗词一片情,运河长卷中的每一个点无不表达笔者热爱运河、热爱家乡的一腔赤子情怀。欣赏这些作品,仿佛又一幅“清明上河图”重现在我们面前。古运河畔,梁溪人家尽枕河,古运河水见证了无锡3000多年来的文明史,也交织了无锡人浓厚淳朴的民风民俗。在这些楹联中,充分描绘了无锡古运河千百年文化遗存,令人回味无穷。蒋永东先生创作的楹联“天下运河缘,论早论长,京杭居首;江南无锡段,如诗如画,世界折腰”更为大气,把古运河和世界连接起来,为中国大运河申遗助威呐喊。

正如无锡市楹联协会会长袁宗翰在序文中所写:“邑人冯和年君,斥资劳心,奔走号呼,泼墨挥毫成万米长卷以咏华夏,且因运河于锡邑穿城傍街,别具风情,为世所瞩目,故冯君尤欲以运河特卷为大运河申遗鼓吹壮威……”谢谢冯和年为中国大运河申遗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祝愿这条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修建里程最长、纵贯中国南北,孕育着中国军事、经济、历史、传统文化的中国大运河,如愿早日登上世界文化遗产的最高殿堂。

(丁 一/文 陈荣娣/摄)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