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failed: 对底层苦难的诗意想象

2013年11月11日 14:41
来源:羊城晚报

鉴定对象:《有种》

上映日期:11月8日

文/韩浩月

经常路过京城繁华地带的商业楼,有的兴建完成不久,在旁边会有一些临时的棚户区,里面经常有或年老或年轻的北漂出入,时常对他们的生活有一些好奇,但一道道耸立起来的遮挡墙,把一个城市的一个区域,划分成两个世界。张元的新片《有种》,强行给这道墙开了一扇门,从门里往外涌动的,是城市缺失的原始青春气息和生命的悸动。

《有种》带给观众当年观看《北京杂种》时的熟悉气息,张元的这种反商业,其实是迎合了观众对他的期待。如果《有种》成了《失恋三十三天》那样的言情片,张元会被骂死。

当然,现在这版《有种》的故事,张元也免不了被骂。影片对诗歌的推崇,对角色精神世界的小资化描述,让《有种》有“矫情”的嫌疑,但看完全片,真说不好这种“矫情”对电影的作用是好是坏。当男扮女装的舞者小诗一次次在片中喊出“在我的祖国,只有你还没有读过我的诗……”时,我的内心被一种复杂纠结的情绪充满,虽然觉得有些矫情,可偏偏还是为这样的句子感动、悲伤、无奈。“身上没有钱,心里没有诗”,这句台词勾勒出当下年轻人的内外交困。

张元拍《北京杂种》时,是诗的最好年代,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内心有诗也有理想,那会儿“贫穷而听着风声也是好的”。现在的这部《有种》表达的也是年轻人对“风声”的渴望,小诗在疾驰的汽车上从后窗探出身体,做了一个夸张的展臂动作,四个好朋友来到海边,脱掉衣服奔向大海,这些镜头是年轻人对“拥抱诗意”的渴望的最好展现。

看《有种》时有种担心,张元对这部电影对准的人群真正了解吗?这种担心在观影体验中得到验证,他对底层苦难的描绘有相当一部分存在想象的成分,他为影片注入了诗意,但现实情况是,底层根本没有诗意可言。

●“导演们是不是该寻求一些突破了,除了大段大段的旁白、主角的自我毁灭,还能用什么其他方式表达个体的漂泊无依、孤独无靠的内心体验?”

——remeMber

标签:观影 上映 片中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