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双年展启动,“西岸”未来连缀浦江

2013年10月21日 10:38
来源:东方早报

昨晚,“西岸 2013 :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在 “云戏剧:上海奥德赛”中拉开帷幕,位于徐汇滨江的西岸迎来国内外80位著名建筑师及68名艺术家的作品。

■ 徐汇西岸双年展昨开幕

■ 免费对公众开放

■ 年底建成8000平方米艺术品保税库

昨晚,“西岸 2013 :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在 “云戏剧:上海奥德赛”中拉开帷幕,位于徐汇滨江的西岸迎来国内外80位著名建筑师及68名艺术家的作品。在之后两个月里,双年展将免费开放。昨天,徐汇区有关方面介绍,年底将建成8000平方米的艺术品保税库。

西岸以双年展打出特色

“对上海而言,真正能够凝神聚气的地方,就是黄浦江。” 徐汇区委书记孙继伟认为,拥有8.4公里岸线的西岸,可以在这个层面上做文章。

不过,目前黄浦江沿岸开发,有五六个区都在开发,“我们非常担心各个开发区之间出现形态趋同、业态趋同的情况。”因此,孙继伟指出,无论是在产业集聚还是空间形态上,徐汇都要有自己的特点。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徐汇区将引爆点选定文化产业和文化项目。

基于这样的设想,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被引入了上海西岸。在孙继伟看来,仅仅做一些硬件投入,相对容易,但要让其有活力、魅力,还必须要有相应的事件与活动。徐汇区策划西岸双年展,就是希望借双年展做出特色。

“我们将上海西岸的定位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现代文化传媒集聚区;第二,高端服务业集聚区;第三,最具文化品位和气质的滨水区。”孙继伟如此描述西岸区域功能。

核心:文化走廊和传媒港

具体而言,“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和“西岸传媒港”是整个西岸最核心部分。

2012年7月,龙当代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落户,首届上海西岸音乐节举办,标志着“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启动。未来几年,除了西岸美术馆、“三美术馆”等,一些进驻企业建筑也将成为户外美术馆的组成部分。一句话,徐汇滨江未来将新建众多的展示馆、美术馆、演艺中心,形成天幕舞台、水上剧场、浦江T台、星光大道等亮点。

而随着“东方梦工厂”2012年8月决定落户徐汇滨江,“西岸传媒港”有了旗舰。徐汇滨江将展开中美双方在动画技术研发、动画影视制作、版权发行、衍生产品、演艺娱乐、数码游戏等方面合作。同时,这里将集聚一批世界著名动画制作企业及IMAX、TVB中国、英皇影视等一批传媒机构,当然还有湖南卫视、腾讯网、万达信息等国内文化娱乐企业。

邀世界设计大师负责规划

上海市委、市政府对徐汇滨江的要求是,由一流的开发商、一流的设计师,打造一流的滨水景观。

对于西岸开发,建筑学博士出身的孙继伟坦言,中国当代建筑,在设计的具体项目上往往是失控的,出现了很多让人触目惊心的怪异建筑。因此,杜绝在西岸开发中过度求新求异。为此,徐汇区邀请了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总规划师胡安·布里盖茨和日建等设计所作为规划顾问。其中,腾讯CMC总部由英国设计大师大卫·奇普菲尔德设计,金融大厦由普利兹克奖得主妹岛和世设计,“梦中心”由世界著名的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领衔设计。

“一些大型办公楼、写字楼,我们希望请最好的国外设计事务所,希望邀请诺曼·福斯特、KPF等事务所来设计,从而使这些项目在设计品质上做得更好。”孙继伟说。用徐汇区区长过剑飞的总结就是:徐汇西岸要宜居、文化、一流。

仅仅让西岸有特色并非徐汇方面的考虑,他们还想整体联结浦江沿岸,“要把这些美术馆穿缀起来。”孙继伟说,一方面区域内要连缀,另一方面加强与卢浦大桥以东联系,甚至连缀起浦东、浦西。如果成功,整个黄浦江沿线将连在一起。

不希望入驻民企来烧钱

与其他地区开发不同,徐汇滨江美术馆与美术馆间不是空白区,今后建设公共绿地将达到100多万平方米,形成“西岸文化走廊”。

与卢浦大桥以东的世博园区的大量市级、国有文博设施的开发不同,卢浦大桥以西的徐汇更多依靠民间力量,他们将引进民间美术馆、企业演艺中心,而政府更多的是营造环境、提供政策支持。

“我们并不希望企业和民营机构是将其他地方的盈利用于美术馆来烧钱。我们希望这些美术馆是可持续的。”他透露,在美术馆里会有艺术衍生品商店、美术馆餐厅、小剧场等,不仅是艺术空间,实际上为市民提供了文雅的艺术生活方式,“像美国纽约的MoMA博物馆,就有著名的博物馆餐厅。”

政府的服务功能体现在什么地方?据徐汇区介绍,不少美术馆在国际交流和展览中,会牵涉到繁琐、高额的税收问题,因此徐汇区计划和海关合作设立艺术品保税港。今年年底,徐汇区将在华泾地区建成8000平方米的艺术品保税库,形成展示、交易、拍卖、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基金、艺术品保险、艺术品押运等在内的完整艺术产业链,今后还将对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

长远规划备受关注

西岸双年展启动,众多名家认为,这样开发划算,且符合趋势。

“利用双年展给一个城市创立文化品牌,据说是最便宜的做法,做电影节也比这个贵。”同济大学教授、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双年展策划人之一的张永和说。而作为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的郑时龄也认为,双年展非常有意义。

不过,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认为,举办双年展并非易事,应当培育,且不应局限于徐汇,而是整个上海市都要培育。因此,双年展应有长远规划。另外,郑时龄不忘软件的重要,“下一阶段就应该培植软件力量,包括建筑艺术双年展、戏剧节、艺术节、电影节等。”

昨天,在原上海水泥厂总跨度98米的预均化库改造成的穹顶剧场里,著名导演牟森用空间影像、城市声音、舞蹈剧场等媒介,展现上海开埠170年的历史,这便是开幕剧“云戏剧:上海奥德赛”传达出的上海。

上海开埠至今的发展,在郑时龄心中,始终离不开文化。“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文化中心、创意中心的称号是名不符实的。”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