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热爱传统文化始于热爱正体字
□老愚
流沙河先生的专栏《简化字不讲理》在FT中文网刊发后,引发简繁之争讨论。为何要讨论中国文字的简体和正体?本文为老愚对流沙河先生访问后所撰,是为讨论正体字的文化价值。
“每一个正体字都可以证明自身的存在,而每一个简体字都无法证明其存在的理由。”八十二岁的流沙河先生这样说。先生晚年在“金沙讲坛”为公众讲解《诗经》,汇集八十一首名诗心得的《诗经现场》出版后,很多读者为该书用正体字印刷而欣喜不已,先生获知后非常高兴,就此发表了批判简化字的宣言。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打开一本《诗经现场》,指着《周南·汉广》里的“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一句说,如果不用正体字,“游泳”的“游”就和“遊玩”的“遊”混为一谈,无法区别开来。这个“游女”指的是汉水女神,不是游玩的女子。笔者翻开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词典》,果然将“游女”解释为外出游览的女子。
“因为使用简化字,我们已经很难明白古人的真实意思。”说起简化字的弊端,老人不胜唏嘘,他认为,简化字使传统文化发生断裂,比如研究古文字学的“小学”失传。
尽管如此,他对正体字重回人们的生活仍然充满了信心。他开玩笑说,如果让他去教小学生,他一定会让孩子们对正体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进而热爱自己的文化。
他对正体字的恢复很有信心。他说,政府如果打算恢复正体字的话,恐怕需要二十年的时间。他建议可以先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大学开设“说文解字”课,这是基础工程。
其次,政府公文使用正体字,以示庄重。
还有,法律文书使用正体字。
至于正体字在出版物的推广,他设想,可以先从专门的语文、历史研究类报刊开始。
事实上,阻碍正体字恢复的因素正在消解。
书写已经不是障碍。在手机、计算机普及的时代,人们已很少用手写字。对计算机和手机而言,仅仅需要一套正体字的输入法。
关键在于认知。我们需要一个学习正体字的文化气氛。对于习惯简化字的人而言,正体字的学习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没有一定的文化自觉,是很难下定决心从头认识正体字的。
更急迫的问题是,大陆缺乏教授正体字的人。随着一代文化老人的过世,传统文化的传承难以为继。晚年的季羡林先生曾经对笔者说,古文今译是毁灭中国文化的方式。他呼吁一定要读古代原著,而且要从孩子抓起。当局若无回归传统文化的决心,正体字的恢复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先生的书房不大,硕大的老式木质写字台占据屋子的中心位置。写字台三面上摆满了书,都是研究汉字的工具书,他说这样用起来方便。书上面有先生用笔划过的痕迹。桌子上放着笔墨,压在稿纸上的却是钢笔。先生以前用软笔写字,一手别致的字成就了稿本《白鱼解字》,年事渐高,眼力趋弱,他改用钢笔写字。他在五百字的稿纸上书写,他说,一千字的专栏文章,两天即可完成。
经常有人追问研究汉字的动机,以“文字侦探”自居的先生说,到老年后,觉得自己写的那些诗没什么意义,只有对汉字的探索让他感觉充实。《简化字不讲理》这本书他计划写二百篇,从字到部首,把简化字的无理之处阐述清楚。“我不可能写每一个字的问题”,他说,重要的是让读者举一反三。
他的快乐是真实的。他解说汉字的时候仿佛一个顽童,读者也能从原汁原味的手稿本感觉到他的心态。自去年底的手稿珍藏本之后,《白鱼解字》平装本今年已经印行了一万五千册,它已经成为渴望回到自身文化传统之中的中国人的精神读物。“在讲正体字的著作里非常特别,因为流沙河先生不用学术去为难你,文字行云流水,生动有趣,软笔写的字和画的图,读起来没有一丝障碍,反而有特别的味道。”台湾一位古文字学者慨叹道:大陆竟然还有这样的高人!
流沙河先生不愿意将自己不好的东西塞给读者。多家出版单位想出版他的诗集,一概被拒绝。他认为,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仅有两三本:一是《流沙河诗话》,一是《白鱼解字》及其续集《简化字不讲理》。
(原载于9月27日FT中文网)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