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从《白蛇传》到《青蛇》,再到“法海你懂不懂爱”

2013年10月18日 10:06
来源:东方早报

作为看《白蛇传》《牡丹亭》《玉簪记》成长起来的戏迷,我对这种民间爱情故事的理解就是:“北调南腔终底事?由来说道只一般:书生艳遇女思凡。”

作为看《白蛇传》《牡丹亭》《玉簪记》成长起来的戏迷,我对这种民间爱情故事的理解就是:“北调南腔终底事?由来说道只一般:书生艳遇女思凡。”

但是李碧华显然不满足于这种“书生艳遇女思凡”的传统套路,她的小说《青蛇》对人性的“冷”与“恨”表现得格外通透,弥漫着森森的凉气。相比之下,自称“种菜浇水的和尚”的田沁鑫就慈悲得多。

作为一部改编自小说的舞台剧,必须改出自己的灵魂,而《青蛇》这部戏最大的改动就是法海。小说《青蛇》将《白蛇传》里没有感情没有性格的老和尚改成了一个刚毅决绝的年轻和尚,成为青蛇最深之爱,最切之恨,而话剧《青蛇》再一次对这个人物进行了大手术,把这个刚毅决绝的年轻和尚,变成了只志于“授业解惑”的年轻“叨逼叨”,迫不得已绝不愿动用暴力“斩妖除魔”,也从而改变了青蛇的感情线:原著中的小青因为被法海当面拒绝,将之视为奇耻大辱,由爱生恨,而且是心中不能说的伤痛;而话剧中小青并没有因为法海的拒绝而退却,她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止一次宣称要爱到“永不止息,亿万斯年”。

感情线的改变也导致故事结局乃至原著主旨的改变。原著中小青在白蛇被法海收服镇于雷峰塔底之后,一剑刺死许仙,将许士林寄养某户人家,自己继续修行,心如死灰。雷峰塔倒,白蛇出世,与小青一起沉寂多年,直到许仙的转世出现,白蛇终于又重蹈覆辙,踏上人性的轮回。

话剧也延续了轮回的讲述,但是在其中加入了一段法海与小青最后见面的戏,可谓导演意图的集中体现:小青执著地守了法海500年,而法海也知晓并宽容着她的执著。小青发出所有爱而不得的痴情女子的天问:“你到底有没有喜欢过我?一点点,有没有?”但法海亦只执著于“授业解惑”——这亦是田沁鑫的“慈悲心”所在——情欲不是爱,爱亦有所不得,并不是所有的爱都理当得到回报,她称之为“因缘”,视之为“大爱”,而非原著中看破红尘的万念俱灰。虽然最终都逃不过生命的轮回和永恒的人性,但话剧把原著小说“空虚寂寞冷”的青灰色调切换到了暖色调。导演田沁鑫不止一次地表达过自己对佛教的思考,她在剧末加了一段法海生平的介绍,也可以体现她在改编上着力的方向。在我看来,这部剧与其叫《青蛇》,不如叫“法海”,或者是剧中小青对法海百般纠缠直至无计可施后的无奈感叹:“法海你到底懂不懂爱!”

话剧另一个方向的改变,是把一个催泪的爱情悲剧,变成了随时随地插科打诨的喜剧——或许也不适合称之为“喜剧”。剧中其实有大量的悲情成分,每当情绪渐起几欲落泪之时,随即一个插科打诨的段子立马反转气氛。比如小青与法海的最后一面,观众正等着法海如何回答楚楚动人的小青“你究竟有没有喜欢过我”这种“庸俗不堪”又吊人胃口的千古一问,法海沉默半晌,最后脑袋偏向台下,叹一口气:“授业解惑失败。”这样的处理有巧妙之处,但在更多的地方,却如原著中先后穿插频频出入的台词一样,让人不断出戏入戏。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