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逐 于振立个展梳理其40年创作历程
现场作品:吃喜酒的女人们 1989年
2013年9月29日下午,由栗宪庭策划的“自逐——于振立个展”于今日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同时由刘骁纯担任学术支持,梳理了于振立近40年的创作历程,这不仅是对他一生探索艺术的回顾,也探讨了他的艺术作为时代缩影所凝结的独特内涵。
于振立生于1949年,他的全部艺术经历,是以某种特例与典型的形式,为中国艺坛提供了一个样本。他18岁便以“革命宣传画”蜚声中国,他笔下那些“高大全”“红光亮”的风格,影响了当时全中国宣传画的画风,这无疑是建立了属于当时的美学风格。随着文革的结束,他创作的《彭总故乡行诗意》,又成为伤痕和乡土美术的先声,一方面与时代相关,一方面是他对艺术的洞察力促生了这次转变。而八十年代中期,于振立的超现实主义等系列,也与轰轰烈烈八五新潮的流行风格相契合。每一次转变,都像是在书写一个艺术家在时代格局变动间,与之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及意识与创作的位移。
艺术家于振立在展览现场讲解
二层主展厅 360度影像设计 试图还原于振立的生存环境
于振立手记
90年代末,于振立开始创作综合材料的抽象系列,而随后二十年醉心于此。他突然发现这是不再贴合时代的创作,他开始抗拒城市,抗拒名利所能为自己带来的浮华,艺术成为他支撑理解世界的路径。而自1994年起,于振立更是隐居于大连郊区大黑山,鲜少与外界沟通,随后十八年当代艺术的几起沉浮,都似乎与他的创作毫无关系。看似是坚守他艺术的理想,其实是以一种完全相反的观照方式,来完成自我新的创作。期间,他不断用大黑山周围的石头,用城市拆迁的建筑垃圾,用人们日常生活垃圾——汽车轮胎、酒瓶子、电视显示屏等“拾得物”,做了数个巨型的装置和雕塑。他盖的工作室,其墙体使用了各种废弃材料,墙面镶嵌了各种象征符号,承载了于振立的个人态度和感觉——用城市和现代生活的垃圾,有意无意嘲讽了一种疯狂的程式化现状。而于振立是在接近原生的境遇中,体会着孤独与精神的净化,他用美学的方式将消费后的废弃物用以创作,这些行为是自我与众生的对抗,是放逐于追逐的融合。
1
2
|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