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书名营销”大行其道 图书内容“徒有虚名”

2013年09月12日 11:19
来源:青年报

起个好书名,正在成为许多图书编辑最重要的事业。在“书名营销”大行其道之时,编辑甚至需要拿出一本书出版周期的大部分时间来想书名。怎知,想多了“面子工程”,却忽视了图书质量,“徒有虚名”的劣质图书开始充斥市场。为此,青年报记者展开调查。

取一个书名要3个月

《股掌之术》是责编小申为一本情感类的“御夫术”作品起的书名,从冥思苦想,到有点感觉,到灵感乍现前后经历了3个月时间。虽然新书还没过审,但小申对这个书名还是有点洋洋自得。“要得男人的心,女人就必须讲究一点艺术,这就是股掌之术。”

现在,在书商眼里,出一本新书再没比起个好书名更重要的了。作家黄晓阳几年前写了本官场小说叫《奸商》,销量很是平平,去年再版时改名《阳谋高手》,结果销量竟一下涨了几十倍。有一本励志书的书名英文直译为《撕掉:改变一切的力量》,书商觉得这名字太平庸,改了《正能量》出版,结果一举成了销量百万的畅销书。

业内流传着一句话“书名八成定生死”,讲的就是在“腰封时代”过时后,“书名营销”正在成为制胜法宝。青年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本书从交稿到出版最快要半年,可现在责编一般要拿出其中几个月时间用来起书名。责编俨然成了“职业起名人”。

顾此失彼导致质量下降

然而,一个好书名怎会轻易得到?小申告诉青年报记者,图书编辑开始想书名,那就意味着炼狱一般生活的开始。为了让这图书的“面子工程”更出彩一些,他们往往绞尽脑汁,夜不能寐。但即便如此,最后也未必能得来一个一鸣惊人的书名。所以小申把起书名的过程称为“一场冒险的旅行”,“可能图书会因一个好书名而大卖,你也赚得钵满盆满,但也可能一切都是白搭。”

责编都去为“面子工程”寝食难安了,图书内容自然就顾得少,图书质量逐年下降。最近中国版协编校委召开的一次会议透露,2012年全国出版单位共被抽查出版物1579种,编校质量合格率只有83%。不少书在最起码的语法逻辑上存在着严重问题。而一向以“书名很炫”著称的官场小说,编校质量合格率仅为58.8%。其中官场小说《沧桑正道》的差错率竟高达7.27%(合格标准为万分之一)。

“现在很多编辑都患了‘书名癖’。”出版人洪辉对青年报表示,好书名固然重要,但如果把“面子工程”当成全部,影响了图书的质量,那就会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最终酿成“徒有虚名”的悲剧。

标签:图书 营销 书名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