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歌如何让人“买账”
本报驻广西记者 冯钰珊
在刚刚落幕的南宁民歌节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歌手带着新民歌一一亮相,与中国各族民歌手同台献艺。一首首新编、新唱的歌曲,刮起了一股新民歌风潮。传统民歌如何保护传承、如何焕发新的生命力一直是待解难题,新民歌如何兼容传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民歌唱出壮乡美
广西积淀了深厚丰富的民歌文化、宋朝的《岭外代答》和清代《粤述》、《南越笔记》等就已记载了广西瑶族“达努节”时的“踏歌”、壮族“三月三”歌圩的“趁墟唱歌”和“群歌”等演唱盛况。据了解,广西各族中大多有着“无歌不宴、无歌不欢”的传统。在三江侗乡,侗族人民在重大节日、集体交往或接待远方尊贵的客人时,就会聚集在侗寨的鼓楼里,唱起百人侗族大歌喜迎各方宾朋;东兴的京族的“哈哥”“哈妹”们在生活中则乐于伴着娓娓动听的独弦琴音,唱响“哈歌”表达情意……
广西的各族民歌虽风格各异,但无一例外都是歌唱自然、百姓的生产生活、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在民歌的积极影响下,广西一些有民歌流行的村寨也相对文明和谐。
广西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廖昆铭说,广西民歌经过千百年的传唱,已成为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交流形式,是广西珍贵而美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并对当地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刘三姐歌谣代表性传承人谢庆良已年过花甲,因为词编得好、曲来得快,他曾在广西各大“歌王”争霸赛中多次夺魁。他介绍,以前在农闲,当地人多会以歌代言,表达情感。但现在村里的田间地头,这样的歌声越来越少了。当下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使这些歌谣的传承出现了断层。像很多其他的文化遗产传承人一样,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成了谢庆良日思夜想的大事。
“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传承,可以使民间文化的根脉在群众中扎得更深。”对于目前传承民歌的困境,民乐教授樊祖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廖昆铭说,近年来,广西在不断探索保护传承民歌新机制,采取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开办民歌手培训班、民歌教育进校园、举办广西“歌王”大赛等方式,传承和发扬广西民歌文化。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近年来,广西各族不断涌现出能歌善舞的“歌王”和民歌传承人,藤县疍歌等一大批濒临失传的民歌也重新焕发了生机。同时,也为广西歌坛挖掘培养出黄春燕、舒春秀等一批中青年少数民族本土新秀歌手。
目前,广西民歌有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但廖昆铭仍放不下内心的担忧:除了传承基地的投入经费长期不足外,最大的问题就是民歌传承人年龄普遍较大、民歌手青黄不接、缺乏编词人,这些是民歌传承难以避免的硬伤。
新民歌如何兼容传统
“对于民歌,我想爱,但有点难。”李玲是学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在观看了9月3日的民歌节开幕式晚会后,她对记者表示。
很多新民歌在演绎中大量偏离民歌的传统元素,在歌词、唱法、和声等方面创新得太“怪异”了,这让李玲实在难以接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表示不爱新民歌的“80后”对民歌有着各种各样的感受,而不合口味、怪异、听不懂是他们“爱不上”的普遍理由。
提到各种民歌新唱中面临的现实尴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江侗族大歌传承人吴光祖表示:“无论是新编还是新唱,我认为只有保持地方民歌特有的原生态风韵、内涵,才能真正吸引群众对家乡的音乐文化倾注更多的热情。”
潘龙江是广西的本土音乐人,有着20多年的民歌研究和创作经验。据他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的新民歌发展不乏佳绩,经过众多广西本土民歌艺术家的努力,创作出了《壮锦献给毛主席》、《世纪民族之歌》、《醉美天下》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广西新民歌曲。其中,《山歌好比春江水》在传统民歌《刘三姐》基础上融入了摇滚和爵士等时尚元素进行新编。1999年,这首广西元素凸显、更为朗朗上口的新民歌在首届广西民歌艺术节上一经亮相,就在全国范围内一炮而红,并掀起了广西新民歌运动发展的新高潮。至今,《山歌好比春江水》仍受到区内外群众的热爱与传唱。
“地方民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本土艺术家的智慧,政府应该重视挖掘和重用本土民歌创作人才。”谈及新民歌创作的时代需求,潘龙江表示,在保持传统音乐灵魂不变的前提下创作出的新民歌作品,也许才能让更多的人“买账”。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