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旧式“红人”俞平伯

2013年09月07日 14:47
来源:北京晚报

俞平伯  (1900-1990)

浙江德清人

诗人

红学家

李 晨 绘

俞平伯的字雅淡娟秀,清气逼人。他似乎永远是写楷书,即使偶尔掺杂一两个行草字,也是带有楷书的笔意,统一、和谐。

在上世纪的学者大家中,俞平伯先生大概也能算是一位“红人”。不过他这“红人”应有两层意思,一是他本身就是著名的红学家,对《红楼梦》研究作过划时代的贡献;二也是因为《红楼梦》的研究,使得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时被毛泽东主席点名批判,于是一夜“走红”,本来只是学界的知名专家,不想却成了全国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当然,俞平伯还不仅仅只是一位著名的红学家,他诗词书法皆精,还是五四以来一流的散文大家。要论起他的才学,其家庭渊源不得不说。其曾祖父俞樾(曲园),近代著名经学家,名声太大了,国学大师章太炎、书画大师吴昌硕都是他的学生。父亲俞陛云,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探花,民国元年任浙江省图书馆馆长。受祖父的亲授,在诗词、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母亲许之仙也是出自杭州名门,通诗文书画。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所受到的教育与熏陶可想而知。而且俞平伯出生时,其曾祖曲园老人仍健在,尽管已80岁高龄了,但对曾孙疼爱有加。俞平伯3岁时就喜欢涂涂写写,于是俞老先生就每天亲自用红朱笔写“上大人,孔乙己”等字,让曾孙描红。为此老人还专门有诗纪之:“娇小曾孙爱如珍,怜他涂抹未停匀。晨窗日日磨丹砚,描纸亲书‘上大人’。”

据俞平伯的北大学生、著名学者邓云乡先生说,平老的书法取自《龙藏寺碑》,他曾于此碑下过很大的功夫,所以平老的字也是以小楷书为长,且写起来点画精到,一笔不苟。我曾在邓先生处看过俞平伯的书法,均是字不盈寸的楷书诗稿和尺牍,尤其是早年一些精品,不光是字好,用的纸也甚是讲究,一页木版水印的花笺,几行疏朗雅致的墨笔诗句,真是光彩照人!

“文革”时期的俞平伯也经历了不少凌辱与折磨,红卫兵冲着他吆喝,让他低头认罪,非得承认自己是“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俞平伯那时已年近七旬,有点耳背,但他听到“学术权威”时,还是自愧不够,并十分认真地和红卫兵分辩:承认“反动”,但不是“权威”。

——旧式文人之严谨,此处似也可见一斑。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