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黄永玉“九十画展”开幕 未做开幕式

2013年08月21日 09:28
来源:京华时报

 访谈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

十年来作品仍有新变化

陈履生分别在国博策划了黄永玉的八十大展和九十大展,此次展览第二、第三部分主要呈现了黄永玉从八十岁到九十岁之间的创作变化。陈履生介绍,首先是画的尺幅越来越大,黄永玉的创作不但表现绘画才能,更重要的是表达文化态度,80岁后画的、宽22米的巨幅长卷《荷花卷》上有十分丰富的题跋,黄永玉深入浅出地将20世纪以来中国画与西画的差异以及文化论战一一题写出来,因此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荷花作品;其次是黄永玉的重彩作品有了更明显的发展,他把荷花题材演绎得更加丰富多样,呈现富丽之感;此外,人物作品也跟过去有了很大变化,如《春江花月夜》中,色彩更加浓烈沉着,是十年间变化的重要方面。

陈履生表示,在变化的同时,黄永玉还保留了他一以贯之的幽默风格,《陋室铭》中的“往来无白丁”被黄永玉用书法作品“往来尽白丁”来诠释,黄永玉将常态的文化以颠倒的方式呈现出来,调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赏析

《白描荷花》

陈履生把《白描荷花》称为“一位九十岁艺术家的健康体检表”,因为白描对艺术家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如果是身体不健康的70岁画家画,也不画出来好作品。陈履生表示,艺术家显示自己的功力必须用白描,这张丈二尺幅的《白描荷花》是画展开幕前一个月黄永玉用4天时间创作完成的,画面线条流畅,没有一般老人所画的作品中手抖的痕迹,说明黄永玉身体很健康,生命力和创造力都十分旺盛。

《松风》

这幅作品是陈履生很喜欢的一幅。陈履生表示,重彩作品一般比较纤细,缺少雄浑的气魄,但是黄永玉的重彩《松风》却把松树历经风霜后顽强不屈的姿态表现得尤为出色,尤其是画树干上运用了宽排笔和金色,处理手法十分独特。

陈履生介绍,20世纪70年代后,黄永玉从版画转向水墨创作,很多人说他画的不是国画。但是黄永玉并不在意,依然着重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心性。在《松风》中,黄永玉依然把80年代饱受争议的排笔、重彩方式运用到国画中来,不拘一格地用他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松树的形象和文化品格。

“文人的方式固然有其存在的价值,而显然,这个时代需要强烈的视觉感受。身处高楼大厦,面对巨大的厅堂时,过于纤细的视觉表达会与周边的环境不相符,而《松风》在造型和色彩方面恰恰以异常强烈的视觉方式与这个时代相吻合。”陈履生说

 《春江花月夜》

黄永玉的学生、艺术家杨明义介绍,这是黄永玉特意为自己89岁的生日创作的。

《春江花月夜》体现了黄永玉拿手的浓墨重彩风格,人物造型生动活泼,线条流畅飘逸。古代题材的选择既体现了传统的民族审美观,又表达了对当代美好生活的追求;画面中歌舞升平、举杯畅饮的场景营造了欢庆的气氛,表达了画家内心的快乐,意在给予观众正面的鼓舞和力量。杨明义表示,黄永玉还以《春江花月夜》为封面制作了2013年年历赠送给好友,年历内每一月份的插图都是该作品的局部图。(记者 顾博)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