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公凯:应首先厘清当代艺术的概念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把握中国当代艺术的内在本质,进一步认清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规律,有效推动其健康发展和持续繁荣,日前,由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美术》杂志和《美术观察》杂志协办、中国文化报社支持、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承办的“时代与使命”——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艺术理论家贾方舟,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徐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方李莉,《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等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围绕中国当代艺术的精神本质、中国当代艺术的基本特征、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倾向、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经验、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机遇、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使命、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实境遇、中国当代艺术的语言特征、国际视野中的中国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趋势十个主题展开讨论。本报选编本次研讨会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所谓的“当代艺术”,欲将其深入讨论,就必须明确其所指,因这一词汇在所指范围上具有广、狭两层含义,而代表这两个层面的语境是不同的。
798、宋庄、国际上各种双年展所呈现出的那种艺术形式、艺术理念及艺术语言,包括其背后的一整套操作系统及与其相辅相成的所谓艺术界,对“当代艺术”的解读可以代表世界上的主流认识。但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这恰恰是比较狭隘层面上对当代艺术的理解。
当今中国各种艺术形式百花齐放,因此基于中国特色、站在中国自身立场之上对当代艺术的解释,理应将我国蓬勃发展的各种艺术形式囊括于当代艺术的含义之中。这是我理解的这一词汇的广义范围。但这种解读还需要我们中国学者做出自己的论证,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及现实进行阐述,即所谓本土性论证、自主性论证或自主性阐释。由此可见,为使研讨会更为深入、更具学术性,在运用一些基本概念时,均有必要加以厘清。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需要立足于中国现状,以中国人的立场进行自主性的论证。
另外,对“多元并存”这一概念也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其中很流行的一种就是以西方为中心,环绕多元化的外围元素。这种西方中心式的并存是国际上对“多元并存”较为通行的解释。但如果站在中国立场上去看待这一理念,就可以不以西方为中心,甚至反过来以我国国内主旋律为中心去阐述“多元并存”。
所以说,像上述“当代艺术”或“多元并存”这样一些概念,如欲在理论层面对其进行深入探究,那么不同讨论者在基础概念的理解上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共识。如此讨论就会较为清晰,逐层深入。否则就会各说各话,无所交集。这就需要参与者不断努力加强自身逻辑的严谨性、推理的严密性、研讨的学术性。如此才可推进相关研讨、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化,真正在理论层面上构建起中国当代艺术的基础理论及阐释语言。当然,这必定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