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顾维钧回忆录》首次整套同时出版

2013年08月21日 09:02
来源:新京报

13卷本的新版《顾维钧回忆录》出版座谈会昨日在京举行,这是该书第一次以整套的方式同时出版。同时哥伦比亚大学将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上海图书馆进行合作,将顾维钧的资料电子化,并提供给学界免费使用。这项合作的合同预计将于9月底签署,三家文化机构会一起进行跨国合作,将顾维钧的资料进行整理、电子化及描述。

第一版《顾维钧回忆录》的出版可以追溯到1983年,当时以每年一册的方式推出,整个出版持续到1994年才全部完成。由于逐年出版,很多读者手里并没有收藏到全套图书,此番中华书局将13册内容全部重新排版,订正错误,增加照片,一次性推出。而这套书的内容主要来自顾维钧在退休后应母校哥伦比亚大学之邀,参加该校“口述历史计划”的口述。先后有5位学者根据顾维钧口述,并利用他保存多年的日记、会谈记录、信函文件、电报档案等,进行整理和编撰。历时17年,最终形成了共计11000余页的书稿。

在座谈会上,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和首师大原校长齐世荣都提到这套书是非常珍贵的从私人角度看待历史的档案,提供了官方文件之外的内容。齐世荣说:“如果研究中国现代外交史,这套书是必须要读的。而且他还创造了口述史的壮举。500多个小时的口述,至少在中国目前的口述史中没有比这个更长的了。”

首师大历史系教授徐蓝是少有集齐了第一套《顾维钧回忆录》的读者,而这套书也成了她上课时重要的参考资料。“我们一说巴黎和会,总是说当时我们怎么受欺负,但是看了顾维钧的回忆录,就会知道当时我们是怎么据理力争的。当时美国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在顾维钧的回忆录里记载着,并不仅仅是因为利益的原因,美方也对巴黎和会没有解决中国山东问题特别不满。而美国当时的态度对中国是有利的,奠定了华盛顿会议上解决山东问题的基础。读这套书可以让我们了解方方面面的态度,让我们的观点更客观。”

■ 对话

杨雪兰:他拒绝使用联合国护照

我10岁时写给他的信,他一直都留着

新京报:哥大与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上图合作,计划将顾维钧的资料电子化并提供给学者使用,现在这件事情开始做了吗?

杨雪兰:还没做,他们正在拟合同,9月底会写好合同,然后就会开始做。要拿这些资料去复制,可能需要一年多的时间,然后再由专家审定。未来学者在做研究的时候,比如你要找巴黎和会的资料,就可以调出来顾维钧当时对巴黎和会的记录是怎么样的。他记录得非常详细,会写下来他怎么说,我怎么说,就可以看到那时候各方的态度是什么样,应该很有意思。

新京报:这些资料在使用时都是免费的?

杨雪兰:对的,但是复制需要一定时间,再要把现在的内容理顺。社科院近代史所会把内容派给不同领域的研究学者去做审定。

新京报:新版的《顾维钧回忆录》你是什么时候看到的?

杨雪兰:这个书其实在1983年到1994年就陆续出版过,但是当时是逐年出版的,很多人缺了其中几卷。这是第一次全套一起出,这个非常好。我昨天过来才看到印好的新版回忆录,增加了一些照片。顾维钧什么都留,他收集的档案非常全,不久前他们整理出他的盒子里还有一封我10岁时写给他的信,谢谢他送糖给我。

新京报:他是什么情况下给你送糖的?

杨雪兰:我们家里和他关系很好,一直有见到他。大概1945年我们从菲律宾到美国,他接待我们,我们都在旧金山。好像是他某次送了我糖,我写了封信写得乱七八糟。好玩吗?我最近才知道这个事情,因为要把这些盒子捐给哥大了。

新京报:刚才有学者说,顾维钧记日记记得很详细,你有没有见过他记日记?

杨雪兰:从来没有。

这么多年大家还重视他

新京报:老版的回忆录有没有读完?

杨雪兰:没有,他的工作我们只是听听他口里讲讲,他也不会讲很多,在家里时我们都是私人的关系。但是呢,他爱国的这种精神,这个我们都很感动。

新京报:记得你曾经提到过顾维钧的爱国心很强?

杨雪兰:是的,有时候我们跟他说“一起去度假吧!”他就会说“不可以,有事情做。”我们说“放弃啦!”他会说“不可以不可以。”他的护照有一段时间有个很复杂的情况,他当时没有一个国家的护照,只有联合国护照。我们想要出去玩需要护照,他就不能去,我们说“用联合国的吧”,但是用这个护照得在登记表上说自己是没有国家的人。他说“我不能登记,我不是没有国家的人。”我们会觉得这是小事情嘛,但他就说不能承认自己没有国家。有些思想他是很强烈的。

新京报:今天上午的座谈会,你有没有印象深的观点?

杨雪兰:我觉得第一,开始要做这个事情前,我妈妈就说,这么多年了,人家还记得他吗?第二,过去了这么多年,人们即便记得他,是不是还重视他?今天我感觉,不管是哪个年龄的人,中年的老年的都还是重视他的,我们很感谢。外交部也出了人来,美国大使馆也出了人来。他们来这个活动不是为了过去,而是为了现在和未来。

108岁母亲打麻将每次打8个小时

新京报:你的母亲马上就要108岁了?她现在还好吗?

杨雪兰:非常好啊,我带了一些她的照片过来,她一点都不像她的实际年龄。她现在自己住,每个礼拜打两次麻将,一次8个小时,3点半打到11点半,她非常有活力,非常好。我觉得年纪大了,就是应该这么样过日子,她不感觉老,可以玩可以吃睡得好。如果问她“今天你好吗?”她会说“每一天都是好天。”

新京报:那她会经常回忆其和顾维钧的往事吗?

杨雪兰:不会,她出过一本书,是她的回忆录。很多人老了之后总想过去的事,但她是往前看,所以她心态很年轻。 (记者姜妍)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