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要将“寻根”进行到底
韩少功近影。 杨怡 摄
本报讯 (记者 李君娜)“一直以来,我写作都坚持一个理念——寻根文学。”无论是书展首日作客星尚频道的《今晚我们读书》,还是昨天在上海图书馆的 “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讲座开讲, “文学湘军”的领军人物之一、作家韩少功一直强调着他的“寻根文学”。
新作《日夜书》也坚持他的寻根理念。小说讲述了姚大甲、马涛等五六个知青及返城后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30年。韩少功直言,这本书是对他人生轨迹的回望,“我用 ‘日’、‘夜’做书名,是为了表达从特殊年代到今天、从农村到城市,人们从精神道德及物质生活层面产生的反差,也是一种寻根。”
但他并不认同寻根文学就是乡土文学。“赵树理、浩然、刘绍棠先生等也写过乡土,他们的作品一般面貌明朗,主题不难理解。但寻根文学不大一样,它更愿意捕捉古村、古镇现实中的历史基因,同时,这些作品往往带有一种复杂性,不太明朗,甚至有些晦涩。一批作家借寻根的名义,把他们的内心释放出来了。他们中有些对乡土非常怀恋,也有些非常厌恶,重要的是那种和泥带水翻肠倒胃的人生体验,在所谓的寻根文学里得到一种释放。这与以前的乡土文学形成了区别。”
因为坚持寻根,韩少功也常招致批评。有人把寻根当没落文化的 “守灵人”和 “辫子军”,也有很多人把寻根文学当作先锋文学的一部分。他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一直到九十年代前期,寻根文学在主流的批评话语中一直是个贬义词。有一次,和我很尊敬的文学前辈冯牧先生同坐火车,他说 ‘小韩啊,你要走正道啊!’”
坚持寻根,不等于拘囿于过去。《日夜书》中,韩少功尝试采用全新的写作方式。“一出场,我就把故事的结果告诉了读者,企图用反推理的手法引起读者对小说的兴趣,并向大家展示‘日’和‘夜’存在的巨大反差,全新的叙事方式与我以前的作品不同。”他也不是拒绝新事物的保守人士。为了自证这一点,他告诉读者:“我也做过不少的翻译,米拉昆德拉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还是我引进到中国来的呢。”
韩少功说:“寻根不是要建立博物馆,不是要厚古薄今,不是要守成。相反,我们只是认识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文化资源,来支持和促进我们的创造。创造者一定具有最包容和最谦虚的胸怀,不会出于某种情绪化的原因,对任何一种文化遗产给予忽视或蔑视。”
韩少功把写作比喻为恋爱,“需要激情,要看机缘。需要勇气,也需要冲动。”比起年轻时,如今他的写作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说年轻时写作是想出名、求胜,现在更多的是想把什么话告诉读者。少了功利心、收起了浮躁。”被问及接下来的写作计划,韩少功卖起关子:“明年年初可能会出新的作品,但是暂时还不便透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