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七夕”变:今天我们因何七夕

2013年08月15日 14:44
来源:羊城晚报

13日,在这个史上最热的夏天里,我们如约与古老的“七夕”相逢。银汉迢迢,金风玉露,月下乞巧,情侣双双……古往今来,天上人间,我们因何而“七夕”?

文/新华社记者 廖翊、周玮、璩静

“七夕”热 谁被谁“七夕”?

半个多月前,电影《宫锁沉香》张贴海报,以“七夕”为广告词,把“七夕”定为首映日。一部写闺蜜之情的戏,与“七夕”何干?

其实,这种不知所以的“勾连”无所不在——

北京西单商业圈。珠宝、手表、巧克力、服装、箱包、化妆品等,纷纷打出“爱的标语”吸引消费者:浪漫宝石1.7折、七夕购物大免单、告白送对戒、烛光晚餐三折起;

浙江某汽车4S店。宣称“在买车和试乘试驾环节中,融入‘真情告白’互动游戏,让卖车现场变成有缘人牵手的地方”;

河北保定。“七夕”的商场门口,一对对情侣在高温酷暑下举行“热吻”大赛,获胜者将得到商家奖赏;

广州。各大商场纷纷推出七夕购物促销、送礼活动。

虚拟世界也不甘寂寞:“淘宝网”上与“七夕”相关的“宝贝”达150万件之多,微博微信上满是秀恩爱、秀礼物、秀烛光晚餐的片段。

不止于此,全国各级电视台,早早策划的“七夕歌会”、各类相亲节目,更是不放过“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好时机……

“气氛都被商家营造好了。”有消费者这说:“不过这个节,好像不看重感情一样,我们已经‘被七夕’了。”

“七夕”变 今夕是何夕?

拂去“七夕”利来商往之云翳,民俗学家李汉秋为我们细说了“七夕”本来之“相”。

“‘七夕’又叫乞巧节,起源于汉代,是纪念纺织女神织女的。人间女子七月初七晚上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所以,乞巧节是古时女子的节日。”

“乞巧节”何以变成了“情人节”?李汉秋分析,这应与中国传统的星辰崇拜相关。

“农耕社会的中国人以观星象看农时,注意到在银河的东西向,牵牛星和织女星隔着星河相守相望,于是铺陈出一段牛郎织女天仙配的浪漫故事。女子在乞巧时,也祈求爱情婚姻——夜深人静时,豆架瓜棚下,如果能听到天上织女跟牛郎的窃窃私语,终身姻缘将会很美好。”

李汉秋认为,传统“七夕”的乞巧等节俗难以吸引现代青年,而其所衍生的爱情传说演变为“七夕”新的主题,与时代相融合。

也有专家看法不同。在中国民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柯杨看来,传统的“七夕”乞巧节与牛郎织女传说之间不可轻易地画上等号,“前者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女儿节,后者是一个凄婉的爱情传说,两者有明显的差别。”

专家们可以各执一词,但对于今天的“小儿女”们来说,无论月下乞巧还是鹊桥相会,与他们的生活都相去甚远。“七夕”之夜,豆架瓜棚已然远逝的今天,他们还会抬头望一望看不见银河,也看不见星星的夜空吗?

“七夕”辩 商造也“文化”

“从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到中秋节,历史上我们认为有文化意义、流传至今的节日,似乎都可以看到‘商造’的影子。”面对“商造节日”话题,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民俗学者施爱东如是表示。

施爱东认为,“商造节日”盛行,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比如,千百年来,‘七夕’是女儿节,乞巧节。到了今天,中国的女孩不需要做女红了,时代发展淘汰了‘乞巧’诉求。但是,人们还是有精神的诉求、情感的诉求,于是,‘七夕’成了情人节。而商家借此来打造节日,促销商品,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有观点认为,商造节日重“商”而轻“文化”,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施爱东不这么看。“商人对社会需求是最敏感的。现在的中国社会和过去大不一样,过去人们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来‘培育’某种文化,而现在的人更多的是用钱来购买文化生活。可以想见,商业在节日文化中占的比重会越来越重,这是不可逆转的。”施爱东说。

廖翊、周玮、璩静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