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黄金时代,科普难在何处

2013年08月15日 06:51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李峥)昨日,由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组委会主办,市新闻出版局、静安区政府、解放日报承办的“科学时空与阅读世界”主题论坛在锦沧文华大酒店召开。面对陈佳洱、欧阳自远、周忠和、李淼等重量级科学家演讲人,台下不成比例的冷清气氛,让论坛主持人骆新连连感叹:“科学”二字,在阅读面前遭遇了尴尬。

中国科学院院士、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认为:“科普工作,在科学家群体中,并不被认为是一件应该去做的事情。科学家做科普,不仅没有课题经费,在提级、薪水上也没有任何帮助。一些科学家比较主动、责任感强,做这方面的工作,也没能得到公众的普遍确认和支持。”

如果科学家不搞科普,那谁搞科普?昨天,科普杂志《新发现》主编严锋认为,写一篇优秀的科普文章很难。“尤其是最前沿的科学成果,必须转化为公众听得懂的语言。我们只能特约一些愿意写的作者,再通过我们编辑的加工处理发表。”不过,科普作家李淼倒是对果壳网、《新发现》这样的民间科普团体很看好:“书展一年办得比一年好,人气一年比一年旺。这也说明,我们正在从功利时代走出来。我认为商业与民间组织的科普传播在未来更加重要。”

与会专家公认,中国正处于科普黄金时代的开始。可正是在这个开始的时刻,科普作品良莠不齐,一些伪科学谣言肆意传播、真假难辨。针对这些社会现象,骆新向各位科学工作者发问,科普作品应该取高还是取低?这时,台下一位老先生举手发言:“我认为这个提法不恰当,不是说要高还是要低,高低都是需要的。”

原来,这位是著名科普作家、编辑卞毓麟。“科学传播与普及是要分对象的。一百多年前,弗拉马利翁有一条座右铭,科学知识应该大众化而不应该庸俗化。前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也说过,没有枯燥的科学,只有乏味的叙述。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欣赏科学,就像朱自清说的,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是不分雅俗、唯有共赏,科普事业应该朝这个方面努力。”一席话赢得了全场喝彩。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