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建筑遗产记录历史变迁
政府对东华里古建筑的保护让居民很满意。
何氏六世祖祠的一角。
灯影古墙交错成趣。
佛山大酒店的一角。
岭南建筑独树一帜。
统筹:陈昕宇
文/记者潘慕英、李文慧、陈昕宇、邓柱峰 通讯员许伟
图/记者龙成通、张宇杰、李文慧
地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的佛山,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水路交通,在明清时已经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而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洋货充斥让佛山首先受到冲击,人口和商业逐渐从佛山向广州转移。众多佛山人背井离乡,出外谋生。1840年至1949年这一百年间,佛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留下了大量建筑遗产。
建筑,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载体。透过建筑及背后的故事,我们清晰地看到城市发展的脉络。佛山市国土资源与城乡规划局在日前编制完成的《广东省岭南近现代建筑图集(佛山分册)》,以建造年代在1840至1949年为时间划分,精选出92处建筑编入《图集》,为这些珍贵的近现代岭南建筑厘清了脉络。
以此为契机,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探秘佛山尘世美》第Ⅴ季——建筑记忆,将以零星散落在佛山各地的岭南近现代建筑为线索,重点选取其中的代表性建筑进行报道,沿着建筑的印记,我们将一步一步地揭开佛山城市发展的脉络。
建筑的故事
大部分出自中国工匠之手
在那个年代,这些造型精美的建筑到底出自谁之手?相信不少人都十分好奇。据佛山知名作家任流介绍,在当时,佛山和广州已经形成了一批有西方建筑造诣的工匠,这些岭南近现代建筑多数出自他们之手。
“虽然佛山的近现代建筑没有详细资料记载由谁设计,但可以确定有些是外国人设计的,大部分则是中国建筑师设计的。”任流表示,当时的满洲窗、地砖等材料大部分必须由国外购买回佛山兴建,但建造一般由工匠全程负责。“清末民初之时,当时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会建造西式建筑的工匠。”
任流还提到,曾经在福贤路、升平路、莲花路等地林立的骑楼也是中国工匠的妙手之作。“骑楼是佛山近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一,以前只要有马路的地方就有骑楼。”任流表示,由于岭南气候炎热多雨,于是工匠们想到骑楼的形式,这样无论炎热还是下雨,行人都不会被晒到或淋湿。
建筑的现状
保护情况参差不齐
漫步在佛山老城区内,岭南近现代建筑在上百年的洗礼后,各不相同的遭遇令人感慨。据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相关负责人邱权震介绍,有一部分近现代建筑一直在使用,并得到适当的维护。“例如各地的祠堂和庙宇,在佛山,民间力量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有着很高的积极性,特别是村民自治组织和社区集资对很多祠堂书院进行了修复,使他们重新成为老人活动和社区的中心。”
记者了解到,这些近现代岭南建筑,绝大多数已经纳入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如康有为故居、梁园、简氏别墅、朝山红楼等;但也有部分近现代建筑或因为原有功能丧失而长期空置或年久失修,甚至有个别处于比较危险的状况,急需修缮,“例如佛山大酒店等。”
挖掘的意义:
道出城市过往的故事
岭南近现代建筑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建筑逐渐老去,然而,这一幢幢建筑依然维系着远在国外的华人与佛山之间的血脉关系。“佛山是侨乡,每年都有许多华人华侨回来寻根问祖,这些建筑不但是他们落叶归根的地方,更是他们心灵的归属。”邱权震说。
更重要的是,分布在佛山各个乡镇的岭南近现代建筑在无形中串起一条线,透过建筑及其背后的故事,可以清晰地看到佛山整个城市发展的脉络,也是近现代佛山城市“升级”的轨迹。邱权震表示:“建筑可能因为自然使用寿命的问题而老去,但是它承载了城市发展的兴衰转变,透过建筑,可以挖掘出城市过往的故事。”
走访的缘起
92处建筑入选图集
身处佛山,现代的摩天大楼林立,青砖灰瓦的近现代建筑点缀其间,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屹立不倒。不同时期的建筑鳞次栉比,相映成趣,让佛山充满了活力。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那些充满岭南特色风格的近现代建筑。青砖灰瓦的古建筑群、桥梁众多的水乡、中西合璧的鬼楼庄等,体现了佛山特殊的历史风貌。
去年3月,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要求,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开始启动《广东省岭南近现代建筑图集(佛山分册)》的编辑工作(注:顺德近现代岭南建筑单独编制成册未列入内)。据编委会编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一级注册建筑师刘晖介绍,广东省岭南近现代建筑以时间作为划分标准,建造年代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10月1日之间的才能入选。
此次编委会共选取了92处近现代建筑入选图集,其中主要分布在禅城区、南海区、三水区等。而从分布上看,禅城区的佛山老城内最为密集,东华里建筑群多达20几处。
这批建筑又分为宗教与宗祠、官署与办公、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金融、体育、近现代私宅、传统民居、中西园林等十余种。其中宗教与宗祠多达22处,如蟠龙洞龙母庙、何氏六世祖祠、霍氏大宗祠等;传统民居如禅城区东华里、南海区仙岗村、三水区大旗头村等多达21处;还有西樵朝山红楼、罗村鬼楼庄、南海九江岑局楼等近现代私宅11处。
建筑的特点
中西合璧 兼容并包
1840年至1949年,岭南近现代建筑诞生于一个动乱的时期。当听说许多人出外淘金发了财,许多佛山人冒着生命危险出国寻找新的生机。聚集了一定的财富后,回乡兴建建筑物成为他们回馈家乡的一种方式。
这些建筑风格既有西方建筑风格,同时融合了岭南地区特有的建筑特色,既有砖雕、灰雕、灰塑、壁画等岭南传统建筑艺术,也有西洋古典柱式及简洁现代建筑风格,如南海的吴家大院、岑局楼、罗村鬼楼庄、佛山大酒店等。刘晖表示,近代岭南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兼容并包,首先体现在建筑风格上,也成为佛山的岭南近现代建筑最鲜明的特点。
兼容并包的另一个体现是建筑的多样性。以佛山老城区为例,当时兴建的建筑既有宣扬儒学的孔庙,又有佛教的仁寿寺、经堂古寺,基督教的赉恩堂,此外近代著名传教士梁发也在高明留下了很多遗迹。
此外,佛山地区是岭南水乡的典型代表,桑基鱼塘是佛山的鲜明特色。曾几何时,佛山四处遍布波光粼粼的鱼塘,鱼塘边满眼是绿油油的桑树,许多水乡建筑依赖桑基鱼塘而产生。因此,佛山城乡还保存着许多与桑基鱼塘相联系的古村、茧站、桥涵、水闸等。
而在材料上,早期工匠运用智慧就地取材,让佛山的岭南近现代建筑的材料充满了地方特色,如砖、瓦、木、石、钢铁以及蚝壳等地方性材料。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